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八大铁帽子王后代现状如何?坐吃山空,有人三代蜗居两居室
清初有个八个王爷因战功卓著,在乾隆时期被追封为“世袭罔替”的爵位,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八大铁帽子王”。意思是他们的王冠永远不会被换掉。他们的爵位世袭罔替,他们的荣华富贵与国咸休。当然,他们的后裔一直延续。
这些曾经的王府阿哥们就在北京某一处犄角旮旯。有的甚至几代人拥挤在一起生活。他们从荣华富贵到落魄潦倒,也仅仅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令人唏嘘不已的同时,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那么,就让我们听一听那些铁帽子王后裔的亲身讲述吧!
睿亲王多尔衮的后人——金寄水
在八大铁帽子王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可能就是睿亲王多尔衮了。虽然,多尔衮论英勇比不上哥哥阿济格,论战功抵不上弟弟多铎,但论综合实力却是八大铁帽王中最强的。过去的历史学家曾评论,“没有他,清朝入关的历史也许改写,中国封建王朝的史册也许就不会列有‘清’的名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强悍的人物。在39岁去世时,连一个男嗣都没留下。最终,只能以弟弟多铎的儿子,自己的侄子多尔博为嗣子。然而,当多尔衮死后被夺爵,嗣子又回到了豫王府,封为贝勒。直到120年后,乾隆为多尔衮翻案,才恢复了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爵位也由嗣子的四世孙淳颖承袭罔替。
睿亲王多尔衮
金寄水先生就是第13代睿亲王。金寄水先生的童年仍贵为王孙,家资巨万,仆从如云。他自己说,那时候的生活就像《红楼梦》中贾宝玉过的日子。关于先祖多尔衮之死,金寄水祖上世代传下来的说法,令人大吃一惊。他说,“顺治七年,多尔衮突然去世,但他不是病死的,而是病后被杀的,当时,只有身子被运到北京安葬。”对于,多尔衮死后被夺爵,坟墓被毁,暴尸数日。金寄水先生说,“府内资料记载,多尔衮并没有被掘坟毁尸。清初,实行的是火葬。”多尔衮的坟过去叫“九王坟”,就在新中街一带。
贾宝玉影视剧照
金寄水先生出生时,睿亲王府还有500多间房子,仅存放陈设古玩玉器的房子就有100多间,府里的佣人还有100多人。对于有关清朝电视剧中很多王爷飞扬跋扈,大闹街市的现象,金寄水认为这种情况很少发生。王爷府都在天子脚下。清朝对王公贵族限制的很多,王公贵族也很谨慎,就连各王府之间平常来往也不多,和汉族大臣来往更少,更不敢在社会上闹事,一旦闹出乱子来就有被革爵的风险。革爵之后就没有住在王府的资格,因为王府是国家的,旗地也没有了,旗地也是国家的,俸禄也减少了,因为俸禄与爵位是对应的。铁帽子王世袭罔替,一旦被革爵,那就在别的支派中选出一支继承,而被革爵的自然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清朝八大铁帽王的后裔中被革爵的很多。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1861年,郑亲王端华与怡亲王载垣被慈禧赐死,1900年,庄亲王载勋被慈禧赐死。三大铁帽王死在一个女人手里这是前所未有的。”
旧睿亲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
