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入筋,治脚趾肿痛
湿热入筋,一张方子洗净!老前辈的方子,治脚趾肿痛,值得效法
我跟你讲,事实上,我和你一样,都是中医界的小学生, 都是微不足道的中医小白。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中医人,都比我有造诣。
只不过,我这个小白,由于工作之便,对很多中医大家的治验心得,有一定涉猎。
我把这些老一辈中医人的经验,解读出来,科普出来,为中医的传播发展做一点贡献。
因此,我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绝不是你想象中的大菩萨。
现在,我要跟你说的,就是我印象中十分有价值的临床经验。治什么呢?治的是下肢足部关节肿痛,证属湿热下注。
我来给你举个例子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18岁,姓杨,是一个工人。
此人从两个月之前开始,足关节就开始肿痛。尤其是脚趾头,痛感强烈。另外,两条腿还发酸,发沉,行走十分困难。
他找的谁来医治呢?医案记载,是老一辈中医临床家,郑侨。
刻诊,见患者脸色黄赤,口唇和舌体颜色深红,舌苔白厚,舌根部位还发黄。脉象细数而濡。细问得知,患者自从发病以来,动不动还发烧发热,食欲不好。
了解到这些以后,郑师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苍术12克,防己12克,通草12克,薏苡仁15克,地龙12克,牛膝12克,苏木9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24克,连翘12克,甘草4.5克,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4剂,双足肿痛之感基本消失。再用两剂,诸证悉平。
这是郑侨老前辈早年的一张验案。它曾被收录在不少老一辈中医临床家的经验汇编专著里。如果你平时注意研究学习,应该是可以在很多资料上看到的。
我说一下这里的道理吧。
你看,这个人,脉象细数而濡。脉数,说明有热。脉濡,说明有湿。合在一起,湿热之象出现了,对不对?
看舌苔。舌苔白厚,根部发黄。黄厚苔,是不是也说明湿热的问题?
口唇舌质深红,说明患者体内有蕴热。
好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看,这个患者肯定是有湿热的问题了。湿热,它总是往下走。于是,来到人的双下肢和双足。湿热之邪缠绕筋骨关节,使得气血阻滞,这就形成了肿痛。
对这个过程,《金匮翼》里头曾有明确的论述:“脏腑经络,先有蕴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啥意思呢?就是说,你这个患者,身体里本来有热。恰好,外感寒湿。寒湿郁久,就随着体内的热邪一起,产生了郁热。湿热缠绵,这个人的关节就等痛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清利缠绕在筋骨关节上的湿热。我们看看当时郑侨前辈的方子吧——
苍术12克,防己12克,通草12克,薏苡仁15克,地龙12克,牛膝12克,苏木9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24克,连翘12克,甘草4.5克,水煎服。
这里头,苍术燥湿健脾,防己祛风湿而利水除湿。薏苡仁健脾利湿,通经络。这些,基本解决的是湿的问题。
接下来,连翘、金银花、蒲公英,可以清热解毒,解决的是热邪的问题。
接下来,苏木、牛膝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通草利尿,引热邪从小便而去。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我用我的理解方式,给你解读出来。
总之,经过这么一番清热解毒、健脾除湿的调理,患者湿热之邪不再缠阻筋脉,症状自然可以缓解了。
文老师为什么想把这个东西,写给我的读者呢?
