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70:知了

高中拓展悦读70

知了

一、成语集锦

不言而喻(可推想)

显而易见(很清楚)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事理十分明显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不言而喻多指事理,缘由等完全可以推想而知,而显而易见多指理由,情况等很容易看清。

不一而足(花色多)

不计其数(数量多)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数量很多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不一而足偏重在事物的花色品种样数多,而不计其数偏重在事物或人的数量很多。

不以为奇(人看淡)

不足为奇(物平常)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没什么值得奇怪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不以为奇是从人的主观认识角度出发,把事物或现象看得很平常,而不足为奇是指事物本身很平常。

不以为然(不认可)

不以为意(不在心)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不重视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不以为然表示不同意或不赞成,而不以为意表示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轻视的态度。

不易之论(难更改)

不刊之论(不磨灭)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可以形容言论观点正确。它们的区别在于不易之论语义较轻,仅指言论正确不可更改,而不刊之论语义较重,指言论精当不可磨灭。

二、古韵寻音

诗词立意之妙:敦厚与雄浑

三、敦厚──敦厚者,极雅人之深致也。如王维之《息夫人怨》:

  莫以今时宠,而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取息妫归楚王,生二子未言事。诗中有颂赞意,未有微辞。又如清邓孝威《题息夫人庙》云:

  楚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意尤委婉。盖专制时代,名节为高。然值国亡家破之时,果能君辱臣死,夫杀妻殉者终属无几。何忍苦苦诛求于纤弱女子?诗中沈稳涵容,宅心也恕。可师者不独诗篇而已。作者处于其时,身在庐山。转能出此诗意,自非大仁大智者莫能至也。另如杜牧之《题桃花夫人庙》云: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则以绿珠之殉石崇,衬出息妫之不能死。实则息之亡缘于息弱,非可怪罪于息妫,立论尚称平稳。至若清袁子材之《咏绿珠》云:

  人生一死谈何易,看得分明胜丈夫;

  犹记息姬归楚日,下楼还要侍儿扶。

则尖刻漓薄之至,直乡曲之儇子也。《白雨斋词话》云:“无论作诗作词,不可有腐儒气,不可有俗人气,亦不可有才子气。人但知腐儒气不可有,俗人气不可有,而不知才子气之不可有也。尖巧新颖,病在轻薄;发扬暴露,病在浅尽”。盖有失温柔敦厚之诗旨也。清刘献廷咏《昭君词》云: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明江阴士子题《昭君词》云:

  骊山举火因褒姒,蜀道蒙尘为太真;

  能使明妃嫁胡虏,画工应是汉忠臣。

   二诗俱为画工开脱,殊见敦厚。又明陈荐夫《宫词》云:

  虽云逐队向长门,十载何曾识至尊;

  命薄不教人见妒,始知无宠是君恩。

   意虽沈痛,然而反笔侧写,怨而不怒,亦敦厚之极也。

四、雄浑──雄浑者,雄伟浑融也。唐司空图《诗品》云:“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反虚入浑,积健为雄”是也。杜子美《登岳阳楼》之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范成大《鄂州南楼》之句:“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秋……”及明高青邱(名启又字季迪)之《登金陵雨花台》之句: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锺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气势宏大,规模壮阔,如此精神,足当雄浑之例。又如老杜《登楼》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宋叶梦得之《石林诗话》云:“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韩退之笔力最为杰出,然每苦意与语俱尽。《和裴晋公破蔡州回》诗,所谓“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非不壮也,然意亦尽于此矣。不若刘禹锡贺晋公语远而体大也。(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以上皆雄浑阔大之例,读者宜细参之。

三、热点时评

文明发展与病毒流行相伴而生?

斯韦特兰娜·苏霍娃(俄)《参考消息》

正当医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猜测怎样才能排除新冠病毒危害和它所引发的恐慌时,社会人类学家对传染病的特点提出了另外的看法,认为这是跨物种关系领域全球化的代价:我们正在受到惩罚——因为我们借由进步和自身公共事业之名破坏了人与动物界之间的平衡。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社会人类学实验室主任弗雷德里克·凯克对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的形势给出了令人意外的评价。他从2003年非典暴发时起开始研究新病毒疫情。凯克在其4月将出版的新书《流行病哨兵》中论述了文明发展与病毒流行之间的关联。

新生灾难逐渐降临

学者将三个全球性事件称为流行病史上的转折点:新石器革命、发现美洲和19世纪工业革命。每一次飞跃都使得经济发展达到新的水平,但人类也为进步付出了种种代价,包括健康遭到新威胁。

比如,新石器革命(从采集果实和狩猎过渡到耕种、驯化家畜和畜牧)导致人与动物更密切接触,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灾难。

曾经蔓延的牛瘟在接触人体后变异为麻疹。悲哀的是,后者到现在都很著名,仅2017年就有11万人死于该病(其中9.2万为5岁以下儿童)。

15世纪末,哥伦布让欧洲文明漂洋过海来到大西洋彼岸的大陆,在那里与古老的中美洲文明相遇,同时遇到的还有后来迅速传遍欧洲的梅毒。“新世界”也为这场全球化付出了代价——欧洲人带去的天花引发了疫情。16世纪初,共有数百万人死于这种疾病。值得一提的是,自古就肆虐欧洲的天花病毒与骆驼身上的病毒极其相近。

