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故事】朝邑有个双忠祠
朝邑有个双忠祠
文/王凌琴
明朝洪武年间,朝邑东王寨有一名士,名叫高翔,高翔自幼爱好读书,尤其精通四书五经之类儒家经典。距东王寨十多里路的蔡家堡也出了一位奇士,名叫程济,那程济学识渊博,精通奇术。他俩作为当地的优秀人才,经常来往,谈论学术知识,纵论天下大事,非常要好。
朱元璋开国之初,立儒家学说为国学,特设立“明经”一科为科举考试内容,来求贤纳士。
这一年,高翔和程济相约上京考试,双方通过了“明经”科考,被朝廷录用。这件事,轰动了同州各地,人皆以为荣。
高翔和程济入朝后,高翔博学而擅长文辞,为人稳重,矜名节而重品德,朱元璋很看重他,任命他为监察御史。高翔也不负帝望,就朝廷政事提出了许多合理有益的建议,朱元璋对他的奏章总是仔细批阅,予以采纳。一时高翔名动朝野。
程济入朝后,被派到四川岳池县任教谕(掌管祭祀和教育的学官)。程济追求不同,他追求的是做智士,特好钻研文王《易经》,鬼谷子《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玄学,但从来不误公事。
史籍记载,洪武三十一年(1398),程济在岳池夜观天象,预测北方可能会发生叛乱,于是上书朝廷,皇帝非常震怒,要杀程济。程济临危不惧,请皇上先囚禁他,如果预测不灵再杀他不迟。第二年,朱元璋死,孙子朱允炆继位。四年后燕王朱棣发动了叛乱。朱允炆赶紧把程济放了出来,先命他为翰林院编修,后委以监军重任。开头几仗,朝廷军队胜利,于是在徐州刻石立碑,表彰将士。后来朝廷军队失利,朱棣军队胜,到徐州见到此碑,朱棣大怒,命人砸坏石碑,刚砸一两下,朱棣又命停止,要求把碑上人名抄下来,后将他们满门抄斩。而程济名字刚好在被砸处,幸免于难。朱棣后来攻破国都南京,建文帝欲自杀,程济劝他逃走。据说朱元璋临死给建文帝留下一个密箱,程济等人打开,内有度碟、袈裟、剃刀及金锭等物,建文帝遂落发为僧,程济自己则扮作道士,率32人从宫中密道逃走,幸免于难。后程济著有《从亡随笔》一书,记载他们逃亡的经过。
再说高翔。朱棣破京后闻听高翔名气,便召见高翔,谁知高翔竟穿了丧服进见(传说建文帝被烧死,他为其穿丧服以示忠心),并大哭建文帝,且对朱棣出言不逊,指责他篡权。朱棣大怒,杀了他,并诛灭他的九族,抄没全部家产,并派人挖他的祖坟,将骨殖与牛羊骨混合焚烧,使他的祖坟成为“漏泽园”(乱葬坟)。凡租种他的土地者,皆加税,“使人世世代代骂高翔,”可见朱棣对高翔之恨。(见李自反先生《沙苑志》)
时隔100多年后,嘉靖元年(1522),山西泽州人郜相来到朝邑当县令,他敬佩高御史的气节,于是咨询当地士人,查阅文献,(见韩邦奇《高先生祠堂记》),后为高御史在朝邑通达地方建立祠庙,供后人学习和瞻仰。韩邦奇亲自写了碑文。祠堂悬挂匾额,上书“表忠”二字。
六十多年后,到了万历朝,万历皇帝下诏为建文朝忠臣平反,并立祠庙纪念他们,抚恤他们的后代。这一年,直隶人郭实来朝邑当县令,他奉诏表彰建文朝诸烈士忠臣,于是,在高御史祠堂内,添了程济先生的神位,高御史主位在左,程编修主位在右,合而祀之。又把“表忠”祠匾额改为“双忠祠”。(详见雷士祯《双忠祠记》)从此,朝邑县多了一道风景,高御史和程编修一时名重天下。
注:据新浪博客网载,在湖南沅陵、辰溪发现明朝御史高翔后裔。
作者简介
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学,爱绘画,好音乐,乐文史,更崇书法。多年笔耕,舞文弄墨,艰难前行,一串脚印。自以为天地间一匆匆过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划痕,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边,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无成兮自嗟叹,惟将余光兮写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