我跟你讲啊,夏天这个时候,是湿热之邪蕴积于下肢,造成足部关节肿痛的高发时节。不少人身上的痛风,就这么来的。夏天,人的腠理毛孔是开放的。这个时候,人们再用上制冷设备。于是,寒湿之邪就容易乘虚而入,来到体内。寒湿遇上你体内本来就有的热邪,两者纠缠,就成了湿热。湿热蕴积到一定程度,你就开始关节疼痛。
当然,如果你在夏天喝点酒,吃点串,来点烧烤,那好了,湿热之邪直接灌进你的身体里。你和发病之间的距离,就更近了。
所以说,当下的我们,要警惕湿热痹症。郑师的验方,作为用于临床的效方,有它值得借鉴的地方。我希望读者朋友能够认真揣摩、收藏。如果有需要,非专业读者,可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来借鉴、应用。症候不属于湿热痹的,不能用。专业的读者朋友,你也做个借鉴,以备临床运用。请注意,方子里的防己,必须是汉防己,不可以是广防己或木防己。后者有毒,不能用。
当然,任何方药的应用,都是亡羊补牢之举。最好的做法,是我们注意防寒保暖,节制饮食,争取不得病。为此,我们应该清淡饮食,尽量少给身体增加负担。否则,湿热之邪是很容易暗暗蕴藏于体内的。
岳美中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加减痛风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特效
组成:生麻黄10克,川桂枝10克,制苍术10克,熟附片10克,防风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10克,鸡血藤15克,全虫3克,露蜂房15克,雷公藤15克。功能:祛风宣湿,化痰消瘀。主治风湿顽痹。症见手指,足趾关节肿胀疼痛,甚者强硬变形,屈伸不利,或伴四肢关节肿痛,舌淡胎薄微腻。脉象细弦带涩。用法:水煎,每日1剂,每剂煎服2次,首次煎煮不少于45分钟。本方是汪履秋老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方,我在临床以此方为主,随症加减治疗的十多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和一般的风湿关节疼痛病人效果比较理想。有几例类风湿因子阳性者以转阴。但是此方要要求病人服本方10剂以上才能见效。大家可以放心的用,效果真的很好。 |
2.全国名老中医岳美中治类风湿经验
湿热这种东西总是喜欢沉积到下面去,它沉到哪,哪就出问题。沉到前阴,或湿疹,或瘙痒;沉到胞宫,胞宫就处于潮湿的环境,就好比一根木头放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时间久了就会发霉,所以好多妇科疾病都和湿热脱不了关系;沉到下肢,下肢关节就会红肿热痛。痛风常常发生在脚趾和膝关节附近,都是人体下肢,不也是湿热下注的结果么?
二妙散方药:
黄柏、苍术,各15克
用法:
水煎服;或者二药各等分,研成细末,每次服用3到5克。
主治:
湿热下注。痛风的早期或急性期症状。
疗效:
几乎所以治疗痛风的方子里都有它们两个的身影,所以即使不加别的,二妙散也能治疗痛风,不过,实事求是的说,这个方子对于早期、急性期的痛风比较有效,如果病程日久,就要另当别论。
方解:
黄柏是四大苦药之一,清热的作用相当厉害,古人说,黄柏清热从头至踵。上到头顶,下到脚跟,不管热毒蕴结在身体的哪个部位,黄柏都能毫不客气地给它请出去。
苍术在这里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健脾,一个是燥湿。黄柏和苍术,一个清热,一个祛湿;一个性寒,一个性燥。清热而不助长湿气,温燥而不助长热性,二者相辅相成,两味药,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把你的痛风给征服了。
出处:
温暖中医
…………………………………………
二妙,原指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两个人。比如晋代的卫瓘、索靖,学问深博,俱善草书,时称一台二妙。宋朝的艾淑、陈容,善画,时称六馆二妙等。
中药界也有个二妙,由黄柏和苍术出演,元代朱丹溪导演,具有一“清”一“燥”之妙。燥湿清热界但凡有个演出,少了这二位就妙不成,什么三妙,四妙,都此基础上得来,故为中药界大名鼎鼎的“二妙”。
黄柏和苍术的妙处表现在哪里呢?
黄柏:
性味苦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是有名的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药,所以,就算没有苍术,它已经能除不少湿热了。由于它性利下而能除湿,也为肾经主药。所以,如果人体的湿热下注到肾和膀胱,用黄柏是最妙不过了。
苍朮:
苦温燥湿,为治阴分之湿热痿证的妙药。湿热下注,流于下肢,使筋脉弛缓,则两足痿软无力,而成痿证。
