怎样一招破解80%的品红文?

今天的文有点硬核,希望你能咬牙读下去。

话说这两年我混迹了一些红迷群,也读过不少人的品红文,看他们聊着聊着,或读着读着,经常让我有种错觉:你跟我读的,真的是同一本红楼梦?真不是《甄嬛传》,或者《孝庄秘史》?

不得不说,曹公是有先见之明的,他知道自己有时候云山雾罩,又是“真事隐去”,又是“假语村言”;又是“伏线千里”,又是“春秋笔法”。招式玩得过于花哨,果然“假作真时真亦假”,然后真真假假,分不清,都蒙圈了。

他担心自己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招来的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但是,人生就是这样的,担心什么来什么。没办法的事。

红楼梦的“味”,这些年被解得太富饶了。

所以,今天的文,是又一篇读红楼的内功心法,教人怎样才不把红楼读成《甄嬛传》的正宗玄门心法。

我经常看到一些文在逻辑清晰地、有理有据地讨论这样一些问题,估计各位铁子因为看我的文,万能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也已经给你们也推送过不少这样的文了,我归下类:

①作者不是曹雪芹说

对,就是这个标题,相信你看过……

②反清复明说

说南京的别称是石头城,而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所以“石头记”书写的就是“明朝的历史”;又则清朝的前身是“后金”,所以“金玉姻缘”战胜了“木石前盟”就是指清(金)取代了明(石头),只是作者心中依然念念不忘“明”这个“石头”,贾敬实指的明“嘉靖”皇帝……

③造反说

反清复明之后,清朝又开始窝里斗。说贾赦和贾政两兄弟,赦、政谐音为“摄政”,暗指摄政王多尔衮,整个故事是说多尔衮在密谋造反……

④皇后妃子说

毕竟红楼里的女人是主角,绕开女人解红楼梦不容易让人信服。所以林黛玉就是雍正的皇后,名香玉,这名皇后跟曹雪芹青梅竹马,跟曹公一起合力毒死了雍正。故宫里那有名的12幅汉宫女图,画的就是她了……

⑤贾政“假正经”

贾政就是“假正”,“假正经”,所以他是书中黑化人物的代表,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⑥王夫人宝钗袭人恶毒的封建反面人物说

女人中的黑化人物则是王夫人、宝钗和袭人,封建、保守、顽固、腹黑的代表,杀害黛玉晴雯的刽子手。

⑦贾琏侵吞林家万贯家财说

这个谣言流传甚广,有时间专门写文批驳。

这些假说自成体系,甚至逻辑缜密,论据充分,开口谈的是甲戌本、戚序本、蒙府本,对文本的引用也熟稔得紧,让我们怀疑的气焰不敢高涨。真是让人腰酸膝软牙痛。

造成这样的局面,虽然他是我男神,我也要说,曹公自己得负一大半的责任。

老人家给我们挖了太多坑。

一是他搞了个“脂批”。允许一个叫“脂砚斋”的人,在书里做批注。从批注上看,这位“脂砚斋”好像和我男神很熟悉,家里的大事他都知道,年轻时两人还一起喝过酒,跟书里姑娘们的原型似乎也熟。老人家隐在文字里不便于直说的话,这位“脂砚斋”便出言点出,经常起到“哎妈,原来如些!”的作用。可以说,去掉脂批,你看的“红楼梦”和我看的“红楼梦”就不是一个红楼梦。

但是,对于“脂砚斋”是谁?会不会就是作者自己?要不要看脂批?看了是不是就要完全信它?这些问题,红学家们就已经吵翻了天,谁也不服谁。

二是老人家喜欢用谐音。据脂批说,元迎探惜四姊妹原来是“原应叹息”,甄士隐是“真事隐”,卜世仁是“不是人”。

这样问题就来了:那我们可不可以学学“脂砚斋”,也做点推理,把我觉得含义重大的名字都谐一谐呢?“贾政”可不可以是“假正”呢,“贾敬”又可不可以是“嘉靖”呢?

咱们现代人,最擅长的,不正是开脑洞?

第三,红楼梦的人物刻画,的确有她独有的手法。曹公用判词和十二支仙曲演示了故事主要人物的命运,也同时是在告诉我们,“金陵十二钗”无论正副,都将是、也一定是整部书的主要人物。

但是,奇怪的是,十二钗里,竟然就有三位:妙玉、巧姐和秦可卿,书中着墨极少。妙玉不足千字,巧姐直接的文字更是不足百字,秦可卿则是云里雾里,欲盖弥彰,出来演了两出戏,忽忽就死了。

作为读者,我们不可能不去猜测,这三个人物,她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隐藏了什么不能言说的秘密?她们的命运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文章后部出现的宝琴、岫烟、尤二、尤三,占据大量的篇幅,为什么竟然不如这三位重要?

