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战功彪炳,为国鞠躬尽瘁,为何参军之后始终没有回过老家

1955年建国后首次立功大授衔仪式上,为国家抗日和解放大业居功至伟的粟裕被国家授衔为开国第一大将,一路坐到全军总参谋长的位子上,战功彪炳,是百战百胜的“战神”。

用一场歼敌55万余的淮海大捷,直接敲响了敌军覆灭的丧钟,被陈老总盛誉为“我军最会打胜仗的五虎将之一”,并于1984年荣获了“生前尤擅指挥百万大军大规模作战”的讣告殊荣,在全党全军中绝无仅有。

粟裕

但让人疑惑的是,粟裕大将18岁离家参军后,直到77岁病逝,也没有回过家一次,这是为什么呢?

粟裕,祖籍湖南怀化,祖上是一名封建大地主,攒下不小的田产家业,爷爷去世的时候,他的秀才父亲分得了二三十亩地,生逢乱世,加之当时湘西的农村也闹土匪,粟裕的父亲就将家产全部变卖,到小县城里做起生意,盖起了小洋楼,家底殷实,不愁吃穿,所以不管粟裕愿不愿意,他从小就是让十里八乡都非常羡慕的地主小少爷。

但粟裕的性格却非常叛逆,从小就不愿意听从父亲的安排,也不愿意学习父亲那套管家算账的本事,一心只想到学堂读书,接受先进的革命思想,立志要帮助全天下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主。

但没想到父亲为了拴住他,竟然通知家族宿老为粟裕安排了一桩亲事,女方家境不错,长得漂亮,门当户对,两相结合对家族很有好处,但却更激起了粟裕的强烈反抗,在18岁时没有跟父亲打一声招呼就离家出走,南下广州的叶挺独立团当了一名警卫班长,而他不会想到自己这一出走竟然走了整整60年,一次也没有回过家。

粟裕

1935年,粟裕没有参加长征,一路转战到浙江西南一带的高山密林中,天天钻老林、挖山沟、深入敌后打游击、策应主力红军北上转移,每天只能吃野菜艰难度日,情况非常不好,时时都有生命危险。

同年,粟裕的好友萧克上将在配合贺龙元帅北上转移时,路过湖南会同偶遇一个在粟裕家里打长工谋生的庄稼汉,特地让他回去给老夫人带话:“粟家小少爷一切安好,让老人家不要挂念”,而这个消息也让中年丧夫的老夫人感怀欣慰,喜极而泣,重燃对生命的希望。

粟裕

抗日战争开始后,敌我双方冰释前嫌,通力合作一致抗日,粟裕的家书才得以突破千难万险飞抵湖南老家。

但好景不长,1941年敌军突然罔顾道义,在安徽皖南的泾县集结八万人的兵力对我军突然袭击,双方血战七天七夜,我军损失惨重,四名军首长被俘牺牲、九千余人军部直属部队大部牺牲,只有少数人侥幸逃出生天。敌我双方关系高度紧张,粟裕再次与家中失去联系。

直到1949年,粟裕指挥百万大军解放徐州,在淮海打出歼敌55万余的大捷,率部渡江决战,解放上海后,他的侄子突然找来报平安,并告诉他:“奶奶还健在,只是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每天都很想念你。”

粟裕闻言百感交集,暗叹几十年戎马倥偬出生入死,无愧国家民族,但却最对不起将他带到这个世界上的老母亲,所以在建国后,粟裕就和夫人楚青商量,将母亲接到北京生活,以全他数十年未尽之孝道。

粟裕

1951年,粟裕出任全军副总参谋长,在和部下聊天的时候,突然聊到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就忍不住道:“我该回老家看看了”,哪知道警卫员却说:“当然可以了”,但雪峰山是湘西天险,高山密林,土匪盘踞,您想要安全度过这条必经之路,恐怕需要一个加强连护驾才行。

粟裕为人向来谦虚谨慎,也理解国家难处和自己的重要性,可也不想为组织多添麻烦,也就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毛主席与粟裕

1954年,粟裕升任总参谋长,军务更加繁重,连北京的家也很少回,更别说回湖南老家了,直到1959年,粟裕因病到上海休养,路过湖南,秘书提醒他是不是回去看看,但当时粟裕正身处“逆境”心情不佳:“现在回去还能干什么呢!”

往后数年,国内时局风云变幻,粟裕身体越发不好。也很少提及家乡的事情,可当粟裕因突发脑溢血住院,预感到自己可能命不久矣,就又萌发了回老家的想法。

粟裕

但他的身体情况已经非常严峻,不宜远行,将军的老部下张震得知情况后,不顾自己年近古稀的身体,亲自前往湖南会同,到粟裕的老家拍了很多祖宅的照片,并带回了很多乡亲们送来的土特产。

粟裕睹物思人,笑着流泪,开心的像个孩子,恍惚间仿佛重回故地,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叛逆的童年,至1984年粟裕逝世,此生也没有回过老家一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