李杲说它:“除湿发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药。”《珍珠囊》称它:“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
注意,这两味药的药效里,都提到一个词:湿热下注,什么是湿热下注?湿热下注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饮食上吃过多油腻、甜食,阻止水湿运化,导致水湿内停,湿气久留不除,会化成湿热。
身体的湿热多了,会如大夏天有个热水袋加身。起初,这个热水袋还可能停留在中焦脾胃,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牙周炎等。
随着地心引力,以及身体自身的吃不消,湿热开始下注,肾和膀胱便沦了陷,成了它们的驻扎地,导致肾与膀胱气化失常,盆腔炎、泌尿系感染,阳痿、结节性红斑、慢性湿疹、痛风性关节炎、慢性前列腺炎,四肢痿软等病症便产生了。
就拿痛风来说,痛风患者因内分泌失调的原因,比一般人更易发生湿重困脾的情况,继而引发湿热下注、湿热淤阻,影响尿酸排泄而使痛风发作,关节红肿热痛。
对于阳痿来说,阳痿一证大多源于肾虚,湿热下注,也会影响到肾脏功能,导致湿热阻滞在下焦,筋脉失养,日久即出现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以阴茎萎软,阴囊潮湿、下肢酸困,小便黄赤,苔黄腻等为常见症的阳痿证候。
治法应苦寒坚阴,清热利湿,并清淡饮食。
二妙丸中,黄柏为君,取其苦为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臣以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湿燥脾。二药相伍,清热燥湿,治标又治本。实当得“二妙”之称。
制作上,苍术和黄柏均为炒用,用量各500克,将其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中药房有卖。
二妙丸加入强腰膝的牛膝,就成了三妙丸,能强腰利肾,治腰膝关节疼痛。再加入清热利湿的薏苡仁,就成了四妙丸,对湿热下注型痛风,关节肿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
尿酸高无痛感--四妙散
名医专家仝小林:尿酸高的克星!降尿酸的方法,快速降尿酸不反复
四妙散:
(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
黄柏:清下焦的火。
黄莲:清心火。
黄芩:清肺火。
苍术:燥湿祛湿气的。
牛膝:下肢疼痛,下肢微软无力,两腿没劲都可用。
所以在四味药在一起搭配得非常好。既能祛湿热,还能够对两个脚麻脚疼有一定作用。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强筋壮骨
用于湿热下注,两足麻木筋骨疼痛等。
已故全国名老中医岳美中 ,生前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岳美中先生认为 ,宋代朱丹溪所制上中下通用痛风丸 ,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良方。 根据《丹溪心法》的记载 ,本方的组成、用量和制法为 :南星 (姜制 )、苍术 (酒浸 )、黄柏 (酒炒 )各 60克 ,神曲 (炒 )、川芎各 30克 ,白芷、防己、桃仁各 15克 ,桂枝、威灵仙 (酒拌 )、羌活各9克 ,红花 (酒洗 )4. 5克 ,龙胆草 1. 5克。上为末 ,曲糊丸梧子大 ,每服 100丸 ,空腹米汤送服。 类风湿性关节炎即中医之所谓“白虎历节风” ,症状以四肢百节走痛为特征。丹溪谓此病“大率有痰 ,风热 ,风湿 ,血虚 ,”故方以苍术、黄柏、南星、川芎为主 ,兼顾风、湿、热、痰、血诸因。白芷、灵仙、桃仁、红花为辅 ,助主药驱风活血宣痹止痛。六曲为佐,防止诸药损伤胃气。桂枝取味薄者 ,引诸药以达上肢 ,行于手臂 ;防己、胆草取其苦降 ,引诸药下达髋膝足趾 ;羌活能走骨节,领诸药直至痛处 ,故皆用之为使。通过临床验证 ,此方若无黄柏、苍术、川芎三药 ,疗效会显著降低 ,使用时应予注意。 本方应用得当 ,收效颇著。岳美中曾治一男孩患历节风 ,病情发展迅速 ,经多处治疗无效。就诊时手指肿胀 ,不能伸直 ,脚痛,全身关节肿痛 ,舌红苔白腻 ,脉弦数。投以痛风丸 ,六剂后肿痛消失。又曾治一成年女性 ,手指肿痛 ,诸药不效 ,以痛风丸加桑枝、松节各30克 ,服之而安。 岳美中认为 ,桂枝芍药知母汤亦治周身关节肿痛 ,它与上中下通用痛风丸在主治证上的区别是 :前者以下肢肿痛为主,仲景故有“脚肿如脱”之训。后者以上肢肿痛为主 ,丹溪故于列方之前谓“取薄桂味淡者 ,独此能横行手臂 ,领南星苍术诸药至痛处”。 