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虚后天串述
太上有言:"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后天资补,贱下之道也。贱也者,师所谓:"说着丑"也。下也者,经所谓:"下而取"也。
培养丹基,纯以精气为宝。
其行功法也,要先收心入内,以中为极,以和为则;
以神为体,定也;以意为用,慧也。
中是活活泼泼,不见不闻之处,
和是专气致柔,抱神以静之功。
定中生慧,坐照如如,媾元精而生元气,展窍开关不难也。
寻气在阴跷为先。
元精者,阴跷一脉逐日生人之元气也。
学人采取元精,必寻气之活动之处,而以静合之,此之谓神气交。
神气交则男女媾精,真种化生。
真种者,后天鼎之真气也。
后天鼎者,即元神元气交合之所也,一名灵父母。
此气从鼎中炼出,即宜凝其神,柔其意,以柔制刚,自然入我内鼎。
调之和之,锻之炼之,潜伏于丹田之中,呼吸乎虚无之内,是名命蒂,又号胎息。
忽然而内鼎之间,冲出一物,跳跳跃跃,嘘唬喷喷,直由冲脉上至心府,即展窍时也。
候其冲突有力时,乃变神为意,引出尾闾,一撞三关,飞上泥丸,即开关也。
关窍既开,乃行养己之功,而谈筑基之道。
筑基者,采彼气血,补我精神。
精神虽壮,又恐动摇,于是以壬铅制之。
壬铅者,二气媾而生者也。
坎宫之气,地气也。离宫之气,天气也。
天地交合之时,混混沌沌,氤氤氲氲,结为虚无窟子。
虚无窟中,旋产一气,即以此气为壬铅,此得药时也。
铅之体有气质,以故清而上浮,至昆仑时,要以目光上视,神气相息于顶中。凝住一时,阳极阴生,始以舌倒抵上腭,鼻息要匀。
抵腭久之,乃有美津降下。寒泉滴滴,虽不甚多,然一吞下重楼,以意送回黄庭。
却又奇怪,发生如澎湃一般。始知大士甘露,原不可多得也。降入黄庭,结为内丹。
以后则在欲无欲,在尘无尘,对境忘情,炼铅伏汞,赶退三尸五贼,消磨六欲七情,骨气俱是金精,肌肤皆成玉质。
则内发天机,外合人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积功累德,炼气养神,物来事至,心境自放光明。即景会心,慧剑劈开尘障。此时抱璞守贞,防微虑险,天人合发,万物定基,精神永固,一气还虚。此炼己之功完备矣。
入门者,必先收心,寻气,凝神,展窍,开关,筑基,得药,结丹,炼己。此九层功夫,乃为入道之门。既已入门,阴阳归一,无往不复,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自有为而入无为,由勉强而达自然,未有金丹不成者矣。
[注释]
丹功入门下手,便要知程序,如不知程序,胡乱去做,或好高骛远,轻视初步浅近功夫,必白费时间而无所成。古人云:"欲登高,必自下,欲险遐,必自迩。"起首当从初步炼精化气做起。若舍近而图远,如李涵虚氏所谓"未举茂才孝廉,空想进士翰林,"则徒劳无功也。故入门之路,有此九层功法。
后天资补虽是"贱下之道",但为培养丹基所不可少。
丹功略分为上中下三乘,如登楼阁,由下层炼精化气始,至中层炼气化神,到上层炼神还虚。逐层上迁,名为"三迁"。
修炼功夫又有童,壮,老三种物质之分:
童体——精,气,神三宝全,易修易成,一直养性到底,但古今稀少;
壮年——破体必用筑补之功,方可还成童体,然后养性完功;
老年——精气枯,下手多费调药(真气)一段功夫,调到有药,采补还元,仍养性完功。
30年代出版的洗心子著《明道语录》一书,对李涵虚氏著《三车秘旨》所载收心法下手功夫加以解释,可作此篇注脚。
洗心子云:"行功难入恍惚杳冥者,查系着相,妄念未净所致,道之节序亦未明了。论初下手之功,简言之,一念不生,静入恍惚杳冥,即为初还虚也,否则非正法。"
又云:"每入坐,先静心,次缄口,次调息。息如何调?心静则气平,不调之调也。鼻息若是和平,不急不缓不粗,则闭目内视,将神移至肾根之下阴跷一脉(即阴囊后,谷道前之间)。
片时,即将心神提上虚无窍内。窍在何处?即脐之后,腰之前,心之下,肾之上,中间一带,不可拘执,即是言其大概情形。
观照时,在此一带停神安息,当以自然为主。心不可太严,太严则炎,即是用力着相,务必顺其自然之象。心不可太散,太散则冷,即是昏迷落空,务必守其自然之景。
始终的妙用,内息匀称,心如太虚太空,在恍惚杳冥中有个知觉,知其中有息,相依相随,则不虚空(此即是真空不空,自此以下,功夫又进一步)。如常在不虚不空之间,则静之又静,清而又清,一切放下,全体皆忘,心神默默,气息绵绵。皆入于杳冥之中,此之谓钻杳冥。钻杳冥即虚空藏心,昏默息神,即是初还虚之功已到。
此杳冥中有气,一神独觉,即真息也。真息发现,有凭证,即熏心酥痒,极其愉快。此时心神勿贪着其乐,须要安定在腔子里虚无窍内。如此积累久之,则命蒂生,而阳气长,乃可展窍开关,始行第一河车之功也。每查众生行功,多系妄念未净。心亦未清,便言河车,不依程序,不遵规矩,混乱行来,焉望成就?"
此段功夫主要是凝神调息,先神注阴跷(即会阴)片刻,寻气于此,再移神下丹田,顺其自然,守其自然,才能恍惚杳冥。此乃道门西派李氏功法之特点。
张紫阳《气脉经》云:阴跷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如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阳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下田有气上冲心府,即展窍时也,乃可引气过尾闾(在脊椎骨最下段),破夹脊(在背中,与心相对),玉枕(在后头部两侧风池穴之间)三关而上泥丸(在头顶百会穴),亦即小周天。
此时须目光上视昆仑(即头顶),舌舐上腭,神气在顶中凝住一时,气化为液,吞下重楼(喉管),降落黄庭(此处指虚无窟子,内鼎。下丹田之上),名为玉液丹头,宝之裕之,是为筑基。
筑基既久,积累益深,乃得药结丹,以后功夫,须要绵绵不绝,尽养丹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