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法“啥也不是”,为何能在国展获奖?“破体书”了解一下

在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上,四川书法家欧俊楷的作品获得优秀奖,成为当届书法展的最高奖获得者。

从书法的效果上来看,欧俊楷的这件作品空灵萧散,作品留白多,写得很轻松,不随时流,自有境界,颇多可取之处。

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将他的作品归入何种书体,说是隶书,它又有行书、草书的用笔特点;说是行草书,它的很多笔画又有隶书的特点。如果单单以书体来论,这件作品可以说是“啥也不是”。

其实,学习书法都是要一样一样地学,但到了最后想要有自己的特点,就要靠作者的融合能力。这件作品融合多种书体、多种风格,表现出了作者取法的宽博。这或许是评委在选这件作品为优秀奖作品的最大根据。

这件作品好在哪里?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点作以分析:

一是,书法风格与文意想通。

该书五体糅合,追求轻松随意之趣。而所选取书写内容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湖心亭看雪》。张岱出身仕宦家庭,一生未仕。他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

这篇散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勾画出了幽静深远、洁白广阔之境,而遇到知己,又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文章有种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欧俊楷此作的书法风格与文意颇合,值得品味。

二是,书风不俗。

在当下展览回归帖学经典、取法二王书风的主流审美取向下,作者勇于取法民间书法和具有过渡性特点的书体,五体糅合,不讨巧、不媚俗,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这种书体特点并非他的创造,早有书家所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也不乏其人。但在近年五体分开的大背景下,取法此风格的实在不多。

从历史上看,这种书体的糅合实属“破体书法”。唐徐浩《论书》曰:“厥后钟善真书,张称草圣,右军行法,小令破体,皆一时之妙。”王献之的书法突破其父王羲之的行书体势而成为行草并用的体式:“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藳行之间。”

这个“藳行”也就是“破体”,带有书体融合的特点,是不同书体语言同存于一幅书法作品中的意思。欧俊楷此作把隶、简帛、行草书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以隶为主,糅合篆、行、草,在端庄中强化了流动感和抒情性。表现了作者的个性追求,实属难能可贵。

三是,遗形取理。

此作看似取法某作,似又不是,体现的是书法形式的丰富性。在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作者的形式匠心所在。大与小、正与欹、浓与淡、快与慢、方与圆、轻与重、疏与密、聚与散,等等形式对立因素,作者都在注意兼顾,试图营造形式的丰富性,追求变化的随机性。

最后,该作也有一些值得忧虑之处。

这种体式形式上有点随意,缺少书体规则的潜在制约,在兼容并蓄的同时,消解了书法之“法”,该作个性大于传统,发展的路子并不宽广。

此种书风往往得力于书法家修养的深厚和独立个性的涵养,若缺乏传统规则和深厚学养,便会流于形式化和造作。对此,作者不可不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可以在书体中强化一体的表现,而不急于杂糅诸体。印章的使用有些形式化。

作品中的闲章“传神”、“阳刚”、“大雅”、“天真”有些直白、少含蓄,起首的“千里之行”印,也与主题关系不大。

此外,作品中一些笔画的雷同也显见,有的结字太过随意变形,应该引起注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