据岳美中的临床经验 ,若历节肿痛服前二方不能止之 ,可试用《河间六书》治历书之银花藤、葛根、羊霍方 ,亦验。 治痛风,这张方子很争气,化解大脚趾肿痛、红热 痛风,很多人都知道吧?就是那种一发作的时候,大脚趾红肿热痛,疼得死去活来的那种病。 对这个病,业界曾经有过争论——中医治痛风到底好不好用。 在这方面,我不得不提到一位中医前辈,这就是我之前曾经说过的裴永清教授。 裴师是北京中药大学的首届研究生,伤寒大师刘渡舟的弟子,后来在伤寒教研室任教2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 有一次,他曾经在电视节目中,和另一位学者激辩。讨论的话题就是,中医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是否应该被取缔。 当时,,裴师就说,中医师国粹,是用世之学。比如说,中医对痛风的治疗,效果就是有目共睹的。 在这方面,裴师有一些经验之谈,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话说有这么一次,裴师治疗一个患者。 这个人,年纪30多岁,有痛风。
之前,患者已经发作过两次了。这一次,是第三次发作,可以说是非常严重。主要症状就是左侧大脚趾红肿、疼痛剧烈。那种疼痛令人难以忍受,甚至在脚上盖一层床单,都觉得剧痛难忍。同时,患者身体也不敢动。比如说,一抬胳膊,他的患处也会跟着剧痛。 怎么办?裴师查看,发现脉弦滑而数,舌质暗红,苔黄腻而厚,于是写了一张配伍—— 苍术15克,黄柏15克,白术15克,羌活9克,独活9克,生地12克,知母9克,当归12克,赤芍15克,川牛膝12克,木通6克,木防己12克,木瓜6克,炒槟榔9克,生甘草6克,桃仁12克,红花9克,连翘12克,制没药6克。 这个配伍,一共是七剂,水煎服,每剂分两次服,每日服一剂半,分三次服下。 结果,患者用药5天之后,诸证大减,可以步行到门诊看病了。只不过,经检查,血尿酸还是有点高。裴师遵原方加减治疗20多天,所有症状全部消失。 这是怎么回事呢?来,我给你好好说说。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从舌脉和全身症候来看,无疑属于湿热下注所致痛风。舌红、苔黄腻,患处红肿热痛,这毫无疑问,都是湿热之象。 有了湿热怎么办?就得清湿热。你看看裴师的方子—— 苍术15克,黄柏15克,白术15克,羌活9克,独活9克,生地12克,知母9克,当归12克,赤芍15克,川牛膝12克,木通6克,木防己12克,木瓜6克,炒槟榔9克,生甘草6克,桃仁12克,红花9克,连翘12克,制没药6克。
这里首先有二妙散的影子。苍术黄柏,清化湿热。白术健脾燥湿,绝生痰之源。生地、当归、赤芍、川牛膝、红花、桃仁、没药活血化瘀止痛,知母、连翘、生地清热。木防己、木瓜、炒槟榔用于舒筋止痛消肿。羌活和独活,用于祛风除湿。这就是基本意图。 这个配伍,裴师也屡次表示,应该在业界推广、宣传。不然的话,中医治疗痛风,就会被越来愈多的人质疑。而事实上,这个组方加减,对湿热下注所致痛风,效果是比较满意的。 今天,我把这个经验详细解说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们借鉴参考。 这里,依然有些问题,值得思考。 为什么有人固执地认为,中医治疗疾病是虚妄之谈?我认为,是宣传得少,使得中医的发展缺少社会基础、民众基础。当中国的老百姓,在发作痛风之际,无一例外都在吃西药片的时候,中医治痛风当然就不被认可。只有孜孜不倦地宣传中医,才能让大家逐渐认可、认识、并理解。所以,文老师才写下这样的文字,为中医呐喊、奔走。
当然,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痛风,经典的临床、验案、配伍还有很多。裴师的这个,是其中之一。在我手头上,还有不少好东西,值得分享。其中,也包括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这些,就留在以后,和你慢慢聊吧。 当然,本文配伍作为临床验方,较为典型。感兴趣的中医同仁,不妨借鉴,日后增进临床技艺。非专业读者,也请收藏好,日后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湿热腰痛”的方子!化解腰痛、腰热,腰发酸,解燃眉之急 而且,这个腰疼很特别,痛处皮肤发热,酸痛不已,坐卧不宁。 我说,如果结合苔黄腻、脉濡数等信息,要考虑是不是湿热腰痛。你应该尽快看看当地的中医师。 谁知,这位读者却跟我说,他们当地,没有好中医。 对此,我不敢苟同。 我觉得,每一个从事中医行业的人,都一定有他的思想和造诣。他一定具备中医的思维和诊疗知识。否则,他不会走上悬壶济世这条路。在我国基层的医疗体系中,有很多业务精湛的中医人。只不过,他们缺乏宣传,不为人知而已。 所以说, 请不要轻言,你找不到好中医。 