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国医学粹》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国医,是立国要素之一,文脉的传承,关乎民族的兴替,甚至关乎世界的发展,民众的安康。
我时常碰到一些民间草医,得了一二名著典籍,便医冠一方,名闻当地。就好像渡海,巨轮可以,小扁舟也没问题,甚至有人用一葫芦就度过了。关键要方向正确,专心耐心。
五经富一位老药工,他靠长期为老先生抓药,变成能够开方救人,因为老先生过世后,那些人就找他了。有一次一个头痛的患者,痛如针扎,老药工开出乳香没药内服,几次就好。用了点酒送,后来因此又凭这方法,医了几十个,口碑就出来了。不费一块两块钱,就使得口碑载道,这是民间中医的巨大生命力。现在我不单讲了案例,还讲了方法,鸳鸯绣取从君看,也把金针示予人,正好有这样的良医,叫包识生,将毕生的经验,既有家传,又有师授。
听书六寒暑,研究八春秋。后世的学子把这些经验总结为《国医学粹》,从经解,脉学,证论,以及药方一一解释,可谓集大成者。医者得此医书,可以行世救人。诸如那些小秘方,如果比喻成泉流之微,那这本书就是江海之浩。如果把某些疑难病治好的方法,比喻成萤火之光,那这本书就如同日月之辉。
他不是一个老中医的经验,他可是代代传承的瑰宝。
只要有书,斗室乾坤大,寸心天地宽!
好书得其人而不传,是不道德的。当今国医地位渐起,中华屹立于世界强者之林,更需要大量的国医输出,长期高质量的输出,是国医地位的体现。像好莱坞的电影,必须高质量,长期密不间断地输出,才能制造电影节神话。中医好的书籍,也应当同行相赞,好书共荐,抛开门户之见,好书共飨,这样中医国医的地位,也会与日俱增。大量的民众,也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技术。
可惜现在不少医子,喜欢读通俗易懂的医籍,不喜欢读古籍,殊不知这就是啤酒之好,与葡萄酒之好,茅台酒之好的区别。通俗的现代医籍,叫参考近人之说,深奥的古人典籍,叫俾读昔贤之书,两条腿走路,才不会偏废。
那种书声雨天外,灯火云月间的景象,想起来就美滋滋!
在《国医学粹》里头,有一个讲药对的,用苏叶配菊花,可以宣肺热,外感肺热头痛,用之最灵。这经验在南方,我们也常用。
熬夜后,一个老人家两边太阳穴胀,口吐的气都是热的,晕头转向,家人要带他上医院都难。邻居就摘了苏叶跟菊花一起煮水,喝完一碗好了,三年也没再犯。
覆杯而愈这些案例在民间经常上演,我们伟大的祖国,每天都有奇迹出现,但是不是经常碰到记录奇迹的人,或者能书写奇迹的笔。
丹青书盛世,翰墨绘宏图!
我自己写过书,知道写书者是多么的不容易。别人看到我们每年很多部书腾空出世,光环加身,殊不知像跳芭蕾舞一样,上面无限风光,双脚却无限创伤。所以中国的写书者,传书人,应该受到最高的礼遇。书乃文贤心头血,《我们五经富》一书问世,老一辈人说:这可是脑汁啊!守住了书就收住了文脉。最伟大的老子就是书的传承人,伟大的儒门孔夫子就是在传承经典,所以说什么功德第一,传书荐书功德第一。
诗书传世远,勤俭治家昌!
因为有书就有希望,有火种,碰到疑难问题有出路,书本总比苦难多。六书传四海,一字值千金!
像一位建筑工,在盖房子途中天气热,尿拉不出,痛得坐立难安,又不敢误工,包工头又担心,后来就用车前子跟地肤子两味药煎散煮水,上面喝下去,下面就通了,好了。在《国医学粹》上面,就有这样的记录。
你想一下,在医院里还要做半天检查的,在中医手中,一根针一把草就解决了。这些功德谁去宣说?这些案例谁去记录?毕竟,不能拿笔的远比能拿笔的要多。能拿笔无心记录的又比能拿笔有心记录的多。有心记录却烂在纸上的,远比有心记录传之天下的多。所以大量的好书其实是鱼跃龙门,非常幸运的著作,我们能够见到就是缘分,应作叹为稀有观想!这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重新整编出版的《国医学粹》,可谓大涨国医信心,几乎每一页都有亮点。
若人静下心,入于书本中。
认真做记录,大利在其中。
希望大家买书时别忘买笔记本跟笔,因为再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中国有太多可传承的绝学了,最为迫切的就是医道,因为每天你都会用到。我曾经碰到一位中年长者,问他最担心什么,他说最担心自己倒下,并不是自己怕死,而是自己倒下了,爸爸妈妈孩子怎么办?所以人要早觉悟,有钱难买早知道。中医是可以业余学,身家用,闲时学,急时用。每个人家中桌上,都得有几本中医养生护体的书。我在这里并不是在推荐一出版社,或者一书籍,而是希望能推动爱书之风。
春风化雨,催笋成竹!
这是一本好书,愿能给观者得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