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方宝华

​方宝华

课堂教学两年半,我每利用寒暑假与管心如同学在广益善堂与华隆中医院临床见习,跟随刘仲华、黄伟才、胡光轩、党波平诸位名医写方。第三年跟随丁师门诊、出诊。丁师每天下午门诊,病者百人,至四时半诊毕。而后我们在客厅进膳,膳后出诊,先入轿车内等候丁师,领路人与司机坐前,丁师坐后座,或左或右。每入一户,有领路人、丁师、学生一起应诊。
学生二人,一人跟随老师进入病室,手拿电筒观察舌苔,丁师则验舌、诊病、拟方;一人在病家客厅或书房铺开处方及记录本。
在客厅的学生写处方,跟随老师入病室的学生作记录(都是毛笔书写的)。丁师拟方与市上各医家不同,他每次心想口诵,把病证都朗朗颂出,如诗如歌,婉转洪亮,声声入耳。

曰:“湿温一候,身热不扬,尺肤灼热,口渴不欲饮,胸闷,懊不已,心烦而躁,脘腹痞满,小溲不清,大便欲更不行,舌苔黄白相兼,尖红,脉象濡数。湿热蕴蒸,温乃氤氲之气,湿乃云雾之乡,湿遏热伏,气机不展,弥漫三焦之间,故拟清温化湿。

处方:
清水豆卷、藿佩梗各、川雅连、上厚朴、赤茯苓、江枳壳、苦桔梗、广郁金、金银花、带心连翘、白豆蔻、杏苡仁各、甘露消毒丹。”

开好处方,丁师过目。有关医嘱,丁师亲自向病家关照清楚。

然后走出病家,坐上汽车。须臾,丁师考问开处方的学生,令其将刚才所开处方背诵一遍。起先,我们或有遗漏之处,由录方学生补充,如不完整由丁师补全。

丁师提问,为何身热不扬?为何口渴不欲饮?尺肤热说明了什么?等等。既问答又启发,让学生理解湿温病例,分辨湿与温,是湿重还是热重。

随后丁师讲解此病例:是湿重,身热不扬,渴不欲饮,乃被湿所遏,尺肤热是温病不可缺的诊断。这样使学生有了逻辑分析能力。以此案论:丁师宗各家之学说,论湿温,有叶氏论温热,薛氏论湿热;论处方,孟英之连朴与藿朴夏苓,吴氏之银翘、三仁并用甘露消毒丹。其集要药于一方,又不失丁氏之经验。

丁师还以枳壳与桔梗组方,定名“天地升降汤”。桔梗主升,清肺宣开,将三焦之气通于“天”;枳壳主降,和胃疏利,将中下焦之浊导于“地”,故有天地升降之义。

通利三焦乃丁氏套方:
赤茯苓、江枳壳、广郁金。赤茯苓渗利湿热,郁金开膻中之痰,枳壳转输气机,

开畅心脑之蒙蔽,有利于三焦走泄。

丁师这种教学方法,实开中医教学之先导。丁师还将严与爱贯穿于教育中。严:严肃有律,督促学生牢抓基本功,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中医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爱:爱学生如子女,关心学生健康,关心学生学习,以徐洄溪读万卷书、叶天士从“十七师”为榜样,勉励学生博采众方,大医大德,提高医疗技术,为医学事业进步努力!

方宝华初稿于1959年冬又于2008年8月重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