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钻入李定国布下的埋伏 一场混战 死伤惨重 清军因失败处理数名将领

说起鳌拜,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管你是从史书里看的还是小说里看的,又或者,电视电影里看的,反正如雷贯耳。若说起卓布泰,可能知道的人就没那么多了。

卓布泰是鳌拜的亲哥,康熙八年,其弟被玄烨按倒大殿,扔入监牢。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据《清史稿》记载,“八年,复以弟鳌拜得罪,夺世职”。

(鳌拜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已是卓布泰第二次被夺世职了。

第一次,发生在七年之前,那时,征讨西南,得胜回朝,“追论在军勘将士功罪不实,与议政王贝勒争辨语怨望,论绞籍没,上命宽之,夺世职,罢都统”。

也就是,给他来了个秋后算账。将他在军中虚报军功、不尊重上级等事统统撸一遍。判死刑,抄家。不过皇上英明神武万岁万万岁,宽以待人,免了他的死罪,削职为民。

其实《清史稿》里还有件事没写明白,他之所以被重判,在磨盘山与李定国大战失利,也是原因之一。

明朝永历十三年(清朝顺治十六年 1659),出师不利的李定国,在云南怒江边的磨盘山上设下三道埋伏。他知道,吴三桂等人率领的清军,几个月来,追着自己跑,已然骄傲不已,他们必定会轻军前行,疏于防范,这一仗,将狠狠打击吴三桂的嚣张气焰。

(吴三桂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了设好伏,李定国真是操碎了心。据顾诚先生《南明史》记载,伏军都带着干粮,以免埋火造饭烟尘四起,被敌人发现。

如此细节都注意到了,这一阵,不打得清军大败都不行啊!

眼见清军排成一阵长蛇阵,稀稀拉拉,有气没力地在山顶上鱼贯而行,已然进入伏击圈,只待一声炮响,明军便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哪里晓得,关键时刻,竟然出了叛徒。

有个叫卢桂生的光禄寺少卿阵前投敌,被送到吴三桂面前,将有埋伏的事漏了出去。吴三桂大惊失色。

然他久经战阵,几秒惶惑之后,立马命令前锋有序后撤,且往两边草丛中搜杀明兵。

他又命弓箭炮火打向山脊两侧,可怜明兵没听到自己人发炮为号,坚守纪律,隐忍不动,两千余人还未上阵,就已死于非命。

泰安伯窦名望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带着伏兵狂吼而起,冲向清军。

其他两路伏兵亦起来加入战团,在另一座山头指挥的李定国,看到形势不对,也派人支援。

炮声震天,吼声动地,刀光剑影,倒下数不清的两军将士。“自卯至午短兵接,死者如堵墙”。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战,明军未能达成既定目标,伤亡惨重。武靖侯王国玺与窦名望皆战死。李定国带残兵撤往腾越,也就是抗战时期著名的腾冲。

清军方面,也没占到便宜,据学者研究,死伤万人以上。这从清廷事后对相关将领的处分,可以看得出来。

除卓布泰受处理外,多罗信郡王多尼“追论云南……磨盘山败绩罪,罚银五千”,多罗平郡王罗科铎罚银四千两,多罗贝勒杜兰罚两千两,其余人员各有处分。

磨盘山战役是明末西南战场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李定国军元气大伤,之后再无法组织大战。可以说是决定明朝命运的战斗之一。

清军亦承认其为“败绩”。

在各方为了士气争着宣称自己打了胜仗的时代,两方都承认自己的失败,绝对算得上另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