一部红楼梦,真是能问出一整套十万个为什么啊。

还没完,最最要命的来了:

第四,红楼未完。

红楼未完,曹公撒手西去。

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白云千载,让人不停地想,不停地问,不停地掉坑里。

四 

除了我男神挖的这些坑,还有一些坑,是后来的人挖的。

先是出书的时候,出于各种原因,脂批被删,掉,了。我们现在通行的很多版本,都没有脂批。

可以说,没有脂批,红楼梦的最关键处,都是云山雾罩,看不懂。他们的名字看不懂,他们的判词看不懂,他们的故事一样看不懂。

看一个小例子。

没有脂批,秦可卿的故事,是书里最不起眼的一个小插曲:漂亮的少奶奶得了一种不治之症,请医吃药好几个月,可无力回天,拖啊拖的,就病死了。

病死是人世间最自然、最正常的一种死亡方式。如果你看的是无脂批的版本,这个死了的、不再有戏份的人,很快会消失在你的记忆里。

然而。

脂批却赫然触目,讲了一个惊天大八卦:

淫丧天香楼”、“遗簪”、“更衣”,看到这几个字,是不是眼珠子都要冒出来?纳尼!秦可卿不是病死?发生什么了?!你脑子里是不是跳出来了一万个弹幕?

此中丘壑,很像有的人得了抑郁症啊。(坏笑)

所以,删去脂批,红楼梦的丰富内涵,差不多去了一半,变得单薄了,平淡了,看山真的只是山了。

然后,高鹗给书续上了后四十回。在这后四十回里,狗血频出。王夫人和凤姐联手,用掉包计,欺骗宝玉迎娶宝钗,黛玉抑郁而死;凤姐入狱惨死,平儿被扶正;宝玉贾兰中举,贾府复兴在望……

王夫人和宝钗黑化成功,成为葬送宝黛爱情的幕后黑手和阴谋小人

红楼梦成了一部正邪两种力量的斗争,封建落后保守的势力邪恶不择手段,追求爱情和自由的新生力量不屈反抗的浅薄故事。

所以,为了不掉进坑里,《红楼梦》一定要读脂批本的80回本,此为第一要义,我以前讲过。今天的心法,则重在第二条:

细读,咂摸,并背诵《红楼梦》开篇第一回的第一段话。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这段话有两个核心意思要领会:

一: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是我男神说,书里的女孩子,不在于外貌,甚至不是诗文,而是“行止见识”,让他景仰。这些女孩子,有才识,有见解,有能力,有行动,思想深度和办事魄力并存。

他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她们不“泯灭”,要让她们“闺阁昭传”。

所以造反也好,反清复明也罢,这样的血海深仇江湖恩怨,一定无缘《红楼梦》,就留给《书剑恩仇录》好了。

理解了这一个基本核心,你就会明白,曹公是怀着怎样一种怜惜、爱护和悲悯的心,在写她们;你会明白,黑宝钗不可能是曹公的意思;你也会更明白,宝钗黛玉为什么会并列为十二正钗之首,“怀金悼玉”这四个字的真正分量。

所以宝钗袭人不会是黛玉晴雯的对立面,红楼梦也不是一个好坏对应的故事结构。

你会一眼看穿80%的对红楼梦的解读,并付之一哂。

二,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

在昭传这些女孩子的同时,曹公还有一个核心,是对自己半生潦倒、于家族无益的愧悔。这种情绪,一直缭绕在对宝玉的描写中。

长辈的规训之恩,父母的教养之德,是曹公在坚持自己对生活不屈服的态度下,不能平复的情结。

理解了这种情结,你不会相信曹公会说贾政是“假正经”,王夫人是恶毒的封建家长。事实上,贾政是贾府男性长辈里最书生、最性情、最正经的人,他是严父,是孝子,是怜惜夫人的好丈夫。王夫人对膝下的小辈,都悉心照顾,对迎春、对黛玉、对宝钗、对探春的疼爱和照看,书里都有切实的描写。迎春出嫁后受到夫家虐待,回来对着哭诉的人,也是婶娘王夫人,而不是嫡母邢夫人。

总之,《红楼梦》的终极目的,是在探究人生的意义,追问人生的虚幻与无常,所以她既不可能反清,也不可能造反,也不可能宫斗,甚至爱情的分量占比也很小。因此她开篇才有看透世事的《好了歌》,才有甄士隐顿悟出家,所以《红楼梦》即便完结,也不会是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好人也不会有好报,坏人不会很容易死掉,因为她不是爽文,她是《红楼梦》。

嗨,朋友你好

我是青品黄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