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关于一张明朝的数据图
现在网上流传着一张数据图,很多人用来说明明朝时期救灾资金低的吓人。另外还有人就是单纯的拿来做攻击,在我讨论明朝万历年间白银流入数据的时候他也发,这张图,大家看一下:
后来我就查了一下这张图的出处,一直没有查到出自哪里。
昨天看文章,无意间才找到出处,原来这张图早已经被人揭穿过了,今天我在来复述一下。
这张图出自一篇叫《14-17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的论文,出自东北师范大学一个英国经济史方向的研究生。
什么时间的呢?2011年的。
他这篇论文的数据来源是什么呢?原来是他同学校的2009年的一篇博士毕业论文《明代太仓库研究》。
后来我接着看了一下揭穿他的人对他这篇论文的分析,原来错误众多。
文章作者也做了总结,我就不整篇说了,只挑重点复述一下:
第一:论文作者根本对明朝财政收支完全不了解,只是机械式的引用数据,却不知道太仓库并不是明朝财政的整体收支,所以大方向上就已经错了,整篇论文根本就是不成立的。
第二:年代混乱。作者连最基本都年代换算都搞错了,如第一年1472年,是成化八年,在《明代太仓库研究》一文中实际上是以年号为本,第一年是成化九年,也就是1473年。如下图:
以此类推,每一年都年份都是错误的。基本都文学素养令人堪忧。
第三:声称来源于论文《明代太仓库研究》的数据,在原文中找不到。
作者列出的五个年份(即1480、1490、1552、1571、1602)的赈济数据,在《明代太仓库研究》一文列出的数据中是完全找不到的。作者申明他的数据来自于《明代太仓库研究》,但在《明代太仓库研究》中却找不到数据,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数据来源。
第四:后来文章作者在仔细比对以后发现数据可以找到,原来那个学生的论文犯了同样的错误,年代换算不对。
另外还有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明代大多数时期其实白银并不是流通货币,白银成为流通货币的时间是在张居正改革之后。
明朝前中期一直是以宝钞为主,税收也是以实物为主,比如直接收缴粮食和丝绢物品。赈灾也是以这些为主,中期则是粮食、宝钞、铜钱、银混用。因为丰年和荒年不一样,所以很难统计出一个什么标准折银。
还有一点:
明代国家税收中,起运中央与留存地方的比例大致为5:5,地方留存的税收数目很大,这些税收有一部分会被用来赈灾和备灾。事实上,遇到小一点的灾荒,只需要地方用留存下来的税收进行赈济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中央拨款。而在遇到大的灾荒时,中央固然需要拨款,而地方财政也是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举个例子,万历二十二年河南大旱,明朝政府立即拨款银八万两救灾,两宫太后也拨内帑二万两。但据事后总结,当时的赈灾金额大致是三十二万两,除中央拨款外,地方留存的税收大致承担了二十万两。
明代库藏有很多,皇帝内库(多为内承运库)、户部太仓库(除太仓外,户部本身也存有数量不菲的白银)、兵部太仆寺常盈库、工部节慎库、光禄寺库、南京银库等等。
中央赈济也不单单从太仓库发银,皇帝内帑、太仆寺马价银、户部银等等都是重要的赈济金来源。
所以研究太仓库是无法得出有效数据的,而且太仓库创立于正统七年,成为中央最重要的库藏更是要到嘉靖中后期。
说到这里大体就说完了,可以看出这个表格也就是个东北师范大学的一个学生写的一个问题百出的论文而已,从数据出发点就已经错误,而且计算中又错误,然而就这样一篇低质论文得出的数据表格却传播的很广,也是无语。
在此感谢文章的原作者,但我找到的文章也不是他本人,所以不知道他是谁,不能说出他的名字或者网名,再次感谢他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