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孔子学做人

为人处世是人生的大学问,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福祸兴衰。很多人就是因为在为人处世上面的失误而错失了人生的机会。然而现代教育没有专门讲授为人处世的课程,所有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和纠错中间去摸索经验和规律,也因此而浪费了时间和机遇。有没有一门课程可以教会我们最合理的为人处事的法则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国学中的儒学。作为儒学的“至圣先师”孔子,也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为人处世的方法

孔子的侄子孔蔑向孔子请教为人处世的方法。孔子说:“知而不做,不如不知;亲近而不信任,不如不亲近。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颓废。”孔蔑问:“我自己应该怎么做呢?”夫子说:“设法改掉自己的缺点,尽力弥补自己不具备的才能,不要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就去怀疑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才干而看不起别人;每天说话不给自己留下后患之忧;每天一举一动,不给自己留下隐患。那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够做到。”

不对人品头论足

有个叫叔孙武叔的人去拜访孔子的弟子颜回。颜回以宾客之礼接待他。武叔很喜欢揭示别人的过失并且喜欢对人品头论足。颜回说:“您的这种做法肯定会自取其辱,您应该听从我的劝告啊。我听孔子说:‘说别人的缺点,并不能因此而美化自己;说别人行为不正,并不能使自己的行为端正。’因此君子只批评自己的缺点,不攻击别人的缺点。”小人爱好搬弄是非,讽人之长,隐己之短;君子善于坦白自己的缺点,批评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人先正己,才是高明的为人处世之道。

君子没有忧愁和恐惧

有个叫司马牛的人去问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对他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君子了吗?”孔子回答说:“自己问心无愧,那么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做人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人,更应当做到慎独慎微,防微杜渐。不仅在公共场合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要在无人监督、一人独处的时候,依然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只有这样做,才能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人,所以不会有忧愁和焦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个叫仲弓的人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在朝廷做官的时候不要让人怨恨,在城邑做官的时候也不要让人怨恨。”仲弓听后对孔子说:“我虽然迟钝,但也一定会按照您的话去做的。”孔子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在和人交往的时候,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这就是今天所提倡的“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

做人要自信

孔子在宋国时,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弟子们都想逃避。孔子非常有魄力地说:“上天生下了我,要我传承文德,桓魋又能拿我怎么样呢?”表现出了对人生的自信。无独有偶,相传战国时的武士荆轲曾去刺杀一个剑客。荆轲举起剑来的时候,对方却岿然不动,只用两只眼睛盯着他。看到这里荆轲还剑入鞘,扭头就走。原来那人的宁静、自信和刚毅让荆轲由衷地佩服,所以荆轲放弃了刺杀。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自信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自信,即使背景再好,机遇再大,最终也会导致失败。尤其是在强敌和困难面前,自信才是真正的制胜法宝。

乾訸书苑          每日不同

周一    易经      周二    儒家

周三    道家      周四    儿童蒙学

周五    诗词天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