王府子弟中真正可放开手脚,无拘无束,恰恰是在清朝完了以后。1912年,隆裕太后宣布旗产全部归个人所有,此时各王府瞬间有了更多的财产。王府和几十万亩的旗地归王公子弟所有。此时,金寄水的大伯中铨、父亲中铭为了和老北京那些富家大宅门比富,修房子,修花园,买汽车,甚至每间房子要安装一部电话,吃穿极度追求洋化。然而,这种挥霍无度,风靡奢侈的行为,仅仅用了十年就把府里的东西卖得差不多了。卖完了动产就开始卖不动产。最后,开始卖王府里的房子,坟地上的树木和建筑物。1922年,中铨哥俩把王府的500间房子抵押了10万。两年之后,本息相加高达13万元,俩兄弟还不起,债权人告状,法院直接封了王府的房产。中铨兄弟不得不匆忙搬送,王府最终归债权人。金寄水说,“当时府内48间房屋中还有许多古玩陈设也给了债权人,这是一笔很大的损失。”金寄水一家也从王府搬了出来。
兄弟俩
最后,金寄水说,“人人都羡慕王公子弟的生活,其实他们并没有快乐的童年,有的只是小大人的生活。满族的规矩太多,礼节很多。在府里的童年、少年很不自由,以至于现在我看见那些小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很羡慕他们。”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金寄水作为王府中的阿哥到8岁还没吃过鸡肉。因为,当时王府里大人认为,小孩子少吃点,吃差点,人会聪明,读书会好;吃多了,吃好了,反而人会变得糊涂。金寄水回忆,“王府中,每天的伙食也不好,老是那几个菜。当然,穿倒是穿得很好。”过去王公府邸,甚至皇宫中很奇怪,他们认为小孩子从小不能吃得比大人好,当然也不能吃多,甚至喝水也不能喝太多,都有限制。有人认为小孩比大人吃得好会折寿,不吉利;有人认为小孩吃得多吃得好会变糊涂,如金寄水所说的,而民间认为小孩吃得多会得病,但对好坏没有限制。总之,过去王公府邸的阿哥们吃的并没有现在人想象的那么好。其实,《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的童年也是如此,在平常的吃上也有限制,要想吃好的,也只能在逢年过节中,而不像书中写得那样频繁。
晚清贵族孩子
肃亲王善耆的女儿——金默玉
可能很多人对肃亲王善耆并不熟知,当然对其女金默玉更为陌生。然而,很多人对一个人再熟悉不过了,她就是川岛芳子。川岛芳子就是肃亲王善耆的第十四女,金默玉是肃亲王38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位,原名爱新觉罗·显琦,与川岛芳子一母所生。当年,川岛芳子被枪毙时,有很多人说她没有死,被枪毙的那个人是替身,而且传得有根有据。金默玉说,“当年川岛芳子被枪毙时,也曾有个朋友拿着一张处决后的照片给我看,我看了,确实是她本人。因为,当时在现场的只有两名外国记者,中国记者不允许进,所以才故意造出这种谣言。”
川岛芳子
时隔几十年,当金默玉回忆起这位同胞姐姐,还是感慨万千。川岛芳子比金默玉整整大13岁,从小长得漂亮却极爱出风头。金默玉说,“正是太漂亮害了她!”川岛芳子从小被日本人川岛浪速带去做养女,所以改了日本名字。16岁时,川岛芳子被比她大50岁的养父玷污,为此自杀未遂。金默玉说,“川岛那人能干出那种事,从此川岛芳子自暴自弃。因为,她漂亮又聪明,爱跳舞,所以结交了很多达官贵人。从此,走上了不归路。”40年代初期,川岛芳子曾从东京来到北京,见了自己的妹妹金默玉。然而,川岛芳子的样子让妹妹金默玉吓了一跳,原来她很漂亮,但抽起大烟,脸也变了,牙也变长了。再后来,两姐妹就经常吵嘴,打架。
