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侯氏黑散与风引汤治中风之争

中医书友会第91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者/朱亚蓉

编辑/张亚娟 ⊙ 一校/霜石 二校/居业

I侯氏黑散和风引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但小编初学时并未注意到过,后来翻《景岳全书》时看到张景岳有解读过其中的争议,前几日读程门雪先生的《金匮篇解》在中风篇也重点谈到这两首方,可见其重要性。本文算是对两方的一种解读,二文是不同作者对于侯氏黑散的的临床应用。(回复“黑散”可获得该专题)

浅谈侯氏黑散与风引汤

侯氏黑散、风引汤两方,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方用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芎䓖、桂枝。风引汤,治热瘫痫,方用大黄、干姜、龙骨、桂枝、甘草、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

两方论述次序,先列方名,后叙主证,与《金匮》全书先论后方的体例不同,用药亦不落恒径,独创一格,注家多不重视。如程云来《金匮要略直解》、吴谦《医宗金鉴》等,皆认为是宋代林亿、高保衡校正时附入唐人之方,遂删去不录。明末清初喻嘉言,独于《医门法律》中深赞此两方,其言甚辩,而后人或申或驳,几成一大公案。通过围绕此两方的争论,对中风证治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试探析如下。

喻氏之填窍说

喻嘉言《医门法律》卷三《中风论》 说:“《金匮》取《古今录验》续命汤,治风痱之身无痛,而四肢不收者,仲景所重,原不在此,所重维何?则驱风之中,兼填空窍,为第一义也。空窍一实,庶风出而不复入,其病瘳矣。古方中有侯氏黑散,深得此意,仲景取为主方”。论侯氏黑散说:“夫立方而但驱风补虚,谁不能之,至于驱之补之之中,行其堵截之法,则非思义可到。方中取用矾石,以固涩诸药,使之留积不散, 以渐填空窍。……空窍填,则旧风尽出,新风不受矣。”论风引汤,治入脏之风,游刃有余,“何后世以为石药过多,舍之不用,而用脑麝以散其真气,花蛇以增其恶毒,智耶愚耶?”

喻氏“填窍”之说,系从《内经》“邪害空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一语悟入,又从侯氏黑散方后,“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数句,为立法的依据。喻氏素以好学深思,能发人之未发见称。此论一出,虽亦有附和者,而表示怀疑者颇亦不少。汪讱庵说:“风引汤用大黄为君,又石药居其大半,独不曰石药之气悍乎?喻氏虽深赞之,亦未知其果尝以此治风而获实验乎?抑示门外之揣摩云尔也?”(《医方集解·祛风之剂》)遍检喻氏手定的医案集《寓意草》,确无用二方治中风的验案,汪氏之疑,不能不说有他的道理。但正唯有喻氏此论,对沉寂了一千多年,医家所不议不论,束之高阁的两方,重新唤起研究之兴趣,喻氏之功,诚不可没。

两方之真伪

侯氏黑散、风引汤两方,为宋人附入《金匮》,历代注家均持是说,似可作为定论。唯考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王焘 《外台秘要》,始知其不然。《诸病源候论 ·寒食散发候》曰:“仲景经有侯氏黑散”。《外台秘要》于侯氏黑散后注:“张仲景此方,更有桔梗八分,无钟乳、矾石。”(按:今《金匮》所录有矾石)。风引汤方,亦见《外台秘要》,名紫石汤,方同,下注曰:“此本仲景《伤寒论》方。” 可见此两方,隋唐医家均认为仲景方,当可信从。日人丹波元简已有此说,可谓先得我心。《金匮要略》本为仲景《伤寒杂病论》(《外台秘要》等书常简称为《伤寒论》) 之杂病部分,原书曾经散佚,宋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之日,得之于蠹简中,方流传于世。此书既由裒集丛残而成,宋人校正医书时,取仲景方之散见于他书者附录之,非不可能也。”(高保衡等《校正》序中明说:“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本来医之为方,惟良者求之,是否仲景方,亦非特别重要者,但医家习尚,每以真伪为应用取舍之标准,故不得不说明之。

两方临床应用的发扬

近代名医张山雷,以中风一症,治法不明,著《中风斠诠》,以潜降为主,而所载“潜镇之方”,则首列风引汤。张氏认为:风引汤“方以石药六种为主,而合之龙牡,明明专治内热生风,气火上升之病,清热镇重,收摄浮阳,其意极显”,“而方中犹杂以姜桂二物,终属不美,临证之时必宜去之,而加以开痰泄化之品,则完善矣。”张氏于风引汤,则盛赞其美,而于侯氏黑散, 则直斥为“乱杂无章” “必不可得效”。平 心而论,此方有菊花、牡蛎之清肝潜阳,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当归、川芎养血,防风、细辛、干姜、桂枝、桔梗诸味,祛风温经通络,用治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之症,随证化裁,未必不可用。冷食六十日以填窍,则诚不足为训。《外台秘要》明言仲景原方无矾石,可见方后云云,是后人所附,不必深论。

