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不敢表达自己的成年人,都听过父母的这句话
小何来找我咨询时,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他说,工作上刚错失了一个很好的项目。自己本来对项目方案胸有成竹,却与合作方交流时,支支吾吾不敢说。
小何自卑又自责,他问我,为什么自己总是一到社交场合,就畏畏缩缩?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心理呢?
-01-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习惯性畏缩?
和他聊天后,我发现这个心理,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
当年为了逃避计划生育,他的妈妈经常带着他东躲西藏,有时跑到棉花地里,有时把他塞到某个黑暗角落,紧张的气氛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
除此之外,他的妈妈每次都会在他不听话时,借机恐吓他说,“村委会来人了,来抓黑户了!不听话就等着被抓吧!”
结果他就会紧张局促不安,这情绪反应一直持续现在。
很多人都有经受父母威胁的经历——
“你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
“如果考不上重点大学,你就只有拾破烂的命!”
“你要是找不到好工作,趁早回家种地!”
对孩子进行威胁恐吓,是中国父母历来持有的一种教育管理方式。
父母的“无心之失”,往往就是孩子伤痛的开始,导致很多孩子到成年以后,想起父母经常说的这些话,还是会感到愤怒和难过。
这同样会影响到孩子的个性,他会逐渐变得自卑和畏缩不前,做事犹豫不决,一味地迎合父母或别人的期待,不敢表达自己,也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02-
威胁的本质,是一种控制
小叶来找我咨询时,同样是很痛苦:我觉得自己很差劲,很多余。虽然工作生活都很如意,却一直摆脱不了这份自卑感。
为了了解她自卑的深层原因,我让她说说和母亲的关系。她说不太好,母亲对自己关心的时候少,呵斥的时候多。
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一天,她蹦蹦跳跳地去找妈妈,想让妈妈带自己逛街,没想到妈妈白了自己一眼,说:“逛什么?心都玩野了,养你就是个累赘,想逛,就别回来了!”
小叶完全被妈妈训懵了,心里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惹妈妈不高兴了。
后来的很长时间,她都在想这个事情。她把逛街和自己是个“累赘”联系在一起,直觉妈妈是不爱自己了,并把这份痛苦憋在了心中。
小叶说,这样的状况还有很多。感觉自己是被威胁大的。
显然,妈妈对小叶说的话是生硬的,更压根想不到,这些话语象咒语一般降落在孩子心头,对她幼小的心灵,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
她这样做的目的,也只是想让小叶能更顺从自己,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
父母威胁孩子时,并没有把孩子当成是需要尊重和认可的个体,而是在贯彻自己的想法,要孩子去承担不公平的后果。
而这种威胁,本质是一种控制,控制着孩子身心,让孩子听话,不要给自己搞事。
-03-
如何克服父母威胁给自己的伤害?
在父母的威胁中长大的孩子,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克服这种伤害和影响呢?
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自我认同。
父母不是完美的父母,不必事事都得到他们的认同,要转向足够多的积极自我认同,内心才会有力量,让自己坚持住自己的主张,不被父母的威胁所吓倒。
《我家那闺女》节目中,焦俊艳和她的爸爸,是一对冤家父女。
爸爸对她各种吐槽和威胁,嫌她土,“穿得像淤泥一样”,“头发像鸡窝一样”,威胁她要把这些不修边幅的照片发出去。
她报考电影学院时,同样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但她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不但报名了,还考上了。
焦俊艳很有自己的主见,她认为就算是和父母沟通,谈自己的烦恼,父母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会问出更多的问题,让她更烦躁,更难受,所以没有必要把一份痛苦变成两份痛苦。
也正是因为焦俊艳坚持主见,自我认同度高,才能让自己从父母的威胁管制中走出来。她很清楚父母强行塞给她的东西,和自己想要的东西,完全是两回事。
同时,自我认同度也体现在,能够跳出过往与父母相处的惯性模式,重新建立自己的人际互动模式。
在我们很小时,由于没有太多的自我意识,一切不得不听从父母的安排。父母威胁时,总是随心所欲、信手掂来,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久之,就形成了这样的惯性互动模式。
长大后,很容易把这种模式带到现有的人际关系中。事实上,我们已经脱离了原先的成长环境,我们要意识到,自己已经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弱小的孩子了,在任何关系中,都有权力表达自己的需求。
当你能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掌控时,对自己想做的事情才会有坚持的态度。这样你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来自于父母的威胁,对你现在的生活没有实质性影响。
当一个人能够认同自己,坚定地为自己的成长负责时,才能为自己打开成长的大门,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作者:甜阁下
北大心理学专业,知乎最具人文思想的心理咨询师,中国白丝带志愿者,咨询领域:婚姻家庭、婚外情、个人困惑、性心理、家庭暴力。个人公众号:tiangexia2016,知乎ID:甜阁下。
主播 | 杨枪枪,电视台主持人,公众号:小杨说事儿
今日话题
亲爱的朋友,父母对你威胁最多的一件事是什么?这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欢迎在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想法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