年轻时的金默玉
众所周知,第一代肃亲王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因战功被封为亲王,位列八大铁帽子王,世袭罔替。一直到了第十代,也就是最后一位肃亲王善耆,为复辟清王朝,把整个王府全部卖掉了,后搬到了旅顺。金默玉就是在旅顺出生的。四岁时,父母相继去世。这件事轰动了旅顺,因为王爷的丧事排场极其壮观,让当时的很多人大开眼界。就连四岁的金默玉也有一些记忆。她仍保留着一张自己出生时住的一幢二层楼房的照片。她回忆说,当时住的小楼环境很美,她经常眺望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肃亲王善耆
金默玉可以说一口地道的东京日语,并可以用日文写一手漂亮的文章。她用日文写了一本书。她曾受邀到文史馆工作,又担任了北京满学研究学会会长,并通过自己募集的资金,支持了一批满学研究著作。晚年的金默玉一直烫着短发,外面经常套着一件白毛衣,脸上皱纹很少,言谈举止中,仍保留着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
中老年的金默玉
最后一位王爷——顺承郡王文葵
第一代顺承郡王名叫勒克德浑,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孙。努尔哈赤的第二子是代善,被封为礼烈亲王,代善的第三子萨哈璘被封为颖亲王,而勒克德浑就是萨哈璘的第二子。从清初到清末,顺承郡王一共有11代,其中有四个是弟袭兄爵,兄袭弟爵,所以,一共有15位顺承郡王。民国六年,第11代顺承郡王讷勒赫因病去世。此时,溥仪仍是小朝廷的“关门皇帝”,按照当时的皇室优待条例,“清王公世爵仍其旧”。因讷勒赫没有男嗣,由文葵过继,并承袭爵位。文葵说,“我是最后赶上龙旗的人。”当时清朝的国旗叫龙旗。
顺承郡王讷勒赫
文葵虽然袭爵顺承郡王,但已经没有实际的收入,因为当时小朝廷本身已经不够开销。即使,任何进项没有,但王府的架子依然存在。为了维持一百多人的生活开支,文葵不得不卖东西,最后不得不卖房产,就这样支撑了十年。顺承郡王府以7万5千元(银币)卖给了张作霖。当时,王府共有200多间房子,还有一些家具,包括桌子和穿衣镜等。就这样,文葵带着家人从王府搬了出来,在鼓楼的王佐胡同买了一座100多间的房子。之后,接着变卖家产,五十年代,卖给了政府。六十年代,文葵一家搬到了一户两居室的房子里。当时,他们一家三代挤在这房子里,在北京已经属于困难户。
张作霖
文葵把自己当年“顺承郡王”的封册交给了政府。这时,他也成了逊清最高爵位的皇室后裔。文葵的继母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家里藏有很多慈禧和各王府福晋的照片。然而,后来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在特殊时期,下落不明。几十年过去了,文葵依然记得当年自己被受封为顺承郡王的场景。他说,“前清时,袭爵的具体事务由宗人府办理,封册由礼部制造,到了民国就由财政部造封册。”封册造完后,用黄绫子包好,并放在一个扎着黄绫子的小亭子上。这种亭子是专门放封册的,有人抬着。亭子要从乾清宫的丹墀上出发。宫里派人抬着放有封册的亭子,经过西华门,到达顺城郡王府。文葵要带领王府人员跪在门口接迎。等到皇帝派来的人和亭子都进了王府大门,文葵起身进门。这时,亭子放在院子里,文葵要到正殿等着。此时,正殿早事先准备好了盖有围子的桌子,正使把封册放在桌子上。
金册
