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琴记,23
2020年10月18日,与2个小朋友以及一群武大同学的留守家长(阿拉珞珈山群),骑行奉贤华亭海塘和渔人码头。
在五号线终点奉贤新城站集合,这儿接近哈啰单车覆盖区的南端,地铁站旁边还是有不少的哈啰单车。
沿金海公路向南7.5公里,到奉柘公路转往西,路南出现一道古海塘,不知道的可能以为是施工工地的外墙。
雍正二年(1724年),钱塘江北岸遭遇大潮灾,损失巨大。第二年,清廷沿上海、浙北沿海修筑海塘,因为漴缺至华家角一段位于潮灾冲击的要冲,此段修筑的是石质海塘,全长约8.6公里,保存至今的有4公里。其他一百多公里的海塘,基本都是土塘,没有保存下来。
华家角就是我们从金海公路转奉柘公路处,现在叫海湾村。古代将河道拐弯处或者海岸转折处称角,而且这个角度要接近90°。也就是说历史上,上海东南部的海岸线在这个位置转折,类似于今天的南汇嘴。
有警察蜀黍在值班,被我们邀请来拍照,如下:
(捍)海塘对于抵御潮灾的作用很小,大潮灾的破坏力惊人,但一年也就一二次,持续时间很短,最多2~3天。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都是正常的潮起潮落,这时候海塘的作用就显现出来。
上千年来,杭州湾北岸的海岸线在潮水的冲击下,不断向北退缩。从宋朝开始修筑海塘,试图保护海堤,收效不大。每次重修海塘,都要后退一段距离。比如这道雍正三年的海塘,就是将康熙二年海塘“内移退筑,始建石质海塘。”
海塘,特别是石质海塘修成后,杭州湾北岸的海岸线再未后退一步。因为石塘坚固,其外缘不断淤积泥沙,之后的二三百年里,海岸线逐步向南扩展。如今“奉贤华亭海塘”遗址距离新的海岸线已经有3-4公里,正是我们接下来前往渔人码头要骑行的路程。
沿着海湾路往南,路过华理奉贤校区,到底是渔人码头。金子和一多的爸妈很悠闲地在海边喝咖啡,而浩齐在海堤上已经骑了几个来回。
此处东边不远是碧海金沙,现在是秋天,不开放。
我们往西骑了1公里,那儿有一道海堤通往更南边的海中间,海堤转弯处有一道门,而门关着。于是我们爬上海堤,观赏海景和新一代的石塘。
据说海塘最早就起源于钱塘江口,钱塘江口一带的潮水特别大。郦道元描述钱塘潮:“涛水昼夜再来,来应时刻,常以月晦及望尤大,至二月八月最高,峨峨二丈有余。”
唐代开始在杭州盐官修建海塘,看起来效果一般,很容易被大潮冲毁。《元史》记载的盐官州海塘,屡次尝试都失败,干脆就不建了,后来因为钱塘江口的地形变化,往日汹涌的大潮平缓了许多,因此改为海宁州。
到明代,浙江水利佥事黄光升创造了五纵五横鱼鳞石塘,这种纵横交错、底宽顶窄、状如鱼鳞的石塘,整体性能很好。此后历经明清二代,一直到今天,钱塘江北岸都修筑这样的石塘,极少出现大范围的海岸坍塌事故。
就是这样的鱼鳞石塘,可以明显减弱潮水对海堤的冲击
现代的鱼鳞塘为钢筋混凝土浇筑,更加坚固,塘外的芦苇荡大概都有一二百米,如果不去清淤,海岸线还会继续南扩。如果钱塘江口一步步缩小,海宁大潮自然就看不到了。
返回到渔人码头,大家合影留念。
身后的字是“盛世修塘”,远处的摩天轮属于碧海金沙
有老金在,就有口福,骑行在外,难得一次可以在馆子里正儿八经地吃午饭。不过我们得看好这些宝贝的共享单车,这儿已经在覆盖区之外了。我们给单车另外加了锁,一顿饭的功夫,至少有二三十个人试图扫码骑车,弄得方妈端着碗守在车旁,不断提醒试图扫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