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读《古文观止》】蠢到家了——《子鱼论战》
春秋无义战,宋襄公却以“仁义”而战,真是蠢到家了。
先来说说在历史上留下“宋襄之仁”的宋襄公。这个宋襄公有个庶兄目夷,就是本文的子鱼。在宋桓公病重时,兹甫(就是宋襄公)提出要让位给哥哥,说哥哥忠义仁义。而子鱼清醒的说了句“让国之仁是最大的仁,我再仁也赶不上弟弟,废嫡立庶,也不合制度啊”,于是逃到卫国去了。从后面的表现来看,我不知道这个宋襄公是真想让国呢,还是因为知道哥哥的为人而不会接受“让国”而故意的,想落下了“仁”的美德。
当他真的当上了国君之后,他倒不仅仅只当个宋国国君了,而是想像齐桓公一样会盟诸侯以称霸天下。只因他在齐国发生内乱时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小有名气,他便飘飘然矣。会盟时还自居为老大,这让会盟大国心里很不爽,他全然不知,还举行了第二次会盟,在这次会盟时子鱼提醒他说楚国是“南蛮”是不讲“中原规矩”的,带兵为好。想来也是,当年楚国灭了随国,随国说“我无罪”,楚回了句“我蛮夷也”。而宋襄公就是不听。这下楚国就不客气,逮你个自大小国人,叫你不识好歹,叫你跟我要东要西的。
楚国最后还是放了这个鸡肋一样的“宋襄公”,按理,他也应识些好歹了,收敛一下才是。无奈架不住他的任性,居然在西元前638年,他要讨伐郑国而与楚军战于“泓水”。那你要打仗就好好的打啊!他非整些无用的“仁”啊!“礼”啊什么的,白白的贻误了最佳战机,被打得“屁滚尿流”,身负一箭而于次年伤重而亡。
就是这么个东西!居然还春秋五霸之一。想不通!!!
就是这么个东西,让我好生奇怪,是怎样整出来的?“大仁”到可以让国,“大愚”到异想天开要兴周称霸;“明”则知庶兄目夷仁义在他之上,“昏”则半句谏言都听不进。左想右思,宋襄公还是被他的“老思想”、“小眼界”、“大胃口”给困住了。作为一个国君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式全然没有个数,用鲁国大臣臧文仲的一句话真是道出了真理“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意思是:让自家的想法随着别人走,是可以的;想让人家跟着你的想法走,很难做到。用在时代是亦然,人要跟着时代走,切不可妄想着时代不亘古不变,或留在老思想里不可自拔。
同时我也为子鱼难过,他有仁有义,有智有谋,遇见这么个迂而自大的“东西”,真真是哭笑不得。
君臣的匹配度真是太重要了。一匹配称霸天下,不匹配误国啊!
再来看本文《子鱼论战》见识一下这个宋襄公。
全文记述宋楚二国战于“泓水”,但并没有很多的笔墨描写战争实录,而是以“对话”的方式揭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军事思想。这篇是《左传》第十三篇。会发现左丘明特别擅于用对话的形式来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来。
文章开篇言: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子鱼一开始就不看好此战,他很清楚,楚国与宋国在军事上的实力差距,更明确时代不同了,老天都已经老老早抛弃商了。出战就是违背天命的。他之前就跟这个老先生说“小国争盟,祸也”。人家老先生不听,要打。真作!
第二段讲作战:
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看这段真真把人给气死了。子鱼主张攻强敌于“未济”、“未列”时,就是攻于不备之时,人家老先生都说“未可”。非击于强敌的“既阵”之时,结果宋师惨败,人家老先生自己也受伤了。作死!
看了这一段,我觉得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失败后的反思才是成功之母。宋襄公这一路上败了多少回了?有用吗?没脑子的人只配“失败”。
第三段是战后,也是重点。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子鱼在当时是不是要一口老血喷了出来?这一战打得全国人都在怨宋襄公。他倒还振振有词起“君子”来了。说什么“君子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人。古人作战,不在隘口处阻击敌人,我虽然是已然亡国的商朝的后代,但也不会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老先生的腿还在疼吧?白疼了!
你老先生是商朝之后,但如今人家拿“老规矩”都当个幌用,都是做“扩张”的真文章啊!看看人家齐桓公的“尊王攘夷”玩得多好!你不是也想称霸吗?那“枪杆子里出霸主啊!”等你成了霸再去“仁义”也不迟啊!
那这番话可真把子鱼气得不轻,但子鱼真是好脾气,还在那跟他叨叨,换了谁还不像“宫之奇”似的,走为上策,“迂不可辅矣”。
子鱼说:“君王并不懂战争。强敌因地形的狭窄而尚未成列,天助我也,这时加以拦截、攻击,不是很好啊!只怕这样都不能取胜。况且我们面对是强敌啊!即使是老人,捉住了就抓回来,管他头发白不白?让士兵知耻,打仗就是杀敌啊。受伤而没死的敌人为什么不能再攻击使其毙命?如果怜悯受伤的人而不想再次伤害,那还不如开始就不要击伤他。同情年长的敌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用兵讲求抓住有利的条件和时机,那么即使是在险阻隘口的地方打击敌人,也是应该的;锣鼓响亮是为了振作士气,那么攻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打仗不是就讲究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就是要利用“地势险要”占据有利地形吗?打仗讲仁义,就是秀才与兵的关系,秀才你再瞎叨叨,我一棍子打死你。当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战争残酷”的本质。
宋襄公不是打仗打死的,是被自己蠢死的。
关注
扫描二维码
你
若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