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徽州39:小源和阳边山
一般的青山都分阴阳面,上午能晒到太阳的为阳面,下午晒到太阳的为阴面。阳边山,顾名思义是山的朝阳面,在小源村的上西面,紧挨着小源村。
老方把车开到小源村上面一个老学校边上的晒坦上。晒坦的西头晒了一大片劈好的松树木材,村里的几位老人在那儿烤火熜晒太阳。一位中年男子,踢趿着一双旧鞋竖在坦中央,看到我们车子开到他身边也没挪动半点身子。老方嘟哝着:“痴不嘘嘘的,动都不晓得动一下。”
我们沿着小学边上的石阶往上爬来到一幢老房子面前,那是小源村的方氏支祠。碰到一位中年妇女,老远就叫:“长根,你来啦。”她家正好放有祠堂的钥匙,我们得以进祠堂瞻仰。这个祠堂的修建得益于村里一位乡绅,在外面做生意挣了点钱,回乡呆了一年多,把祠堂给修缮好,每当村里有重要活动,开祠堂举办,这算是村里的重大事件了。
从小源村到阳边山只隔一条小溪,小溪淹没在一片夹杂着古树和竹子的林海当中,可能正赶上冬季少雨,听不到泉水的声响,但见一汪细细的清流在岩石上蜿蜒流下。小溪上架有一块薄薄的水泥板,那就是两村往来的“大桥”。
村里的道路是石阶,时缓时陡,拐过几棵白果树(银杏)就是阳边山村当中的晒坦,一位白须老爷正在灌猪肠,汪桶(杀猪桶)里的热气往上直冒,老师傅熟练地将大肠翻转过来,往里面一会儿加水,一会儿在桶里晃晃,只见大肠一截截被他翻了个面。
架在汪桶上的箪簿(一种篾编用于晒东西的家具)里堆放着猪肺、猪肝和猪心,还有一大堆猪油。这些东西在农村里统称下水。从这些下水大小可以判断这只猪是比较大的,我们好奇地向老师傅打听:“猪肉呢?”
师傅说:“放屋子里去了。”
“这猪蛮大啊,有两担(两百斤)多肉吧?”
“嗯呢!毛魄(毛重)三担多啊!”老师傅笑眯眯地应到。他认识方长根,和他聊起了家常。小红枣将杀猪的照片发在戴家脚家乡群里,很快就有人响应:“那(师傅)是俺爸。”现代通讯,已经让人的距离变得更近。
在这村里意外地碰到一位熟人,方少华原来在海事局当领导,现在去了交通局。他应该算村里真正的乡绅,为这大山里面纵横交错的村村通公路很挂在心上,到处磨嘴皮,当作自己的事在办,得到了乡亲们的拥戴。
翻过阳边山大概还有二三里路就是范家山,方长根一副老板的派头,一看就不想再爬岭了,方少华也说那很吃力的,快饷午了,没必要再爬山。我也受人劝,算了吧,抓紧时间去戴家岭脚看一下,还要赶到六合去吃中饭呢,那边已经来信息,说是那里早就杀好猪,在等我们去吃饭了。
《二师兄》
左哼哼,右哼哼,
吃饱睡足不分更。
人们喜欢听其叫,
嘶叫几声两腿蹬。
上一村:唐里十亩坦
下一村:唐里戴家岭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