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第一方,脾气、肝气、肺气、心气、肾气通通补足!元气满满!
前一阵子文小叔收到一位老师的留言,她说,她可能生大病了,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工作了。她说,她是英语老师,她每次上课的时候说话的声音很小,总感觉气提不上来,没力气说话,坐在后排的学生纷纷反应听不见。她已经把声音提高到最大了,可是后排的学生还是听不见,再这样下去她没脸呆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了。
文小叔说,光一个说话声音小不足以判断得了什么病,于是文小叔把私人微信号留给了她。她很快就加了文小叔。她继续补充,说她特别瘦,差不多皮包骨的感觉,每天饭量很少,但奇怪的是没吃多少肚子还胀,总是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胀。
听她这么一说,文小叔脑海渐渐清晰起来,安慰这位英语老师说,放心吧,你没得什么大病,就是身子虚了一点,最主要的是气虚。把气补一补,说话声音就上来了。
于是文小叔给她开了补中益气汤,她喝了一周,然后来反馈,说小叔你太厉害了,我喝了一周的药,说话的声音完全上来了,后排的学生再也没有站起来说听不到我的声音了。真的是太感激你了。
文小叔说,小叔一点不厉害哦,这个方子不是小叔的,是金元四大名医之首的李东垣的,如果你真要感谢就感谢中医,感谢李东垣吧。
是的,今天文小叔要隆重介绍金元名医李东垣的方子: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子已经流芳百世近千年,堪称补气第一方。每每看到好的方子,文小叔总是想迫不及待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到有需要的人。
先来简单说说李东垣这个人。李东垣是富二代,通常富二代会成为纨绔子弟,但李东垣没有,反而选择了从医这条艰难的道路,真是很难得。李东垣对医学最大的贡献是他写的一本医学著作《脾胃论》。
把脾胃单独拿出来写一本书,李东垣是第一人。把脾胃的重要性写得如此深刻他也是第一人,他的脾胃为中心的思想影响了好多人。
小叔每天都用的牙粉,快快按二维码尝试一下下
李东垣对脾胃所有的看法可以归结于八个字: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文小叔想,李东垣真正读懂了黄帝内经,真正读懂了张仲景。
黄帝内经把脾胃放在了一个很高的层面,黄帝内经是这样看待脾胃的:人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亡;出入废,则气机幻灭;九窍不利,皆属脾胃。把脾胃等同于生死,可见内经对脾胃的重视程度。
张仲景更是把脾胃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说脾旺四季不受邪,张仲景的方子,除了一些特别的需要重点祛邪的方子外,几乎都有建中保护脾胃的药,比如人参、生姜、甘草、大枣。这四味药太过平常,但张仲景却很偏爱,用得出神入化。
黄帝内经也罢,张仲景也罢,李东垣也罢,无非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五脏六腑的中心,脾胃这个轮子要是不运转,其他五脏六腑都得瘫痪。无论你得了什么病都别忘记要好好调理脾胃,只要把脾胃调理好了,很多病不攻自破。如果你吃得下饭,并且消化得了,哪怕你百病丛生,没事。如果你看起来啥病都没有,就是吃不下饭,那么等待你的将会是一场大病。
我们常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到底指的是什么?是全身的正气,是五脏六腑的正气,但是它重点指的就是脾胃之气。因为脾胃之气是所有正气中最重要的正气,是正气中的正气,是正气中的战斗机。
正是基于以上的思想,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发明了一个方子,专门来调理脾胃之气,这个方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补中益气汤。
这个方子是气虚之人必须要知道的方子,它可以补一身的气,脾气、肝气、肺气、心气、肾气,但这个方子重点补的是你的脾气。
补中,补中,补的就是中焦脾胃之气,益气,益气,益的就是中焦脾胃之气,所以叫补中益气汤。
现在气虚的人很多,女性朋友十个有八个都会有些气虚,因为气为阳,女人属阴。现在脾胃不好的人更多,所以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子大有用武之地,现代人尤其是女人太需要它了。
那么,问题来了,气虚的人都有哪些表现?
