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游记:南宋书记官彭大雅与他的《黑鞑事略》

公元1232年,随着金国版图在蒙古骑兵的重击下日益萎缩,南宋方面也预见到局势即将有翻天覆地的巨变。恰逢草原新霸主再次遣使,商量如何夹攻金国事宜。临安小朝廷也派出了使团回访,跟着对方一起抵达了那个全新的国度。作为书状官的彭大雅,就将自己的见闻经历写成《黑鞑事略》,详细描述了自己在大蒙古国的所见所想。

蒙古治下的经济和文化面貌

南宋使团需要途径大片遭战争蹂躏的区域

在离开宋境后,彭大雅首先需要经过先前的中原交战区。他目睹了蒙古人留下的巨大破坏,发现许多城里都只幸存了不足10%人口。大部分建筑物破败,以至于残存居民也都穷困潦倒。但蒙古人还是要对这些汉地征收赋税和徭役,每户除要交纳银元宝和丝绵等物品外,还要负担使者的军马、粮食、器械和一切可以作为上级之用的物品。由于这是被征服人民的待遇,所以各地对此都怨声载道。

由于蒙古人自己是缺乏贸易传统的,所以会把王公们的银子交付给回回经商,或者借给百姓谋取利息。1个单位的本钱,流通10年后的利息可以成指数增长,达到1024个单位。这是因为回回人要么自己转贷给他人,要么执行多方投资。甚至会假称遭到抢劫,让蒙古王公责罚该州县的百姓并索取赔偿。有的回回故意将商品放到无人之地,自己躲在远处瞭望。只要有人触及物品,就栽赃对方盗窃,然后再趁机讹诈。相比于大蒙古国的其他臣民,彭大雅由衷感叹回回人心肠狡诈。因为他们擅长许多技艺,还会多国语言。感叹他们要是得了中原天下,以后只会是更加可怕。

由于缺乏理财手段 蒙古王公乐于将存款交给回回商人

随后,南宋使团抵达传统农耕的边陲--燕京府。彭大雅也有幸近距离接触了著名的契丹大臣的耶律楚材。此人身材高大、胡须极黑,可以一直垂到膝盖。不仅善于琴棋书画和佛道文化,还有很高的汉文素养,也通晓草原和西域的基本情况。也是通过他,彭大雅才了解到蒙古汗国的早期文化面貌。

在女真人教授十二天干地支前,蒙古人仅以新月作为每月的起点,以新草发芽为新年初始。还会以月向的盈亏为依据,决定实施或停止某些事务。在文字上,他们使用改造过的回鹘文字,在中原士大夫看来如同蚯蚓,更像是某种天书下凡。虽然当时的大部分蒙古人还不识字,却由于政治事务简单且人无欺诈,所以只用刻在小木片上的符号就可以管理国家。这一点倒是很像早期的匈奴居民。至于其他族群,则分别由相对应的官吏来负责统御。为了防止耶律楚材专权,由他批复的文字后面也都需要再给回回官吏复核。在当时的燕京学园中,大多只教授回回字或翻译鞑靼语言。汉人如果能从事这类活动,便可以担当通事,跟随着鞑靼人横行无忌。至于早已失去自主政权的契丹、女真和西夏人,虽然还保留着各自文字,但由于是变体复杂的方块字而迅速凋零。

蒙古文字完全基于更早的回鹘文创立

蒙古地区的自然风貌

翻越燕山后 南宋使团开始进入蒙古高原

越过燕山山脉后,广袤的蒙古高原开始出现在南宋使团眼前。这里地势开阔、天低地平,即便在4-8月之间也偶尔会下雪。由于气候较冷,每年4月才开始长草才,直到6月才算是茂盛起来,但仅仅是到了8月就面临枯萎。大部分牧民都只能住在自己的蒙古包中。但高级却有特殊的金色帐篷。中间有黄金柱子支撑,门槛和边框也都用黄金包裹。只在顶部开一个洞,俗称“天窗”。在夜晚或雨天,才点起羊油灯照明。君主身边的所有人都是按照等级入坐,营帐外面才是成排站立的侍女、武将和官吏。

