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参、黄芪等补药,就能治好胃病吗?

胃病的治疗,目前有趋补之势。

胃为后天之本,后天有病,多由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当先调整,使之归于平衡,非必以补,方能助其后天。

胃与脾互为表里,脏腑通过经络络属。胃主纳,脾主运;胃宜降,脾宜升;胃喜润,脾喜燥。

其纳、运、升、降、润、燥六字,既概括了脾胃的生理特性和喜恶,又体现了治法内容。即其中升、运、润三字,虽寓有补法之意,但也示人不宜呆补、漫补、壅补。

因此,胃病的补法应补中有通,静中有动,使补而不滞,润而不腻,能升能运,以顺其脾胃升降或通降之性。

胃病虽言初病多实,久病必虚,但必须结合临床实际。

久病未必皆虚,例如久病由气入络,可表现为瘀痛实证或血瘀气滞;久病脾虚,痰浊困之,或久病及脾,运化失司,气滞于中,水湿不化,或复加情志、饮食所伤,往往又兼气滞、痰湿、食滞等,表现为实证或虚实夹杂。

在治疗上,虽有脾虚,但如气滞明显,一味补之,往往滞气生满,导致滞痛、胀痛等症加重;气虚夹滞,食积难化,如一味补气健脾,影响消导,反加胀痛;

又如脾虚夹湿,或痰浊阻中,虽病由脾虚不运所致,临证如不细察舌苔,急于进补图本,过用甘腻之品,则反生脘痞腹胀,甚至厌食、泛恶;

再如中焦脾胃气虚,兼见湿热,或胃火内炽,或胃阴不足、虚火内扰,或脾胃伏热内蕴又兼脾虚之象,这等虚实寒热错杂之证,不能只见其虚,忽视其实,只重其本,不顾其标。

如误用补法,或甘腻生滋恋热,邪不易去;或益气生火,助长其热,所谓“气有余便是火”也。

上述仅属举例,临床尚有更多复杂的情况,因此胃病虚证之用补法,我们不仅要“先其所因,伏其所主”,针对病因治疗,还要权衡标本缓急轻重,或先祛邪而后补虚,或补泻兼用。

胃病之使用补法,我一般只限于下述几种情况:

一是脾气虚弱,中气下陷。

症见腹胀作坠,食后不化,形瘦纳少,或伴内脏下垂等,方用加味补中益气汤。

以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升阳,配升麻、柴胡以助升提,当归补血,陈皮、枳壳、香橼皮、佛手、大腹皮等助其通降。

使补中有通,升中有降,脾阳升发,胃气下行,清升浊降,虚实更替,不使壅塞通降之路。

二是脾胃阳虚。

症见胃脘冷痛或绵绵隐痛,喜温喜按,饥时痛甚,得食痛缓,舌淡脉沉细等。

此时当以辛甘或甘温,建中通阳以缓其急,方用黄芪建中汤加良姜、金铃子、元胡、陈皮等。

三是胃阴不足。

症见胃脘灼痛或隐痛,口干纳少,大便干结,舌红少苔等。

我常用自己配制的加减益胃汤治疗,以沙参、麦冬、石斛甘凉濡润,养阴生津,白芍、乌梅、甘草酸甘化阴,酌配金铃子、香附、丹参以行气和血,疏肝止痛。

至于胃病之虚实兼夹,我多着重祛邪。

主张先治其标,使胃复通降,脾得健运,从而食进胃强,水谷得以充养,则不补自补,脾胃自能恢复正常功能。而不早用补剂,防止祛邪不尽,窒塞脾胃升降气机。

例如,脾虚兼气滞,先用香附、苏梗、陈皮、香橼皮、佛手、枳壳、大腹皮等行气通降,虚证明显才用党参、炙甘草顾本;

脾虚中焦湿浊不化,常用藿香、佩兰、川朴、清半夏、茯苓、滑石、通草等芳化淡渗,脾虚明显才加山药、扁豆、薏苡仁等运脾助中;

脾虚夹有食积,则先用鸡内金、枳壳、陈皮、莱菔子、制大黄、谷麦芽、胡黄连、吴萸等消导化积,如脾虚明显才加太子参、白术等消中兼补。

可见胃病之治法,着重于“通”,补法亦需寓通。

正如高士宗所说:“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

朱丹溪说过,“痛无补法”,“诸痛不可补气”,但后来他又说:“脾虚正气不行,邪着为病……若不补气,气由何行?”他通过临床实践,认识上有了发展。

我则主张治胃宜通降。即使可补之证,一是要确属虚证,还要看其是否受补;二是要补之得当,补之得法;三是要补中兼通,反对漫补、呆补或壅补。

这也是我长期临证所得的一点体会。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国医大家董建华医学经验集成》,姜良铎、杨晋翔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0.7。

(0)

相关推荐

  • 赵清理教授验方两首

    <正> 四乌汤方药组成 黄芪15克.党参15克.焦白术12克.云芩15克.乌贼骨10克.煅瓦楞子20克.元胡2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适应范围虚实夹杂,肝胃不和,脾胃不 ...

