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个人和历史的悲剧

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静静的顿河》,百感交集,个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那么无力。粗略地看过俄语版本,我个人觉得译林出版社的译本是最好的,别的版本也试读过,但终究没有读下去。

主人公格里高利是典型的顿河哥萨克的形象,尽管从外表上来看他更接近东方人的形象,他热情自豪又精力充沛。他一生有过两个女人,她们都很倔强,而格里高利对待爱情和家庭的犹疑使得她们都走向了悲剧性的结局。他爱上了邻居有妇之夫阿克西妮娅,开始了他热烈的追求,但当阿克西妮娅爱上他之后,他又听从家里的安排,娶了娜塔莉亚,如果他能就此好好地和娜塔莉亚过日子,那么娜塔莉亚也就不会死去。格里高利依旧深爱阿克西妮娅,他对娜塔莉亚不冷不热,最终选择和阿克西妮娅私奔,这对娜塔莉亚来说是莫大的羞辱,于是她选择了自杀,但是并没有死成,她成了歪脖子女人。娜塔莉亚回到了格里高利家里,尽管格里高利已经和另一个女人私奔,她决定为自己争取一次,她找到了阿克西妮娅,希望她把丈夫还给她,但是阿克西妮娅用尖酸刻薄的话气走了她。阿克西妮娅并不像娜塔莉亚那么坚贞,她在格里高利入伍期间,出轨了雇主家的少爷军官李斯特,格里高利发现后,回到了娜塔莉亚的身边,而阿克西妮娅的丈夫斯捷潘表示愿意原谅阿克西妮娅,事情似乎回到了起点,他们都回归了各自的家庭,但悲剧才刚刚开始。娜塔莉亚为格里高利生下了孩子,但是格里高利在再次从战场上回来之后,明白了自己真心爱着的是阿克西妮娅,他们就这样旧情复燃了,尽管格里高利的家人都反对他们 ,还是阻挡不了他们偷偷摸摸地在一起。娜塔莉亚再次怀孕,但是她不愿意生下他,她对格里高利的母亲说,她爱格里高利,但是她不能再为他生孩子了,他和阿克西妮娅太欺负她了。这一次命运没有眷顾这个可怜的女人,她死于堕胎。

而阿克西妮娅和格里高利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娜塔莉亚的死有任何改变,甚至她还主动照顾起了娜塔莉亚的儿子。内战打到了阿克西妮娅的村子,格里高利决定带着阿克西妮娅去顿河的另一边,但是他们预想的幸福没有到来,逃亡的过程中阿克西妮娅被子弹打中,爱格里高利的和格里高利爱的女人都离开了,故事的结尾他回到了家里,静静地等待红军的到来。

格里高利无疑是个英雄,即便是在战争中,他也保有了几分仁慈,他看到别的军官虐杀俘虏的时候他会心生不满,在士兵开始抢夺平民的财产,甚至自己的父亲也在掠夺物资的时候,他也能坚持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没能认清自己的信念,使得他在白军和红军之间徘徊。从读者的上帝视角,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理念一直都是一个:“谁能让哥萨克过上好日子,他就追随谁”。内战开始之后,格里高利的悲剧就正式开始了,因为信仰红军,他的兄长彼得罗不理解他,因为他曾经当过白军的军官,所以好朋友米哈伊尔不信任他,兄长彼得罗死于战争,但他仍然不得不加入战争。如果说他的爱情是他个人的悲剧,那么他的家庭就是时代的悲剧,内战使得曾经并肩的兄弟好友反目,他的家人在战争中死伤殆尽,除了嫁给了米哈伊尔的妹妹,他已经孑然一身。他厌恶战争,但是又无力停止战争,哥萨克的使命是守护家园,但是他守护不了自己的家园。

肖洛霍夫是个十分高明的作家,这部小说涉及了爱情,家庭和国家,但是他不像托尔斯泰那样,明明白白地表现出自己的观点,他只是陈述这些故事,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在他的小说中,他不说白军是正义的,也不说红军的理念是正确的,他只是把这些事情铺陈开来,让读者自己感受。在阿克西妮娅气走娜塔莉亚的时候,我感到气愤,不久之后阿克西妮娅的女儿夭折,我甚至觉得有些快慰。当娜塔莉亚死于堕胎,而阿克西妮娅向娜塔莉亚的孩子示好的时候,我觉得她没有廉耻,恨不得她立刻死掉,但当她最终死去的时候,我又只有叹息。他们的悲剧固然有自己的原因,但是内战才是悲剧的根源。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洪流下显得那么渺小。

这是一本伟大的著作,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建议大家连续阅读,否则很容易读不下去,哥萨克的认知和我们的文化理念不同,所以有的事件在中国读者看来是难以理解的,希望大家能坚持读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