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381)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妻
易经(381)和亲的背后是什么
历史上著名的和亲,有文成公主入藏,有昭君出赛,还有蔡文姬等,其实和亲这种事,在古代就不少见,尧想了解舜的德行,嫁了两个女儿给舜。
帝乙因为想化解其父亲杀了季厉而与周国结下的仇怨,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50(有说是60多岁)多岁的周文王,而且还生了周武王和周公等厉害人物,为了让周武王能继位,帝辛则直接把周的太子伯邑考给杀了。
雷泽归妹这卦是周文王写的,周文王自然知道帝乙嫁妹给自己是想要什么?周文王当年很是支持帝乙对周边的几个部落的军事行动,也没有在商王对东夷动武的时候制造什么内乱。
周武王为什么要继承其祖上之志硬是要把商朝给灭了,周武王的母亲是谁,大名在外的商纣王帝辛之姑母。
雷泽归妹记载的是什么,帝乙死了的时候,周文王带着帝乙的妹妹回朝祭祀。而帝辛将周文王这个老婆给留下了,归妹,即回娘家。
历史很多时候对对女性都是忽略了,然而重大的历史关头往往又少不了女性的作用。
刘备娶孙权的妹妹,两个人在东吴恩爱有加,这样过了一年,孙尚香竟然没有一子半女,没有一子半女,这嫁妹的意义就失去了大半。
没有后代,意味着其地位无论如何不会稳固。
所谓归妹,就是出嫁的女人没有生出个一子半女。但因为其是正出,孙尚香最大的依仗是刘禅,所以她回吴国的时候都要带着刘禅,可惜是的赵云这些不懂政治的武将硬生生的将刘禅给抢回来了,这就断了孙刘联盟的根基。也为后面吴国夺荆州,杀关羽埋下了祸根。
归妹的原理有两个:
第一,双方翻脸必打之仇,无法调和。
周和商是世仇,帝辛的爷爷就杀了文王的父亲,凶奴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和汉朝友好,只能在没有吃的时候来抢些人和粮草。
第二,女方没有生育,没有子女支撑。
这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互相嫁女,然而当女方没有子女,或者子女无望成为继承人的时候,很多就回娘家了。
和亲的女子回娘家,就要把在仇家收集的大量情报反馈回来,包括敌国地图、大战略、人口和军事情况。
孙尚香回东吴,一定把刘备集团的情况给汇报了,刘备集团看了铁板一块,实质上都是一些勇夫,孙权就赌其灭关羽时,刘备和诸葛亮三分之兵,来不及救援或者会隔岸观火。
从和亲的角度,王昭君和文成公主是非常成功的,王昭君生了好几个儿子,这些孩子在后来的夺嫡之战中一直有着作为,凶奴一旦发生老的王死了就会内部大乱,而王昭君的儿子在这些大乱中也是很有作为的。
而文成公主在吐蕃,用大唐的礼仪则将一个尚武的民族变成文艺范,那些大唐的奢侈之乐、靡靡之音对整个吐蕃是致命的。大唐的佛教呢,就更加害人了,这佛教到了元朝,蒙古人就将这佛教变成了吐蕃的国教。
你娶了别人的女儿,却又把人家送回去,送回去就意味着你做好了军事斗争的准备。
这就有点像今天的美国要退出中导条约,退出就意味着做好了战争的准备。
所以古代女人出嫁后,什么时候回门,回门是什么礼节,这都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生怕出现大家无法理解的误会。
过年的意义在哪里,也是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的一个礼节。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愆期,即过期的意思,女子应该回门却没有回来,这就是有事发生。
大户人家利益格局一旦定下来,很多的利益就在微妙的平衡中。这个合,那个分,就是一家起一家落。说白了利益格局一大,不是朋友就可能是对手,利益冲突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你下场,我上场这样的局面。
一方面是婚姻,一方面也是探听消息的,皇帝不放心臣下,会嫁个女儿过去,那么怎么传递信息呢?就全在这平时的礼节里了,一点点的细节都要仔细地想清楚其中的变化。
周公说:九四阳刚,有贤正之德,居上体,有贵重之义,而无正应,未获佳配,故不轻于从人,而宁愆其婚姻之期也。
刘备敢于去孙权家娶孙尚香,刘备肯定知道,他这刘氏皇叔对于孙权还是有一些作用的。孙权也可以多一个“挟天子令诸侯”的筹码。曹操不敢称帝,也不敢把汉献帝给弄死,为什么呢?孙刘联盟在呢?曹操那边一称帝这边就打着汉室正统的名义为帝复仇了。
然而当刘备带着孙尚香跑回荆州,这个意义最初也是有的,孙尚香就相当于孙权在刘备那边的线人,十分可惜,孙尚香一直没有能怀孕,没有为刘备生个一儿半女的。这使孙尚香的作用越来越小,随着刘备集团的壮大,各种势力的地位提到稳固,孙尚香就很尴尬。
特别刘禅继位,孙尚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孙权后来就准备着即使孙刘联盟翻脸也要接回妹妹。
孙尚香的历史任务完成了,再也没有人会为她记上一笔了。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归妹卦最大的问题就是仪式和结果,人要配偶,其根本目的是延续后代,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孔子说:九四所以愆期者,岂终于不行乎,盖天下无无偶之物,时至有必行之理,窥其隐志,盖欲有待而后行也。有待而行,决不至有轻身之悔矣。
雷泽归妹用在今天,章泽天之父是用得最好的,他们一家对女儿的训练就是为了和亲而来的。泽天就一直在等东哥一样,东哥观天而乐,最后两家一拍即合。
泽天守贞而待嫁,有愆期之志。泽天若无孩子,这婚姻的稳定性就要差很多了,听说泽天有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