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看吗?一个“孝”字,让多少人汗颜?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生命,而生命是父母给的;人这一生最孱弱的是幼儿时期,是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拉扯大;父母一生辛劳,只为把儿女养大。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他们省吃俭用却把积攒的一切都给了孩子。当孩子长大成人了,而父母却老了。面对辛辛苦苦为自己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每一个做子女的,应该怎样做呢?

有的人认为:给了父母钱就算是孝顺父母了;有的人认为管父母吃住就是尽了孝道了。这真的算是“孝”吗?有一次子游问孔子:“子女用丰厚的生活来奉养父母,能不能算是尽孝呢?”孔子反问道:“这和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孔子的意思很明确:不尊敬父母,只管父母吃住,和养狗养马一样,是算不上孝的。只有尊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孝敬父母呢?《弟子规》中给我们列举了一个标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有事情呼唤自己的时候,不要慢吞吞的,要立刻答应。父母吩咐我们做的事情,不能拖拖拉拉,应当马上去完成。

三国时期,有一位叫王裒(póu)的人,非常孝顺。他的父亲叫王仪,在朝廷里当官。有一次晋文帝带兵打了败仗。文帝要大家分析损失惨重的原因。没有人敢说话,唯独王仪直言:这次战役的责任完全归于元帅。文帝一怒之下就把王仪处死了。王裒面临父亲的冤屈而死,非常难过。因此他终身不再面向西坐,以表示不为晋朝之臣。王裒自幼饱读诗书,他的学问、品行非常好,朝廷多次征召他出来为官,可是王裒面对金钱名利的诱惑,都不为所动。

王裒对母亲非常孝顺。只要是母亲的事情就亲力亲为,体贴入微。母亲胆子小,最怕打雷。所以每当遇到风雨交加、雷声隆隆的时候,王裒就陪在母亲身边。握着母亲的手,绝不离开半步。等到母亲过世后,他非常的悲痛。每逢阴天打雷,王裒就会飞奔到母亲的坟边,去陪伴地下的母亲。并且他哀泣着说:“孩儿就在此地,母亲不要害怕。”

有一次,王裒依在一棵柏树前哭泣,他的眼泪涔涔而下,滴落到柏树上面,柏树因感召到王裒的孝心,竟也枯萎了。 王裒一生以教书为业。每当他读到课文“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他就非常的难过,难过到没有办法继续教授学生。他的学生担心老师哀伤过度,所以就把《蓼莪》这一篇给废止了。

可见一个人的孝心孝行,不但可以影响到后人,甚至可以感动到天地万物。我们看到这样的孝行是不是也深受感动呢?王裒是孝道中的贤者,他的孝行我们很难做得到,这也是正常的。但是父母从小把我们拉扯长大,辛勤的照顾我们。孩子生病,最着急担心的就是父母;孩子出门,最牵挂自己的人也是父母;父母回家,第一眼搜寻的就是孩子……父母的心时时刻刻都牵挂在孩子身上。想一想父母对我们的爱,和父母对我们的照顾相比,我们对父母都做了哪一些呢?

很多时候我们有时间去打游戏,却没时间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有的时候我们花几千元钱请朋友吃饭,却不舍得给父母花几百块钱买一件衣服;有的时候我们跑到几千里之外去参加同学会,却没有时间回家陪陪父母;我们烦了可以朝父母大吼大叫;可是父母难过了向谁倾诉呢?我们没钱了,可以向父母伸手要,父母没钱了向我们要过吗?回家的时候我们拿父母的东西理直气壮,父母来儿女家的时候用我们的东西都是畏手畏脚。和父母当年对我们的照顾相比,我们对父母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岁月无情,时光催人老。当我们长大成人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已经变得年老体弱。就是为了抚养我们长大成人,他们过早的累弯了腰,面对一生为自己操劳的人,扪心自问,我们尽到做子女的孝心了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他们终归有一个会离开我们而去。所以说,亲爱的朋友们,尽孝应尽早。从现在做起,请记住这几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乾訸书苑          每日不同

周一    易经    周二    儒家

周三    道家    周四    儿童蒙学

周五    诗词天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