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市名称由来1.南京取南部京城之意...

江苏省地市名称由来

1.南京

取南部京城之意,明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建都于此,名南京,为得名之始。南京在春秋时期因城池坚固,名“固城”,又因吴国在此冶炼铜器,又名“冶城”。越灭吴后,又名“越城”。楚打败越后,占领了该地建金陵邑,在石头山上筑城,“金陵”一名由此而来。秦始皇后来改其名为“秣陵”。三国孙权改为“建业”,意为“建立帝王之业”。

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因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此。加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也是以南京为都,故又称“十朝都会”。

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也是个苦难的城市,历史上经历过四次浩劫。第一次是南北朝时的侯景之乱(也叫太清之难),书载“千里绝烟,尸骨堆积”。第二次是1129年金兵攻陷南京,烧杀抢掠,活下来的人不足1/10。第三次是1864年,南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当时被改称”天京“),被曾国藩的湘军攻破,直杀得血流成河,清人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第四次就是1937年日寇侵华,悍然挑起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军民惨死30多万人,至今日本政府仍以”战争无主体论“为其历史罪行开脱,美化侵略行径,塑造自身是”战争受害者“的国家形象,并将对历史的重构写进了它们的历史和影视中。

2.无锡

茶圣陆羽在《游惠山寺记》 说,“山东峰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兴,锡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 ”山东峰即锡山,文中又说,“有樵客于山下得铭云∶'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因此,山叫锡山,地方叫无锡。

3.徐州

上古九州之一,秦朝时为彭城。《晋书.地理志》载'盖取舒缓之义,或云因除丘以立名'。又一说因徐戎或徐方而得名。

4.常州

因县为名,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在常熟县设常州,故名。

5.苏州

古称吴县、吴州,隋朝时改称苏州,因城西有姑苏山。

6.南通

古称通州,因地扼江海,路通吴越而得名。雍正二年(1724年)升级为直隶州,为跟北京的通州(现通县)相区分,俗称南通州。

有一副经典对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7.连云港

古称“海州”,因面临连岛,背倚云台山,又兼海港,故名连云港。

8.淮安

旧称淮阴,因地处淮水南岸而名。《淮系年表·序言》载“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因此,这里历来都是刀兵用武之地。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直渎、破釜塘以东,淮阴镇下流杂 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

9.盐城

因境内产盐得名,书载“环城皆盐场”。东晋安帝义熙7年(411年)得名“盐城”。

10.扬州

春秋时称“邗 ”,楚灭越后,筑城于邗名“广陵”,汉延旧名,又称“江都”,此外还有“芜城” 、“吴州”等名。

《太康地纪》载'以扬州渐太阳位,天气奋扬,履正含文,故取名焉'。隋朝时设扬州,取“州界多水,水波扬也”之意。

11.镇江

北宋时设镇江军节度使,取“威镇长江”之意,由此得名。

周朝时,周康王封夨(cè)为宜侯,“宜”地就是现镇江一带。春秋时称“朱方”,战国时称“谷阳”,秦朝时称“丹徒”,三国时称“京口”,隋朝时称“润州”,北宋时方始称“镇江”。

12.泰州

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设泰州,取“国泰民安,龙凤呈祥”之意。秦朝称海阳,汉朝称海陵。泰州地理位置优越,是南北水陆交通要冲,为苏中门户,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

13.宿迁

一说为迁城说。春秋时为钟吾国,后来宿国迁居于此,故名宿迁。不过有学者认为宿国迁都的地方是在安徽的宿州,并不是江苏的宿迁。还有一个版本的迁城说,说的是唐朝开元二十三年,宿豫城发生水患,县城被黄河冲毁,治所迁移,后又因避讳代宗名讳,得名宿迁。

一说为避讳说。东晋时这里叫“宿豫”,到了唐朝宝应元年(762年),为避讳唐代宗李豫之名讳,改“宿豫”为“宿迁”。

后记:

疫情期间,见识了大江苏“苏大强”般的豪横,也领略了各地市相爱相杀的纠葛,找几张各地市眼中的江苏地图,博君一笑。[狗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