这时,有个唱赞礼的站在桌子的左边,正副使站在桌子的右边,文葵则穿着郡王服到桌子前行三跪九叩大礼。之后,由宫里派来的人读封册上的“上谕”,读完后,文葵才能站起来,并向北站着。正使把封册交给文葵,文葵接过后,旁边的随侍捧着红漆的托盘,上面铺有黄绫子。文葵把封册放在托盘上,随侍再把托盘放到事先预备在右边的另一张桌子上。此时,所有封爵的过程才算结束。因为,这是文葵一生中做的最隆重的事,所以,对此记忆犹新。晚年的文葵喜欢清静的生活,有时提笔写写字,画点画。但左右邻居中很少人知道这位老人就是清朝的末代顺承郡王。
豫亲王的后代——金志照
我们对北京东单三条的协和医院最熟悉不过了,但很少人知道此处的原址就是当年豫亲王多铎的府邸。更为奇特的是,豫王府的大门前石狮子呈俯卧状,并不是蹲立。豫亲王的后人金志照先生说,“这是因为豫亲王多铎对清朝开国的贡献很大,清朝认为他的功劳在诸王中是最高的。他太辛苦了,所以府前的石狮子俯卧着,表示让他的战马休息休息。”
晚清民国时期协和医院
第一代豫亲王就是努尔哈赤的十五子,多尔衮同胞弟弟。在36岁的人生中为清朝江山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入关时大破明军擒获洪承畴等人,入关后,担任安国大将军南征,进军扬州,破城时请擒获明朝大臣史可法并杀之,后又到南京推毁南明政权,擒获明朝福王。多铎一生征战无数,却最终被当时八旗兵最怕的天花打败了。入关前,八旗兵极少得天花,而入关后,极易得此病,并且很难治愈。因此,在清朝八旗兵中称“未得天花痊愈者,不算健全的人。”后来的康熙皇帝之所以能成为九五之尊,他小时得过天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多铎没有康熙的命硬,36岁就被天花夺走了性命。
豫亲王多铎
然而,到了末代豫亲王端镇时,因坐吃山空,也像其他王府阿哥一样,先是卖王府,把王府卖给了美国人开医院,也就是今天的协和医院。后来,又要卖祖坟,为此和本家打官司,最终因为端镇有美国人的帮助,打赢了。随之,他把历代豫亲王的圆寝坟墓挖开。因清朝王爷的棺材都是金丝楠木做的,价值很高。于是,端镇把这些金丝楠木的棺材换成了杉木棺材,并把金丝楠木全卖了,钱由他一人独吞了。金志照虽与端镇是本家,但因为这件事很多本家与端镇从此不相往来。
晚清太和殿内金丝楠木柱子
金志照先生说,“豫王的后人中曾出过两位大学士。其中一位就是他的曾祖父麟书。朝廷六部的尚书,他都任过,光绪二十二年,被授武英殿大学士,正一品大员。”后来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就是金志照曾祖父的门生。金志照依然还记得,自己小的时候,曾祖父虽然早已不在了,但徐世昌仍不忘恩师之情,常来慰问。金志照的父亲名叫定榕,母亲是巴鲁特氏,蒙古族。祖父去世后,家里由祖母掌家。祖母虽是二品夫人,却没有文化,不懂生计,为了生活,随便变卖家里东西。那时,家里的宋版《史记》被当成破烂卖。尤其,让金志照记忆最深的是,父亲虽有文化,但不通人情世故。家里不论谁来,想看家里的东西,父亲都会让他们看。家里原来有八座用黄金打造的八仙塑像,没想到后来在夜间被人偷走了。因为,这八座黄金八仙塑像价值连城, 被盗的新闻曾在北京四九城轰动一时。
徐世昌
后来,金志照的父亲不得不在当时北京市财政局担任税警,一个月才12块大洋,根本供不起金志照上学。所以,金志照十六岁被迫退学,后来,一边帮人抄书,一边补习功课,考上了医校,从此一生从事医务工作。
金志照
庄亲王硕塞的后人——金恒徽
