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兴:经师人师话吾师(感恩陈潮祖老师)
一、从平凡中走来
1、老师的求学之路
学医经历:
出生于偏僻的农村(1929年2月12日生于四川省宜宾县李场镇),吾师自幼喜读书,天资聪慧,18岁毕业于宜宾师范学校,后因其母宿疾久困,常延误诊治,长期耳濡目染,渐至心有所向,情有独钟,遂暗暗心许:不慕公卿,誓为良医!矢志岐黄,济世活人!
师从同里孙芳庭习医,孙氏以精研《伤寒》、《金匮》,医术精良,享誉一方,吾师正是以此为起点,步入中医学术殿堂的。学成,悬壶桑梓,医誉鹊起。
1957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师资班学习,得伤寒专家邓绍先、杂病专家彭履祥、温病专家宋鹭冰、妇科专家卓雨农、眼科专家陈达夫、脾胃专家冉品珍等蜀中名医悉心教诲,学术长足进步。
1958年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结业,并留校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至今。
2、我与老师的故事
改变命运和学术转轨:
陈老在家乡的小镇上办了一个培训班,培训家乡的基层医生,没有一分报酬,他自发组织的,师资就是我们这批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给了我们一个锻炼自己的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学生也去上课,上完课后找我谈话:留在学校工作怎么样?我当时是拒绝的,陈老就反复做我的工作,我们在这儿待了半年,他就做了我半年的工作,每天一吃完饭,只要天不下雨就来约我,我们就一路出去谈天说地,几乎每天都要谈到这个话,他就引导我到学校里来参加中医教育工作,后来终于抱我说动了,但是毕业时国家政策有变动:老少边穷(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区,穷困地区)这些地区学生不能留校。我是川北来的,曾经是红军路过的地方,所以既属于穷苦地区又属于老区,我就必须回去,回去了就和我原来的那个追求正好吻合,我内心里面欣喜若狂,我想当走村窜户的民间医生。陈老听说我走了以后,赶忙赶急叫我回学校去,这个人档案不能放回去,要想办法把他抓回去,学校派两个人带着两封信来准备把我带回去,但南充这边又不放人,于是学校又在陈老的坚持下去跑省里,最后给南充地区发了一封电报:请将宋兴同学转让成都中医学院做师资使用。于是我才回到了这里。
二、在平凡中伟大
1、临床上:
陈老治疗喉癌的医案一则:患者XX,女,年龄不详,咽喉疼痛3月余。
患者咽喉疼痛,水肿苍白,水米难下,语声低微,形体微胖,面色黄白,脉沉细数。基层医院诊断怀疑喉癌,市里诊断怀疑喉癌。陈老指示:中医的价值在于辨证论治四字,辩证方向和方药考究要准确,患者前期误治,大量运用银翘马勃散之类的寒凉的方剂,加上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使寒湿郁闭日久,实则为少阴病,予以半夏散及汤加减,桂枝法夏炙甘草等分等量,一天一剂, 3日后复诊,声音恢复,症状改善。
陈老治疗喉癌的医案,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运用独到的辨证思维,以及对疾病全程的认识,少药轻剂的遣方,疗效显著。
2、教学上:
提携后世、爱才惜才、谦逊好学。出版多本著作,晚年仍坚持撰写。对待后生,胸怀博大。授课引经据典,滔滔不绝。
学术渊博:讲授医方式,凡方出之源,方理分析,成方加减,无不以《内》、《难》、《伤寒》、《金匮》之理予以深刻阐发,特别强调据证析理,据理立法,依发组方,随证选药,灵活化裁,并以先贤见解,名家医案,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为例证,内容充实生地,从松花江畔讲到宝岛台湾,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效应,永远给人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好清新感受。
识见高远:讲授方剂学,自始至终,特别强调中医必须立定辨证论治脚跟,抓住脏腑病机这个纲去,去求法,求方,求化裁,才能举一纲而万目张,处疑临怪,应变无穷。
三、人品高尚
品高德重,术高学重,趣高情重。
勤勤恳恳的一生,平平淡淡的一生;
勤勤恳恳是大美,平平淡淡是至真。
岁次已巳,生于叙府,李场陈门,诗礼涌泳,博物通经;
精究岐黄,济世活人,著作等身,桃李天下,惠泽众生。
不阿贵,正气凛然,特立独行;
不畏权,是非分明,铁骨铮铮;
不慕富,广施仁术,清贫一生;
不抑才,不遗余力,举贤荐能;
不忘本,无偿办学,桑梓情深。
一身傲骨,两袖清风,唯有桃李满天下,
百年人生,千古文章,留得著作遍宇内。
宋兴
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各家学说博士生导师
陈潮祖教授学术继承人
四川省中医学术技术带头人
文字整理:王贺勇 王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