最后,工业革命时代从根本上改善了城乡生活水平,并使粮食生产进入工业轨道。凯克认为,在此背景下,科技进步和大规模接种疫苗帮助战胜狂犬病和结核病这些源于动物的人类宿敌。但随着畜牧工业化和在居住地附近养殖大量动物,新的灾难也逐渐降临。比如,1878年,意大利兽医首次诊断出到21世纪令所有人心惊胆战的“禽流感”。20世纪末,许多人靠着素食主义才逃脱了疯牛病。

动物疾病感染人类

凯克开展了多年实地考察,研究各国社会对疫病大流行的准备程度。结果令人悲观。他亲自观察了中国政府为控制历次疫情采取的措施(大规模扑杀禽类以避免人传染,严格隔离感染病人,广泛使用口罩等)。当时,许多欧洲专家认为这是“非理性的预防过度”。

凯克说:“作为人类学家,我在这些'非理性’措施中寻找着合理性。我很快明白,拯救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正是那些曾经看似荒唐和夸张的措施。”他表示,各国都要建立疫苗、抗病毒制剂和大量医疗物资存储库。但关键是人们应当更加密切地关注动物界,无论飞禽还是走兽,它们中间出现任何传染病都是灾祸的第一个信号——病毒迟早会变异,届时,新的“禽流感”又会变成“人流感”。

这位专家认为,今天,并非所有人都准备好与新疫情对决。只有中国做到了严格防疫隔离。在欧洲,这些措施的实施难度却很大——当局努力应对流行病,但公众不愿因此牺牲自己习以为常的自由。大洋彼岸的情况更糟糕:美国有理由为新冠病毒感到担忧,因为被无节制的自由主义掏空的医疗卫生体系招架不住。

违拗自然须付代价

凯克指出,人类只有被逼得走投无路时才会放弃自己的习惯和嗜好。但愿这次人类真的很走运:如果相信官方统计的话,目前新冠病毒死亡率为感染人数的2%至4%。相比之下,H5N1流感一个最新的统计数据要可怕得多——860名感染者中有450人死亡。

就在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恐慌日益强烈之际,世界忘记了它还在经历另一场登革热疫情。每年有3.9亿人感染此病,尚无针对它的疫苗。就在上月,巴拉圭宣布因登革热扩散进入紧急状态,玻利维亚也准备效法。而在感染病例占70%的亚太地区,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斯里兰卡已连续两年暴发疫情。这是因为病毒总是以不同的血清型卷土重来。无节制的都市化和气候变化是感染人数逐年递增的元凶。这两个因素促进了病原体携带者——热带地区中普遍存在的两种蚊子的繁殖。

欧洲也未能幸免:正如学者指出的,这些蚊子“跟随人类脚步”搬到了更高纬度的地区(早在2004年就在法国发现了它们的踪迹)。这场灾难向我们发出了怎样的预警信号,专家对此众说纷纭。但他们确信,这是我们为全球化和将生活方式强加给大自然的愿望付出的代价。

关键信息(原点):

我的联想(旧知):

我的想象(发现):

四、美文品读

知 了

        林清玄

山上有一种蝉,叫声特别奇异,总是吱的一声向上拔高,沿着树木、云朵,拉高到难以形容的地步。然后,在长音的最后一节突然以低音“了”作结,戛然而止。倾听起来,活脱脱就是:

知——了!

知——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蝉如此清楚的叫着“知了”,终于让我知道“知了’这个词的形声与会意。从前,我一直以为蝉的幼虫名叫“蜘蟟”,长大蝉蜕之后就叫作“知了”了。

蝉,是这世间多么奇特的动物,它们的幼虫长住地下达一两年的时间,经过如此漫长的黑暗飞上枝头,却只有短短一两星期的生命。所以庄子在《逍遥游》里才会感慨:“蟪蛄不知春秋!”

蝉的叫声严格说起来,声量应该属噪音一类,因为声音既大又尖,有时可以越过山谷,说它优美也不优美,只有单节没有变化的长音。

但是,我们总喜欢听蝉,因为蝉声里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飞上枝头之后对这个世界的咏叹。如果在夏日正盛,林中听万蝉齐鸣,会使我们心中荡漾,想要学蝉一样,站在山巅长啸。

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我们大部分人把半生的光阴用在学习,渴望利用这种学习来获得成功,那种漫长匐匍的追求正如知了一样;一旦我们被世人看为成功,自足的在枝头欢唱,秋天已经来了。

孟浩然有一前写蝉的诗,中间有这样几句: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听蝉声鸣叫时,想起这首诗,就觉得“知了”两字中有更深的含义。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边在树上高歌,一边心里坦然明了,对自己说:“知了,关于生命的实相,我明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