第一位庄亲王硕塞是皇太极的第五子,顺治皇帝的五哥,虽身居八大铁帽子王之列,但很多人对他并不熟悉。因为,他一开始的封号并不称庄亲王而是承泽亲王。当初,他率军与明朝打仗,屡立战功,被弟弟顺治皇帝封为承泽亲王。直到他的长子博果铎承袭王爵后才改号为庄亲王。其实,硕塞的儿子博果铎才是第一个被封为庄亲王的。不幸的是,博果铎活了74岁,最后连一个男嗣都没留下。为了能让庄亲王的爵位承袭下去,需要从宗室中选一位男嗣来继承。当时已是雍正时,宗人府提请让康熙皇帝的第十六子允禄过继给博果铎,承袭王爵。当然,这也是雍正皇帝的主意。
硕塞
然而,这一提议在当时的紫禁城内掀起轩然大波,议论纷纷。因为,亲王爵位作为清朝爵位中的第一等,不是谁都能被封授的。就是皇帝的那些亲生儿子皇子们(皇帝儿子在未封爵前一律称皇子,口头称阿哥),也要从贝子、贝勒、郡王、亲王一步步走过来。但很多皇子一生之中也难被授封亲王爵位,所以这一爵位极其珍贵。雍正皇帝让十六弟允禄过继博果铎,自然允禄也就承袭了亲王爵位。所以,当时宫中都议论雍正皇帝过分宠爱十六弟允禄,而对其他兄弟们不能一视同仁。过了几天,此事也传到了雍正皇帝的耳朵里。雍正率性的脾气一上来,直接下了道手诏,意思是“外面都议论我宠爱十六弟,让他承袭庄亲王爵位,我封授弟弟为亲王,有什么不可,我就宠爱十六弟,我就让他承袭庄亲王爵位,怎么了?”当然,肯定有很多人不服气,但结果是允禄成功过继给了博果铎并承袭了庄亲王爵位。
雍正皇帝
金恒徽先生就是庄亲王允禄的后代。他的家里一直珍藏着老祖允禄使用过的一杆虎枪。他说“这杆虎枪已经传了二百多年了。当年允禄和康熙皇帝狩猎时使用的。”这杆虎枪被金恒徽藏在了床下的一个箱子里。然而,遗憾的是,这杆枪已经成了三截,一个枪头和三段木杆。枪头是铁制的,长度在30厘米左右,呈扁平状,重量大约在一市斤。而枪杆是白蜡杆,大约在2米左右。在枪杆的上端用黑棕色牛皮螺旋环绕了70厘米长。更为重要的是,在枪杆的一侧用小楷刻着的铭文。虽然,有的字现在模糊不清了,但在金恒徽先生的整理下,我们知道那些了铭文。那些铭文是:十二月初四日,上至喀尔沁吉鲁克处行围遇虎奔袭,命提枪刺之正中虎胃,虎被刺愤噬枪柄而毙。此枪亦难复用矣,爰托而珍重藏之以识一时之盛事。意思就是允禄和康熙一起狩猎时,突遇老虎冲来。允禄用此枪刺向老虎,刺中老虎胃,老虎猛咬枪柄,最终而死。因为,枪柄被发怒的老虎啃咬过,也不能再用,所以,珍藏此枪,来纪念这件事。金恒徽先生说“当时是康熙五十五年,允禄只是一个21岁的青年。”
表演八旗兵手拿大枪
后来,这杆枪和历代庄亲王的影像一直保存在庄王府里供奉着。金恒徽说,“1927年,庄王府分府被卖,这杆虎枪和影像都拿了出来。后来因为买的房子太小,影像没地方挂,就收起来了,而这杆虎枪也一度放在院中南墙被日晒雨淋没人管。”直到60年代,金恒徽突然发现虎枪杆裂了缝,这才整理后拿到了屋里。十年特殊时期,金恒徽把家里的历代庄王的影像焚毁,但他不舍得扔掉这杆虎枪。最后,他把这柄虎枪锯成了三截藏了起来。金恒徽说“这柄虎枪是他保存的祖上的唯一遗物。”
克勤郡王的后人——金耀章
第一位克勤郡王岳托是努尔哈赤的孙子,礼亲王代善的儿子。在清初的王公贵族中,不仅英勇善战,还有很强的政治头脑,曾多次率军与明军大战,屡立战功,后来战死在济南。岳托死后被追封为克勤郡王,世袭罔替。然而,很多人对第一位克勤郡王岳托并不是熟知,自然对金耀章也不了解,但一定有很多人听过老北京的“车王”。当年,北平的报纸上出现一则特大新闻“铁帽王拉洋车”。报上所说的这位拉洋车的铁帽子王就是末代克勤郡王晏森。因为晏森曾是铁帽子王,所以老北京人称他为“车王”。
末代克勤郡王晏森
