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不打不骂,也可以让学生做作业
虹野:不打不骂,也可以让学生做作业
我们听过老师最常说的话就是“打不能打,骂不能骂,你说怎么办?”我们可以看到让学生做作业在不少老师的心目中是建立在教师的“权威”之上的,只有教师拥有了“打”和“骂”学生的权力之后,教学似乎才可以顺畅的进行,否则教师将无法面对学生迟到、早退、旷课、不写作业、上课说话、打闹,甚至顶撞老师。而真实情况则是,再顽劣的学生都不会主动顶撞老师,更不会恶意攻击老师,毕竟教师在学校里面依然还是有一定的“权威”的,而且家长大都教导孩子在学校要听教师的话,个中原因后面再具体分析。我们先说怎么样所有的学生都做作业。
作业的功能很强大,无论是预习、复习,还是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甚至对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知识结构的建立,认知习惯的养成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惜的是现在几乎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把作业当做了技能的训练,把作业当做“题海战术”的落实。对于没有完成作业量的学生一般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惩罚,而且自认为是站在道德制高点,认为让学生做的作业越多对学生就越好,也表明教师越负责任,以至于很多教师沉迷于“题海战术”不能自拔。甚至有的教师把“抄作业”当做惩罚学生的手段,使得不少学生对作业“恨之入骨”,逐渐不写、不交作业。
每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结构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一个办法适用于所有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动机非常多,有内部的好奇心,也有外部的功利心。但是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则是学生的情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永远是教师的教学最有效果的。让一个、几个或者一部分学生对教师有好感比较容易,让所有的学生对教师有好感则比较困难了。在班级中,小到学生之间的摩擦,中到排座位,大到选干部、做活动,事无巨细每个事情的处理都有可能使得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在学生心目中,最讨厌的老师则是“偏心”的老师,而最喜欢的老师则是能够“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的老师。
可见教师的教学需要从“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鉴于班级人数的差异,教师尽量在班级管理上采用学生自主管理,免得教师在学生诸多事务中因“事实不清晰”错用“权威”身份来解决问题以至于交恶学生。关于班级自主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积极学习的班风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有机会再专题叙述。
至于在班级公开批评、讽刺、甚至变相体罚学生都会带来学生对老师的“不喜”,可能不少老师仍然会说是“公正”的按照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执行,“不教而杀谓之虐”,学生并非像成人一样熟知社会规范,知道行为边界,学生还在学习社会规则,更为重要的是很多“班规”都是教师的“主观产物”,并不具有社会规则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或许教师们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自己,至少也要保证每一位学生不讨厌自己。如果出现了讨厌教师的学生,那意味着“不交作业”、“上课说话”、“迟到早退”、“故意捣蛋”……这些违反课堂内外“纪律”的事情就要发生了。在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自己之前,这些事情发生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我们需要用时间序列的观念来看待这些事情。毕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学生喜欢和讨厌老师都在处理这些事务中产生的。
偶尔不交作业、不做作业的学生未必是因为讨厌老师,但是“屡教不改”的学生一定不会喜欢老师的,喜欢老师的学生则一定会努力完成作业的。可见想让孩子做作业,不需要打,也不需要骂,只需要让孩子喜欢你就行了。当然喜欢老师是有过程的,这个过程更加考验教师的智慧,也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