在食物方面,蒙古人通过打猎可以获得兔子、鹿、野猪、黄鼠、顽羊和黄羊等野味。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会吃野马和鱼。他们通常吃羊最多,非重要的场合绝不轻易吃牛和马匹。最喜欢的饮品自然是马奶。一般是让小驹前去吃母马的乳头,然后再用皮筒让收集起来的马奶发酵。如果要求新鲜,就需要撞击皮袋,隔夜就可以喝到清澈而甘甜的马奶酒。但普通人只能喝到又酸又涩的浑浊液体。营帐内还有定期送来的西域进贡葡萄酒,通常装在玻璃瓶内,但数目不是很多。贵族们为防止有人下毒,一般会让部下先喝。身份相同的两人也会推杯换盏,在增加友情的同时做到互相保险。

大部分牧民都居住在自己的蒙古包内

彭大雅也关注到蒙古人的养马技术,认为他们的手法非常科学。从春初罢兵以后,只要是出战归来的好马,就任由它吃草喝水,不再让它骑动。直到西风将至的时候,才将它拴住落膘。公马、阉马和母马各自聚集为群落,以400-500百匹为单个群队。每到早晚,牧人自各领着马在主人的帐房前站成一圈。喂水时也需要按照资历的顺序依次上前,喝饱了就立即离开。但寻常行军时就不会允许马匹吃草喝水,深怕水土不服而导致患病。

他也留心到大蒙古国的政治制度。处于草创阶段的官职系统往往胡汉并用,所以有许多被征服国家的投靠者借机上位,但因为缺乏体系而显得比较混乱。有的人就自称中书丞相,还有人喜欢别人叫自己将军,至于称侍郎的更是大有人在。这主要是因为早期蒙古还没有拜官授职和发放薪俸,所以大汗也不明白这些官职的称谓意思。唯一的凭信,是他们从女真手里学到了金牌制度,包括虎头金牌、平金牌和平银牌。上面镌刻着早期的蒙古或者回鹘文。

许多被征服地区的官吏 都找机会加入蒙古帝国

蒙古人的战术和武备升级

南宋使团也有幸首次窥见蒙古人的行军布阵模式

在刚刚抵达蒙古国汗庭时,彭大雅看对方正在集结辎重、老少、牲畜和其他资产,准备调兵遣将去征伐某个中亚国家。据说那里气候温暖,能出产五谷和水果。虽然遭到过成吉思汗的打击,但是至今依旧不肯臣服。后人根据史料判断,大致能推测出蒙古人说的是某位花剌子模的残存领主。彭大雅则因为是贵客,所有被获准体验了蒙古式的征伐和行军布阵。

在蒙古人的蒙昧阶段,物质方面非常简单粗犷。只会用木头做城马鞍和马镫,铺上羊皮作装饰,并用骨头做成箭簇。金朝的严厉物资禁运,让他们很少能获得足量金属。直到完成数次大规模扩张,才拥有了数量充足的精良武器。

普通蒙古战士的基础单兵装备

在单兵装备方面,蒙古人最善于使用弓箭,其次才是环刀。其他配置包括柳叶甲、罗圈甲、羊角弓、响箭、驼骨箭、批针箭或雕翎箭。还有效仿西域样式的刀剑,轻便而坚固锐利。刀柄小而狭长,故运转摆动也很容易。大酋长和头领各有1面旗子,仅限有地位的军官才能使用。他们也从金国人手中接触到了人力抛石机原理,但因为上手不久而威力较弱,远没有后世的配重投石机那样具有威慑力。

依靠全民尚武传统,蒙古军队由大部分年龄15岁以上的壮丁组成。全军无论骑手还是步兵,每个人都有2-7匹马代步。武力高强、身体最强健的奴隶组成巴都鲁军,不仅作为大汗手中控制的精锐,还需要在战斗的相持阶段去解决难题。但为了减少不必要伤亡,总是乐于将占领区民众征发为炮灰。尤其是在惨烈的攻城战中,尤其喜欢这类操作。

