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之后的社交潜规则:断舍离

一个人在海边走着,有很多好看的贝壳,每一个他都爱不释手,所以他一边走,一边往自己的背包里塞石头,但是走着走着,他就被背包里的石头压的气喘吁吁,由于一直低头捡石头,使得他在精疲力尽的同时,也错过了沿途很多好看的风景。

于是,这个人把背包里的石头扔出去一些,这下他轻装上阵,步伐轻盈,也可以欣赏沿途的美景。

其实,成年人的世界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情景,我们有时候感觉自己寸步难行,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负重太多,把那些不重要的东西清理一下,我们就会觉得轻松很多。

人际关系这个东西,如果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了会发现,其实它没那么重要,有的人来了又走,有的人走了又来,有的人不过是走过一面之缘的过客罢了,有的人虽然没说过几句话,但好像认识了很久很久。

只是,如果我们每一段感情都看得很重很重的话,那么我们的人生也会因为负重太多而变得很累。

四十岁之后的社交潜规则,从断舍离这三个字开始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其实人生在四十岁之前是在做加法,因为这个时候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是不太熟悉的,做加法的过程也是我们逐渐构建对这个世界的一个认知的过程。

在我们其实如何的时候,思维方式已经趋于一个稳定程度,如果再做加法,就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冗杂,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次断舍离,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社交关系。

苏珊·凯恩曾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外向理想型的价值系统中,几乎每个人都坚信最理想的自我状态是善于交际的、健谈的,即使在聚光灯下也应谈笑自如。”

通俗来说,我们被社会系统告知,好的性格就是要勇敢、快乐,就是要善于交际,否则就是不合群的。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交都是有意义的,像那些酒肉朋友,像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只知道抱怨的朋友,他们只会让我们逐渐丧失对生活应该有的期待,从而变得停滞不前,从而变得碌碌无为。

四十岁之后的人生如果采取了一个合理有效的方式,那么它也可以变得熠熠生辉。

所以这时候的我们,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例如累了就休息,不想说话就保持沉默,不愿意合群,就慢慢学着和内心、大自然相处等等。

四十岁的人生,理应是一个新的开始

黄磊在《17楼的幻想》中说::“生活中最强烈的告别,不是对哪一个人,对哪一个身边的朋友,而是告别一个时代。你已经不再是那个年纪的你,你需要开始面对新的生活。”

其实,一个人到了中年就应该有人到中年的人生和感受,随着时间地推移,人生阅历也逐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对待事物地认知有了自己的看法,所以我们到了中年这个年纪就会有转变。

很多时候,我们羡慕有些人,为什么他们的人生在四十岁之后,仍旧可以越过越好,而自己的却那么糟糕,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懂得断舍离,有的人不懂,所以就呈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到了中年这个阶段,我们就要把中心转移到自己身上,保留那些有意义的社交关系,朋友嘛,一两个就足够了,多了就没意义了,即便是没有朋友也没关系,只要我们不断地为自己的生命注入新的颜色,我们也可以是自己最忠实的朋友。

断舍离,才是一个中年人最高级的活法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说:“不论你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当生命结束之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灵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

其实,如果我们在中年这个阶段能够让心态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它无关于钱有多少,无关于朋友有多少,从最深层次的脚步来看,人生是一次灵魂的修炼,而我们约会了断舍离就可以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

朋友多了,我们就没有时间经营自己的生活了,朋友多了,我们就会处在一个群体当中,而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了。

所以,一个人所有美好的时刻都需要用断舍离来偿还,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繁从简,这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