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背后的脑科学

人们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追求更远的目标,会克制暂时的欲望,放弃眼前的小诱惑、小享受。这种行为称为延迟满足。

例如,每个月工资发下来,一些人会立即去吃吃吃买买买,还有一些人却会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积攒工资去投资,以获取更大的收益。

例如,你的股票赚了10%,你是选择立马卖掉,用赚来的钱买一个苹果手机,还是放着十年不动,谋取5倍或者10倍的收益呢?

容易冲动的人对长远的大收益视而不见,更加偏爱即得的小利益。

这里我们不讨论延迟满足行为可能对人生带来的改变,只讨论背后的神经机制:哪些脑区控制着人们的这种行为?

首先从啮齿类动物的研究谈起。啮齿类大鼠或小鼠的研究,受到的伦理限制相对较少,科学家可以放开手脚地操纵啮齿类动物的大脑。

啮齿类的延迟满足实验

由于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的认知功能相差较大,科学家不可能完全在啮齿类动物身上呈现人类的延迟满足场景。例如,如果你把一个刺激和它的奖励之间的时间延迟设置得太长,小鼠便无法将延迟的奖励和刺激联系起来。因此,在啮齿类动物实验中,延迟通常只有几秒到几十秒而已。

科学家通常会给老鼠两类选择,一类选择对应即时的小奖励,而另一类选择对应延迟的大奖励。

正常的大鼠,会在脑子里根据延迟时间把奖励打个折扣(discounting)。延迟越小,奖励的折扣越微小。相反,延迟越长,奖励的折扣越厉害。大奖励的延迟时间越长,大鼠选择延迟满足的概率就越小。

大奖励的延迟越长,大鼠选择延迟满足的概率越小

有了这一行为范式,科学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损毁或抑制某些脑区,看看大鼠的行为会不会变化。

伏隔核核心

伏隔核位于大脑底部,是基底神经节内的一个核团。更具体的,伏隔核是腹侧纹状体的一部分,位于纹状体的最腹侧。

红色圈内为伏隔核,图像为人脑的核磁共振图像

伏隔核依据细胞分子的不同特点,以及和大脑其他部位的投射连接的不同,可以在空间上分为两部分:核心和外壳。外壳位于核心外侧。

科学家发现,如果损毁伏隔核的核心部位,大鼠会变得更加偏爱即时的小奖励,选择延迟满足的概率减少。或者说,大鼠的行为变得更加冲动,急不可待。

伏隔核核心损毁后,大鼠更加偏爱即时的小奖励,选择延迟满足的概率减少(圆点曲线)

背外侧杏仁核

杏仁核(Amygdala)位于大脑底部,颞叶内侧。在记忆、抉择和情绪反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杏仁核根据投射连接和功能,又可以细分为几个部分:背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adala)、皮层杏仁核、内侧杏仁核、中心杏仁核等。

杏仁核分区

其中,背外侧杏仁核投射至伏隔核。

科学家发现,损毁背侧杏仁核,效果跟损毁伏隔核核心一样,大鼠会偏爱即时小奖励。

此外,科学家也发现眶额叶也参与大鼠的延迟满足实验,但是眶额叶的作用却很复杂,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作用可能完全相反,这里不再详细展开叙述。

人类实验

科学家同样在人类被试上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同时,用功能核磁共振脑成像观测了各个脑区的活跃程度。

口渴的人类被试需要在立即可得的少量水和延迟的大量水之间做选择。科学家发现了人脑内存在两套脑系统,分别对两种选择敏感。

内侧眶额叶和伏隔核活跃,而外侧眶额叶和后顶叶沉默时,人类被试会选择即时的小奖励,行为较为冲动。相反,当外侧眶额叶和后顶叶活跃,内侧眶额叶和伏隔核沉默时,人类被试会选择延迟的大奖励,行为较为理智。

也许,这两套脑系统相互竞争,最后的赢家,决定了人类的最终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