大量被征服地区的工匠 让蒙古士兵的装备迅速升级

蒙古骑兵的阵型也特别适合野战。100名骑兵环绕就可包围万人敌军,1000名骑兵分散开来,可占满方圆百里。按照当时惯例,蒙古军队中的30%骑兵都是披甲重装。凡是遇上阵型坚固的敌军,则分组互相散开。当决定用骑兵突击时,就像从天而降一样突然,后退时又像闪电消逝一样敏捷。

破敌之法就是先登上高处眺望远方,细查看地势和敌人的虚实。双方刚刚交锋的开始,常常以一支骑兵纵队径直冲击敌阵,如一次冲击就让敌阵松动,则不论这些骑兵有多少兵力,都会长驱直入。面对强大的穿透力,敌人即使有十万兵力,也支撑不了。如果敌阵不松动则让第一批骑兵部队横过让出位置,第二批部队再次冲撞。如果还不能冲进去,则让之后的部队继续。当士兵完全包围敌人后,则最后到的人发一声口哨,四面八方协力响应,同时发起冲击。

蒙古精英战士的常服与盔甲

除了这个计策以外,有时会在手臂上绑盾牌进行下马步射。他们的步射方法是双脚呈八字跨步立定,略微俯下腰部,所以射出的箭拥有可以射穿而穿铠甲上的金属叶片。所有人一起向鸣镝方向射箭,则镝矢两边的敌人一定会溃散。而溃散就一定会发生骚乱,部队就向骚乱的地方迅速冲入敌阵。

因为经常伏击对手,所以蒙古人在行军时也害怕自己遭对方设伏。即使是偏师也一定要先派出优秀的斥候四散而出,登上高地眺望远方,深入到百里间去放哨。趁人不备抓捕当地居民、行人以审问当地前后左右的虚实,充分了解某条道路可以进入、某座城池可以攻打、某块地方可以作战、某处区域可以扎营、某个方向有敌兵、某个处所有粮草,然后基于情报再行动。

蒙古军队也非常善于捕捉俘虏和套出情报

在非战状态,蒙古人也不会在中原占领区的城市里驻扎大队人马。所以在端平入洛的宋军进入黄河流域的城镇时,城市里基本上没有蒙古人的驻军,或者只有少量之前金国人的降兵代为镇守。只是在城市四周安排很多斥候骑兵进行监视,哨兵们互相呼应,然后引导驻扎在野地的主力部队出动,如同狩猎一般截断进犯者的退路。

真正的蒙古主力军会到林地里的土山上驻军。主将营帐会面向东南设置,前边安置巡逻的骑兵,轮流警戒营地,这些人会传递木令牌守夜晚。营帐的左右和帐后的兵将按照顺序扎营。这些人很重视营帐的分布,一定要疏密合理,以防止瘟疫和疾病。营帐边上留两匹马,以便于晚上不解下马鞍,准备突袭或者撤退。而营地主将的名字就是晚上的口令。如果遇到南方军队惯用的夜袭,那么一个营地有警报,临近的营地就准备好马匹,而其它各营则按兵不动。

除非必要 否则早期蒙古人都不乐于到城市驻军

虽然蒙古人的战斗力很强,但是彭大雅发现他们也会因粮于敌。所以除了蒙古本部军人,许多士兵还有战俘都要吃米或者肉类,一旦无粮就会陷入困境。这也让彭大雅意识到对方并非无懈可击。也正是目睹了蒙古野战能力非常强大,所以彭大雅才有了避其锋芒,修建山城长期抵抗的想法。最终将理想在巴渝地区付诸实践。

此时宋蒙两国还是盟友,但是蒙古人的态度已经开始让南宋使者们感到不寒而栗。他们看到了被蒙古人抓来的金朝的嫔妃、乃蛮教士、东夏国士兵、高丽贡女、东北渔猎酋长、西夏的僧尼、回鹘舞女和花剌子模的能工巧匠。他们都是被蒙古残害过的国家的臣民,也让宋人想起了当年被金兵掳走的汴梁贵胄。