盐山张锡纯,为近代临床一大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中风之由》一文,全从临床角度立论,有非注家所可及者。张氏说:“《金匮》有风引汤,除热瘫痫。夫瘫既以热名,明其病因热而得也,其证原似脑充血也。方用石药六味,多系寒凉之品,虽有干姜、桂枝之辛热,而与大黄、石膏、寒水石、滑石并用,药性混合,仍以凉论(细按之桂枝、 干姜,究不宜用)。且诸石性皆下沉,大黄性尤下降,原能引逆上之血使之下行;又有龙骨、牡蛎与紫石英同用,善敛冲气,与桂枝同用,善平肝气,肝冲之气不上干,则血之上充者自能徐徐下降也”,“拙拟之建瓴汤,重用赭石、龙骨、牡蛎,且有加石膏之时,实窍师风引汤之义也。”张氏之建瓴汤,方用生怀山药、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地黄、生杭芍、柏子仁,用药清纯不杂,较之原方,更为稳妥,所谓师其意而不袭其方,斯真善学仲景者。张氏自云:“十余年来治愈此证颇多”,是确由实验而来。笔者临床常以建瓴汤加减,治疗肝风上旋、肝火妄动诸证,确有良效。肝火炽盛者,仍用大黄,取效尤捷。主治且不必限于中风(张氏所谓脑充血)之证,凡高血压等病皆可应用。

(0)

相关推荐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学习笔记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桂枝加龙 ...

  • 桂枝汤“仲景一百一十三方,桂枝独冠其首。...

    桂枝汤 "仲景一百一十三方,桂枝独冠其首." 桂枝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第一方,以治疗太阳中风证为专功,由于后世历代医家以本方加减治疗的病证很多,使得桂枝 ...

  • 侯氏黑散与风引汤治中风之争

    深入解读:侯氏黑散与风引汤治中风之争中医书友会 2016-03-23中医书友会第918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作者/朱亚蓉编辑/张亚娟 ⊙ 一校/霜石 二校/居业I导读:侯氏黑散和风引汤见于< ...

  • 侯氏黑散、风引汤、大续命汤,三方辨治中风

    经方在中风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的有承气类.柴胡类.抵当类.四逆类及<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的风引汤.侯氏黑散和大续命汤三方. 侯氏黑散用于心脾不足,风痰阻络证: 风引汤用 ...

  • 【《金匮要略》辨治中风:侯氏黑散、风引汤、大续命汤】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的风引汤.侯氏黑散和大续命汤三方.侯氏黑散用于心脾不足,风痰阻络证:风引汤用于热盛动风证:大续命汤用于气血不足,卒感风寒之邪,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 ...

  • 侯氏黑散、风引汤、大续命汤,《金匮要略》三方辨治中风

    经方在中风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的有承气类.柴胡类.抵当类.四逆类及<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的风引汤.侯氏黑散和大续命汤三方.侯氏黑散用于心脾不足,风痰阻络证:风引汤用于热 ...

  • 被严重低估的治疗风瘫、癫痫的千古名方:侯氏黑散、风引汤。

    大家都知道小续命汤.镇肝熄风汤等名方治疗风瘫.癫痫等,可知这些方全部脱胎于医圣张仲景之侯氏黑散.风引汤两方!?接下来我们摘录各大医家观点,解读这被严重轻视的两个千古名方! 侯氏黑散.风引汤两方,见于& ...

  • 浅谈侯氏黑散与风引汤

    侯氏黑散.风引汤两方,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方用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芎䓖.桂枝.风 ...

  • 朱亚蓉:浅谈侯氏黑散与风引汤

    侯氏黑散.风引汤两方,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方用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芎.桂枝.风引 ...

  • 经方:侯氏黑散(久虚导致的中风)

    侯氏黑散 [原文] 菊花四十分,白术.防风各十分,桔梗八分,黄芩五分,细辛.干姜.人参.茯苓.当归.川芎.杜蛎.矾石.桂枝各三分.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 ...

  • 中医经方在中风病中的辨治 侯氏黑散 风引汤 大续命汤

    经方在中风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的有承气类.柴胡类.抵当类.四逆类及<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的风引汤.侯氏黑散和大续命汤三方.侯氏黑散用于心脾不足,风痰阻络证:风引汤用于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