  • 老中医治顽固性胃病,久病多虚多寒热相杂,...

    老中医治顽固性胃病,久病多虚多寒热相杂,脾升胃降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肝木主升发疏泄,肝郁则乘脾(胃)土,脾(胃)病久则伤肾,木葱水足则土肥. 鲜某,男,47岁,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年,反复发作无休止,胃 ...

  • 治胃病,用好补益、消散、温中、清热四法

    小编导读 补.消.温.清为中医临床中常用的四种治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强大的作用,能为患者缓解病痛之苦.治疗脾胃病时,是否能应用这些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如何应用呢?张声生教授对此做了详细的总结-- ...

  • ​脾与胃病

    脾胃共处中焦,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两者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与胃经脉互为络属,具有表里关系.脾还有统血.主四肢肌肉的功能,脾开窍于口,其 ...

  • 胃病常见的9种中成药,在家备好,少往医院...

    胃病常见的9种中成药,在家备好,少往医院跑 1.参苓白术丸: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消化不良.吐泻.四肢乏力.肺虚咳嗽.食少便溏.脉象虚弱.慢性胃肠炎等脾虚气弱症.适用于胃病兼肺部证候之症,阴虚火旺者慎用. ...

  • 脾胃病法则:1 慎用滋补 [来看我] 脾...

    脾胃病法则: 1 慎用滋补 [来看我] 脾胃病多由进食过多,过度摄入高脂肪 .高蛋白及饮酒过量等是脾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脾胃病初起实证多, 所以脾胃病初起滋补之品慎用. 2 补中有通 [来看我] 久病 ...

  • 虚就用人参黄芪?仲景方中找答案

    小编导读 说起虚证,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要补一补?毕竟<黄帝内经>中就讲要"虚则补之"嘛.但在实际治病的时候,并不是但凡虚病用上大补的药物就一定最合适,医圣张仲景的经典 ...

  • 黄芪赤风汤妙治老年脑病【转载】

    黄芪赤风汤妙治老年脑病 发表者:邢卫光 1140人已读 摘要:黄芪赤风汤源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防风三味药组成,药味虽少,然其效精专.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颜乾麟教授根据老年脑病 ...

  • 黄芪赤风汤妙治老年脑病

    行之医话 1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摘要:黄芪赤风汤源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防风三味药组成,药味虽少,然其效精专.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颜乾麟教授根据老年脑病气虚血瘀之病机,运用此 ...

  • 替代人参黄芪,补气而不上火的两味好药用法!

    古云:"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是有道理的. 但是,往往有些患者气不足而虚火上浮,前贤李东垣认为此属阴火,常用补中益气之品加黄连少许,且参.芪用量很轻,其中即有补气防虚火上浮 ...

  • ①、白术单用或配人参(党参)、茯苓,治脾...

    ①.白术单用或配人参(党参).茯苓,治脾气虚证. ②.白术配枳实,治脾虚食滞,食后胀痛. ③.白术配党参.干姜,治脾胃虚寒,腹痛,呕吐腹泻. ④.白术配黄芪,浮小麦,治气虚自汗. ⑤.白术配茯苓,泽泻 ...

  • 中医抗衰老的“明星药”,除了人参黄芪,还有一味在中医古方中使用仅次于人参

    中医抗衰老的明星药,除了人参.黄芪外,还有一味良药,那就是肉苁蓉,被民间称为"沙漠人参",历代医家视之为抗衰老佳品. 最古老的中医药典<神农本草经>将肉苁蓉列为上品,谓 ...

  • 黄芪赤风汤活血治眩晕的方法及案例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养生之家小编2018-09-12 11:02:50 养生之家导读:黄芪赤风汤由黄芪.赤芍.防风三药组成,其中黄芪补气升阳,赤芍凉血散瘀,防风祛风止痛颜师认为三药合用,使脑窍之气血运 ...

  • 彭慕斌 真武汤合黄芪枝五物汤加味治背冷案

    作者/彭慕斌  湖北省应城市中医医院 周某某,女,61岁,退休工人.2015年8月31日.脊背正中冷痛多年,尤以大椎穴处明显,症状加重6月,夜间需用热水袋敷之方可入眠,伴面色黄晦,精神疲惫,偶有胸闷不 ...

  • 黄芪赤风汤妙治老年脑病——颜乾麟教授临证经验

    第 1671 期 作者 / 邓聪 同济大学医学院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钱秀华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