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与光禄大夫为禁“枪”的事扛上了,汉武帝会支持谁?

美国最近发生的枪击案,再一次引发美国社会禁枪与否的大讨论。想来,还是会如之前那样,不了了之。

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也发生过一场关于禁“枪”的讨论,丞相公孙弘与光禄大夫侍中吾丘寿王各抒己见,最后汉武帝采纳了吾丘寿王的意见,禁“枪”之事,告一段落。

之所以在枪上打引号,因为此处为借指,实际上,可能被禁的,是弓弩。

引发争议的背景是,当时连年对外战争,兼之风不调雨不顺,收成不好,因此盗贼丛生,呼啸乡里,亡命之徒,武力值高,缉捕没多少效果。

汉武帝心中忧虑,让大臣们想想办法。

作为丞相,公孙弘当仁不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先讲了自己的主张:民不得挟弓弩。接下来摆理由,弓弩射程远,威力大,十个盗贼携带弓弩,百个捕快都不敢上前。所以,盗贼很难被抓到。收入高风险小,良民在饥饿之下,也就都去做盗贼了。如果禁民间持有弓弩,则盗贼就只有使用短兵器。到了这时,捕快们人多势众,一拥而上,短兵相接,就有胜算了。盗贼怕被抓,自然就少了。所以皇上啊,臣请禁民人持有弓弩。

说句实话,公孙丞相这些措施,我都觉得不靠谱啊。捕快就是抓贼的,怕死不吃这碗饭啊。他们完成不了本职工作,应该依法处罚,以促使他们想办法抓贼。怎么能先承认他们露怯是应该的呢?再者,干脆连刀剑也禁了,盗贼就只能拿石头木棍抢劫,抓起来不是更方便吗?

当然,我这想法无用。汉武帝把他的意见,让大臣们讨论个结果出来。

吾丘寿王上了个奏折,有点长,大概意思我归纳一下——

其一、古代圣人之所以发明兵器,不是让人们互相伤害的,而是用来“禁暴讨邪”的。居家则防猛兽,上阵则可杀敌。

其二、周朝末年大乱,秦朝终于统一。他们吸取东周列国大战的教训,收天下之兵,以为民众就安居乐业了,实际呢?政暴之下,百姓斩木为兵,照样可以造反。所以什么收兵器,根本没用。

其三、“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才,兴学官”——此话是事实,而且讲出来很好听——三公大臣,很多来自于普通百姓,我大汉到此,实有盛世之象啊。为何还有盗贼呢?实际上不是皇上您的过错,而是郡国太守工作不到位。

这个理由,他是深有感触。在做光禄大夫之前,他任东郡都尉,皇上给了他足够的信任,连太守都不派了,一切由他作主。结果呢?该郡的盗贼,气焰很是嚣张。气得汉武帝责备他,你在我跟前,讲起郡县治理来,那是头头是道,没人能说赢你,“天下少双,海内寡二”,哪晓得,把你派到地方,就“盗贼丛横”,左右搞不定。你怎么回事嘛你!吓得吾丘寿王赶紧上表谢罪。

(图取其义,剧照来自讲唐朝故事的电影)

其四、射箭乃是六艺之一,自古圣人很重视的,如今皇上也很圣明,惺惺相惜啊,怎么能废掉古代圣人立下的规矩呢?

其五、想犯罪的人,捡个石头都能杀人。若禁弓弩,反而绝了百姓自己抵抗盗贼的路子。

所以,皇上啊皇上,不能禁啊。

吾丘寿王洋洋洒洒五大点,不说理由更充分,就是从字数上,都有压倒性优势啊。于是,汉武帝接受了他的建议。

若用公孙弘的办法,后人们不知要怎样消遣刘彻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