《黑鞑事略》将成为南宋抵抗蒙古的最可靠材料

完成这段特殊的外交使命后,彭大雅重新通过残破的金蒙交战区,回到了南宋控制下的荆湖前线。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并和同行徐霆对的文本做补充,写出了《黑鞑事略》。想作为宋廷北伐金国残部,或是未来应对蒙古威胁的参考材料。相比于之前所有的行程录,这一本书对于敌国的军事战术的描述最为详细,也真的成为了日后抗蒙将领们的案头必备。

(0)

相关推荐

  • 5月25日 宋蒙战争时,蒙古西征的情况南宋知情吗

    南宋和蒙古一直以来都是敌对方!敌人在干什么,情报组织肯定有知道啊.那我们就先从时间表来看看这两场战争之间的联系. 蒙古三次西征和宋蒙三次战争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蒙古第一次西征的时候{元太祖十四至十九 ...

  • 成吉思汗打败花剌子模,俘虏多达50万的女性,最后是如何处置的

    导语:成吉思汗是个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他的事迹也被广为人知.他带领的蒙古部队,在全国各地东征西讨.所过之处,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对手.在蒙古国建立之后他又先后有了三次很大规模的向西征讨.这对我们中国乃至全 ...

  • 10万欧洲骑兵战败6万蒙古骑兵,两天仅剩千余人,原因只有这两个!

    10万欧洲骑兵战败6万蒙古骑兵,两天仅剩千余人,原因只有这两个 其实我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的中国领土不是最大的,而在历史上最大的就是在成吉思汗的时期.当时成吉思汗非常的强悍他带领的部队都非常的强大, ...

  • 论国民士气九章十一节:南宋主动出击,蒙古帝国灭南宋

    公元1259年,因蒙哥大汗去世,正在征讨南宋帝国的蒙古大军撤走.撤走前,忽必烈接受了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贾似道私下开出的求和条件. 次年阴历三月,忽必烈继任大汗,遣使节出使南宋,要求南宋兑现贾似道答应的 ...

  • 南宋究竟弱不弱?学者:让蒙古帝国开始衰败,拯救了世界!

    翻开中国历史,可以看到这么一个逃脱不了的怪圈,即"崛起,兴盛,衰败,灭亡"的过程,即便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也不例外. 那么,蒙古帝国的衰亡,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对此,国学大 ...

  • 论国民士气九章九节:蒙古帝国同时征讨阿拉伯帝国和南宋帝国

    就在蒙古帝国西征军横扫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的同时,另外一支3万人的蒙古兵团正在西亚征讨. 这个兵团为公元1229年蒙古帝国大汗窝阔台派到伊朗东部及阿富汗西部呼罗珊地区的,由绰儿马罕率领. 公元1239 ...

  • 论国民士气九章五节:南宋竟主动出兵挑衅蒙古帝国

    公元1234年,蒙古帝国在南宋帝国配合下灭金后,根据事先达成的协议,今河南汝阳县.淮阳西北归蒙古,以南归宋朝. 公元1234年年初,蒙古军主力撤回北部,南宋紧抓河南地区空虚的机会,背弃协议,发兵收复三 ...

  • 蒙古人与蒙古帝国1

    一.蒙兀室韦与蒙兀国 蒙兀室韦又作"失韦"."失围".中唐以后,文献上又把室韦称作"达怛"."鞑靼",在历史上是东胡一支 ...

  • 蒙古人与蒙古帝国2

    二.蒙古人 蒙古人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北部.蒙古和俄罗斯.包括中国蒙古族.喀尔喀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等支系.属蒙古人种北方类型.使用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和卡尔梅克语,均属 ...

  • 蒙古人与蒙古帝国4

    四.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征服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1)建立元朝 蒙古汗国大汗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攻打合州时暴死,终年52 ...

  • 蒙古人与蒙古帝国5

    五.北元 北元(1368年-1635年)是蒙古族在蒙古草原建立的政权. (1)退守漠北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明将徐达等率军攻占大都,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北奔上都.除元惠宗坐镇蒙古故地以外, ...

  • 蒙古人与蒙古帝国6

    六.钦察汗国 钦察汗国(Qipchaqulisi),(1242年-1502年),又称金帐汗国.克普恰克汗国.术赤兀鲁思.大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 由1242年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第二子拔都结束西征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