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每一片叶子标记着一种欢喜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哎,那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 
从这自然底蜕变程序里, 
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 
即使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穆旦

穆旦:每一片叶子标记着一种欢喜

▷菩提之恶花

1

1121年,大概是北宋宣和三年,歙州改为徽州,婺源隶徽州管辖,为其一府六县之一。北宋宣和这个年号,道而轻佛的宋徽宗一共使用了七年,到了最后两年,金人的铁骑已经出现在黄河北,宣和七年秋天改年号为靖康,北宋旋即进入死亡倒计时。

源出姬姓的海宁查氏那时还安居在古徽州的婺源,直到元末天下大乱,查氏一干族人,才沿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坐船至嘉兴,终在海宁袁花停顿下来,一边“勤恳耕作,敦睦乡里”,一边“以儒为业,诗礼传家”,可巧,袁花镇依山面水,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与婺源并无二致,转山转水,终于找到回家的感觉。

都姓查的穆旦和金庸根本没有见过面,是否注意彼此的文字也未可知。他们是同族无疑,算是一族之中的远房兄弟。可是远到天南地北,金庸是海宁查家,穆旦却是天津查家,一门三支,凭借文字光宗耀祖。

穆旦,原名查良铮,作为杰出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始于南开中学,在那里,16岁的查良铮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谐音,得“穆旦”之名,最初写作“慕旦”,漫漫长夜,天将欲晓。

穆旦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七七”后徒步至昆明西南联大,24岁的年轻诗人从助教岗位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国入缅远征军,这段经历成了他在“文革”中说不清的“污点”,彼时,穆旦、沈从文搁笔,老舍投湖,曹禺荒芜,汪曾祺写起了样板戏,优秀的人一样卑微地不知所措,被流世湮没。

读穆旦的诗歌,源于他无所不在的译诗,这几乎是废寝忘食痴迷金庸差不多的时期吧。普希金全部的作品,诸如《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欧根·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加甫利颂》,还有一些抒情性的短诗,另外雪莱、济慈、拜伦、布莱克,同期人文版大小同样开本的书,与金庸的《鹿鼎记》一样呆在床头触手可得的地方。

2

八十年代中期,机缘巧合瞧见《九叶集》,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那种,九个人的现代诗合集,有点浓重的惊骇,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地读到国内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集体亮相的惊艳不已。

像陈敬容描写鸽子“摺叠起灰翅膀伫望”,郑敏对金黄色的稻束说“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杭约赫“被一团朦胧困守”,辛笛嘲讽“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等等这些,都不如穆旦《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彻骨,“再没有更近的接近”心灵的诗歌。

总算那以后,国内对新文学的评价逐渐趋于多元化,就个人观感,台湾五六十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歌比之四十年代九叶派为代表的中国现代诗歌,其实未必像后来撰写文学史的一些人评价甚高,两者相较,进步抑或倒退,基本是学术斟酌的范畴了。

像台湾某些教授批评的穆旦“最西化”,其实是穆旦有意为之,他认为受古诗词影响,对新诗创作不利,“比如一首旧诗吧,不太费思索,很光滑地就溜过去了,总不外乎那么一团诗意而已。而现在我们要求诗要明白无误地表现较深的思想,而且还要用形象或感觉表现出来,这就使现代派的诗技巧成为可贵的东西”。

西南联大的现代派诗人主要以奥登为师,这与台湾现代诗人取法于艾略特是截然不同的。穆旦的《诗八首》,充满了哲学性的“宿命感”,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自我”问题的探索最深刻最精彩的代表作,那时,他24岁,刚刚从西南联大毕业不久。

穆旦1952年离美返国,当然是因为他热爱祖国,回国后,穆旦的译诗集绝大部分以本名“查良铮”发表,少数使用笔名“梁真”,直到偶遇《九叶集》,愕然发现他原来就是穆旦,穆旦这个名字才与那些普希金等等精彩的诗歌合而为一,转身去搜索阅读穆旦自己创作的诗歌。

文人结局就大同小异了,或许在被判为“历史反革命”期间,翻译并数次修改拜伦的长诗《唐璜》,才能使诗人终于熬过漫漫长夜,可惜在八十年代出版穆旦译诗《唐璜》以及《英国现代诗选》,也是穆旦因病去世之后的事情了,诗人终于停止了吟唱。



 【绘画:格伦·哈林顿(美国)】

   前文回溯     

画说:爱是什么?年轻抑或苍老

生死之外,并无大事

一切都还没开始

原创诗歌:像一株菖蒲

吴门大家文征明的长寿之道

- The End -

【菩提之恶花】

 一个文艺大叔的个人呓语 

读书、看电影

用心灵旅行

长按指纹3秒“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zhl17290151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