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方米的奋斗
一直在一个报摊卖报纸,在烟台大学门口,老板夫妻俩,五冬六夏,寒来暑往,坚守着一个铁皮箱子搭建的报摊亭子。并以其为据点,延伸出一个报架。估计总面积不超过3平方米。在当今社会,报摊如同大熊猫,越发稀少,想看报纸是件头疼的事情,比如南方周末这类高附加值、有观点、有深度的报纸,很难买到。虽然说商人重利,但是开报摊的人越来越少,我时常思忖,是不是他们不符合城管的要求,还是人们对文化生活需求不够,显然不是后者,否则不会出现24小时书店现象。
十月左右,这个报摊连续关停了好几天,我很焦急,心爱的报纸买不到,待它重新开张后,我和报摊的老板聊天,得知报摊老板去开发区的希尔顿酒店自费学习励志课程,耗时两天。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老板的眼睛洋溢着光彩。当时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报摊的小老板,会甘心放下手头的生意,去上类似洗脑的课程?可是人家真的这样做了。
这个报摊老板不相信命运,他要用这三平方米做据点,延伸自己的人生宽度。如果以他的视角看世界,他在碉堡一样的报摊里看到来来往往的豪车,满可以发出“有钱了不起啊”之类的牢骚,或者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但是他没有抱怨,他也没有止步不前。他充分发挥元认知,他知道这样做对成长毫无帮助,除了发泄心里满满的怨念之外,并不会给他留下什么。最终他要用行动改变命运。
现实中,我们总喜欢用一些话麻醉自己,来安慰自己的失败感:
学习好也不保证能挣打钱
长得漂亮也不一定幸福
家境好也未必成功
问题是这些话无非是给自己找借口,找失败了也不难过的借口,这仿佛是鸵鸟遇到危险就把头钻到沙堆里。然而现实中我们不去寻找出路,就无法更好的成长。
而烟台大学门口的报摊老板则走出了这个误区,他不会愤世嫉俗,而是积极找办法:给自己打上兴奋剂----自我激励措施、订立小目标不断前进。
出版社免费给我邮寄的书籍,为了让我写书评促进书的销量。
我们太习惯与为自己找借口,这让我想到了华裔女作家任碧莲的父亲,在临时陪都重庆念大学,日本轰炸机天天在天上盘旋动辄扔几个炸弹炸死一群人,躲进山洞都无济于事。但是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任碧莲的父亲努力争取了赴美留学的机会,在研究生毕业前夕,国民政府不打算继续资助他,这位任老先生说:“我就是捡垃圾箱喂饱肚子,也要坚持把学业念完”,最终博士毕业,成为“湍流等离子体”研究先驱,成为物理学原子弹研究的楷模。
文末添加了报摊的名字,叫做“志愿服务站”,并印着“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标语。老板秉承着利人利己的心态在努力赚钱,也用文化的篝火温暖的文明世界的夜行者。祝福他们两口子前路顺畅。
以前写过篇文章叫做《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有异曲同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