没有哪个中医人,是不好的。 但话虽如此,我还是要把一张,可以用于治疗湿热型腰痛的经验方子,说给读者。 这方子,你看到以后,不要急着用。你一定要去看中医,要经过专业的辨证,来看自己的腰痛是不是证属湿热。如果符合,可以借鉴。如果不符合,就不能用。比如说,肾阴虚腰痛和湿热腰痛就有点类似。你要是分析不准,明明证属肝肾阴虚,而妄用燥湿利水之剂,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好吧。我把这方子说给你: 苍术16克,黄柏16克,当归16克,牛膝16克,防己16克,萆薢16克,龟甲18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早晚各服用一次。 在使用这个配伍的时候,可以配合穴位按压。具体说,就是用手指点压患者的委中穴(膝盖后侧腘窝内横纹中点),力道视患者的承受能力而定。 这配伍,在业界比较有名气,是我前些年在阅读相关学术资料的时候看到、收集的。我觉得它很有代表意义。 我给你讲一个与此相关的病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51岁,是一个建筑工人。 这个人,发病一周前曾经外出。由于条件不好,当时就在地铺上睡了一夜。结果,回来以后,这腰就不行了。 当时的表现就是,腰部重着,有灼热感,酸痛不已,小腿跟着胀痛。就医之前,患者已经腰痛加剧2天了,彻夜难眠。 刻诊,见脉濡数,舌苔黄腻,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身体感觉发热,尤其是腰部热感明显,全身困重。 此人觉得纳闷——我就是在地上睡了一宿,怎么忽然就变成这样了?难道是着凉了? 医家告诉患者,不是因为受寒,而是因为湿热。湿热之邪,伤了你的腰,所以才腰痛。 接着,医家开方,就是上文开篇时提到的方子,同时配合按压委中穴。 结果如何?患者连续服用方药10剂,腰痛感完全消失,诸证悉平。 这就是治疗的全部经过,我都说给你了。 这背后的道理,也很简单。 你看,这个人,舌苔黄腻,脉象濡数。这是典型的湿热之象,对不对?苔黄,主热。苔腻,主痰湿。脉濡,主湿邪,脉数,主热邪。 湿热伤津,故而口干咽干。湿热困于肝胆,胆气上逆,故而患者口苦。湿热郁滞下焦,所以尿黄尿赤。 可见,这人,通身为湿热所困。湿热阻滞腰部,令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以发为腰痛。腰部皮肤发热,乃是热邪灼于内所致。 可见,眼下要想解决问题,必须以化散湿热为主。 好,说到这里,我们再看看当时医家用的方子: 苍术16克,黄柏16克,当归16克,牛膝16克,防己16克,萆薢16克,龟甲18克。 这里头,苍术和黄柏,用于燥湿清热。当归和牛膝,用于活血化瘀通经。防己和萆薢,用于利湿通络。最后,填一个龟甲。龟甲,养阴益肾。为什么要加龟甲?因为前面又是燥湿清热,又是利湿利水,容易伤阴。故而,用龟甲滋阴。另外,腰痛久病,容易伤肾。龟甲益肾,则是在扶助正气,以防止疾病的传变。 这就是组方的基本思路。 至于说按压委中穴,则是中医指压疗法的体现。委中穴,是中医的四总穴之一,有“腰背委中求”之说。腰背部疼痛,通过按压委中穴,可以起到治疗作用。这不是什么秘密了。 说起来,上头的一整套疗法,给我的启发意义很大。我认为,就方药而言,它其实是二妙散的化裁。也有人认为,上方为《丹溪心法》所载。但具体的,我没有认真查阅过,因此无法说得确切。 我用这样的思路,也帮助过一些人。我记得,其中有一个,是酒后腰痛,经辨证,为湿热腰痛。上方应用七剂,效果明显。 当然,腰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不仅仅是湿热所致。湿热所致腰痛,你记住,一定是腰部沉重、重着、酸痛、表皮发热、舌苔黄腻,脉濡数,患者可能伴随诸如口干、口苦、尿黄甚至便干的现象。只有属于这个症候,才能用清热燥湿利水的方子。不属于这个症候,就不能用。比如说前面我提到的,有一类人,属于肝肾阴虚导致的腰痛。这种腰痛和湿热腰痛类似。阴虚,反而去燥湿利水,那就坏了。 所以说,我还是那句话,有类似困扰的人,务必要去看中医。哪怕你对我的文章内容理解了,也不能替代中医对你的四诊合参。不看中医,不经辨证,盲目用方,是绝对不行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湿热腰痛里头的湿热,是怎么来的。我的体会是,除了和先天体质有关外,就是和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和饮食有关系。身处湿热环境下的人,就容易出现这个问题。成天烟酒不断、应酬不断,喜好热性饮食的人,也容易出现这个问题。所以说,要想避免这个事儿,最起码,我们要坚持清淡饮食。 中医界有一张治疗痛风的小方子,只有两味药的“二妙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