首先我们要看看舌头。如果你的舌头有齿痕,说明你就有气虚了,如果齿痕越多气虚就越严重。为什么会有齿痕呢?是因为你的脾胃运化不好,水湿没有运化出去把你的舌头泡大了,舌头变得臃肿胖大,挤压牙齿就形成了齿痕。气虚的舌苔是白腻的,舌苔铺满了整个舌面,有的上面还飘着一层水湿,说明气虚很严重。
气是一种看不见的能量,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活动,因为有了气的支撑,我们才会精神抖擞,如果气虚就会无精打采,特别容易疲乏,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懒。
什么都不想做,不想说话,因为说话也要耗气的,不想走动,更别说运动,因为体力活动最耗气,如果说脑力劳动者需要补血的话,那么体力劳动者最需要补气。气虚之人的生活准则是这样子的:能躺着就不坐着,就像林妹妹,能坐着绝不站着,能站着绝不走着。
从一个人的坐姿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气不气虚,气虚的人都是斜着坐的,身子老是往后靠,要么就是驼着背。气足的人呢,则是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运行在我们体表的气叫卫气,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气虚的人卫气不足很容易感冒,天气一凉,吹个风,或者吹着空凋一觉醒来就感冒了。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不强,边境老是被骚扰侵犯一样。
气虚的人吃得少也就罢了,还腹胀,就像文章开头那位英语老师,这种腹胀不是实胀,是虚胀。也就是说并不是吃多了又便秘导致的腹胀,而是气虚,中气不足,小肚子往下坠的感觉,是一种坠胀。如果你把气一提,它就不胀了。
气虚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吃完就拉,饭后半个小时绝对要上厕所,可能成形,也可能不成形,不成形就会便溏。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食物进入胃里,必须要靠脾胃之气固摄住,然后胃慢慢的蠕动消化。如果气虚,胃还没来得及消化呢,食物就滑脱下去了,没消化自然就要马上拉出来,就好比一粒大豆,吃进去是大豆,拉出来还是大豆。
气虚怎么办?我们就要把气提起来,我们就要升阳举陷,我们就要用到补中益气汤。
我们来看这个方子,很简单,就八味药:黄芪、人参、升麻、柴胡、白术、当归、陈皮、炙甘草。
中成药叫做补中益气丸,因为它运用得太广了,几乎所有的药店都有卖。
坐下来,喝一杯茶,跟文小叔一起来慢慢品味这个精妙绝伦的方子。
既然是补气的方子,那这个方子哪些药是补气的呢?文小叔抬头一看,哇,好多啊,红旗招展的,气势如虹的,可不是一两味药,足足有五员大将,真可谓强强联手,无所不用其极啊。这五味药是:黄芪、人参、升麻、柴胡、白术。
黄芪,补气第一,补一身之气,因为它色白味甘,所以重点补肺气、脾气。之所以说黄芪补气第一,是因为黄芪补气很老道、稳重,像一位阅尽沧桑的中老年人,不急不躁,有一股后劲,在你还没有觉察中就把你的气给补了。不像东北人参,还没受用呢,有的人就上火流鼻血了,东北人参太过峻猛,就像猛将张飞。
黄芪,当之无愧成为补中益气丸的君药。
人参,注意,这里的人参不是东北人参哦,而是党参,山西上党一代产的人参。党参,同样也没有东北人参峻猛,也是补中益气,它的味道很甘甜,得土气最厚,所以兼顾一身之气的同时,最主要是补中焦脾胃之气。党参,加上后面的白术,白术我们知道是健脾祛湿的,也是补脾气的,再加上后面的炙甘草,如果再加上茯苓,是不是很眼熟呢?
是的,加上茯苓就是如雷贯耳的四君子汤了,四君子汤也是补气的,为啥这个方子不加茯苓呢?因为茯苓是利水的,利水的药气是往下走的,你这边补气那边又泄气当然不妥了,所以不用茯苓。
党参、白术、炙甘草在这个方子里面它们是臣药,臣药是什么?就是帮助君药的。君药要做什么,臣药必须跟着做什么,君药说东,臣药绝不往西。步调一致,协同效益。
还有两味补气的药是柴胡、升麻,它们是使药。什么是使药?使药就是,你要调理哪个部位的病,使药就把药性引到哪个部位。比如你要治疗头面部的疾病,这里的升麻就可以把药性引到头面部去。升麻,一看名字就知道,这个药是升提气机的,它的好兄弟柴胡也是升提气机的,兄弟齐心把大气往上升,这样你的气就上来了。
是不是把气补足了就万事大吉了呢?当然不行,还得善后。气足了,还得顺,还得和,如果补进去的气一团乱麻,都不按各自的轨道运行,那就是添堵。这就好比,发生火灾了,一群人争先恐后往出口挤,很快出口就被堵住了。
人体的气机也是一样,如果补进去这么多气不理顺它,那么气就会乱窜或者气滞,不但起不到补气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这就是为啥很多人吃了补气的药反而身体不舒服,不是上火就是这儿那儿胀的。
理气靠谁?靠的就是陈皮。陈皮,我们都知道它是化痰的高手,其实它还是理气的高手,陈皮理气相对温柔,它的儿子青皮理气就猛烈了,陈皮理气不伤气,青皮理气伤气,还破气。陈皮在这个方子的作用就是让补进去的气乖乖的,不乱来,成为一团和睦相处的和气。君子和而不同嘛。
陈皮在这里是佐药,佐药就是我可以帮助你,也可以跟你唱反调,但不管我是何种行为,我的终极目的是为你好,我赞美你是为你好,批评你也是为你好。比如,你补气,我偏要理气,但我理气的目的也是为了你更好的补气,这就是佐药。这有点像一个国家的谏官,可以说你好话,也可以说你的坏话。
最后一个药,当归。这个小伙伴们都很熟悉,血科圣药。有人问了,不是补气的吗?为啥还要加入补血的当归呢?
因为,气血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气虚的同时必定会血虚。气血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气为血之帅,这个血需要气的推动,如果没有气的推动,血也就是一滩死血。血是气之母,如果没有血这个基础,气就生化不出来,气就没有依附,气也就成了孤魂野鬼。这里当归的加入,可谓画龙点睛啊,与方中的黄芪一起就是大名鼎鼎的气血双补汤黄芪当归汤啊。
如此,一杯好茶已经喝完,这个方子也已经解完。
神奇的补中益气汤,气虚之人的守护神,请不要辜负它的良苦用心。
不过,文小叔要提醒一句,如果你没有气虚就不要乱用哦,因为这个方子补气力度太大了,里面的药基本上都是温药,不然你补出鼻血来了可不要怪小叔哦。
再提醒一句,如果你有胃下垂、腹部坠胀、子宫下垂、脱肛、外痔,总之只要你明显感觉你的气往下走的,提不上来都可以用补中益气汤一试。
感恩李东垣先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请把这朵玫瑰送给更多需要的人。
通知:文小叔另外一个公众号文小叔听已经出来啦,文小叔听语音版,听着听着就把养生学会了。赶紧点击下面的链接一听为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