当时,晏森虽然落魄到拉洋车的地步,但很多人仍不敢坐他的洋车。因为,当时的很多人还是从清朝走过来的。他们认为政治身份还是高于伦理辈分。就像在嘉庆以前,公主下嫁到额驸家里,额驸的父母要给公主儿媳妇下跪请安一样。公公婆婆给自己的儿媳下跪,足见政治身份高于伦理辈分。直到民国时期,很多人仍存有这种思想。如果,他们坐在王爷拉的洋车上,就好像坐在自己长辈拉的洋车上一样。所以,他们只是好奇,但没人敢坐。而唯一敢坐的就是那些外国人。他们不管中国的那一套,并且就喜欢坐上王爷拉的洋车,那样他们会感觉自己高高在上,并且有个王爷作为向导,这是很有面子的事。
晏森拉着外国人
当年的末代克勤郡王晏森不仅把王府卖了,还把历代克王坟地上的树也卖了,最后,连坟地也卖了。晏森把卖的钱挥霍一空后,甚至不知声又把克勤郡王另一支的新坟地也给卖了。这一支就是金耀章家的坟地。当时,金耀章的父亲听说晏森把他这一支的坟地给卖了,自然去找他理论。然而,一代铁帽子王居然给金耀章的父亲当面跪下了。这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铁帽子王亲自下跪,不亚于当年的皇帝给王爷下跪。金耀章的父亲实在没办法,最后此事只能就此罢休。后来,走投无路的晏森只能去东北找投靠溥仪,但在那里也不受人待见,最终,溥仪给了他一笔钱,把他打发回了北京,从此,晏森在北京四九城消失了。金耀章先生回忆说“那时晏森应该40多岁,此后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消息,是否有后代无从得知。”
晏森靠着自己的洋车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与克勤郡王府的关系。因为第五任平郡王福彭(克勤郡王一度改称平郡王)就是曹雪芹的表兄。福彭之母为曹雪芹的姑母。当年,曹家被抄曹雪芹曾在克王府住过一段时间。当时的克王府是最显赫的贵族家庭之一,曹雪芹也亲眼目睹了姑母家的奢华与排场。后来,他联系破落前曹家的情况与他亲眼目睹了姑母家的繁华,才能对当年贵族富家生活写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金耀章先生说“克勤郡王府是清朝分给克勤郡王岳托子孙的三处宅第之一,规模最大,地处西城石驸马胡同。就在这座府东侧紧邻着一座贝勒府。当年都称克勤郡王府为西府,而称这座贝勒府为东府。曹雪芹定居北京后经常在这些地方走动,也许这也是他创作《红楼梦》中荣国府与宁国府的雏形。”
克勤郡王府(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金耀章后来投身于戏曲研究工作中,并成为京剧史专家之一。离休前,他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京剧舞台艺术创作和中国京剧史研究。他一直住在北京宽街的一个大杂院里。但街坊邻居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早已谢顶,而身体依然魁梧健壮的老先生就是克勤郡王的后人。
郑亲王的后人——金宴煦
八大铁帽子王中郑亲王这一支血缘相对要远。因为,其他七个铁帽子王都是努尔哈赤的子孙后代,而郑亲王这一支是努尔哈赤兄弟舒尔哈齐这一支的。第一代郑亲王就是舒尔哈齐的第六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侄儿,从小在努尔哈赤府里生活。长大后,济尔哈朗跟随皇太极转战沙场,屡立战功。在入关前,即被封为郑亲王,入关后被顺治帝封为“辅政叔王”,地位仅次于多尔衮。顺治十二年,济尔哈朗病重,顺治帝亲自前往探视,知道无力回天之时,顺治垂泪叹道“天奈何不令朕叔长年耶!”济尔哈朗死后,顺治帝辍朝7日。作为济尔哈朗的9世孙,金宴煦先生说“济尔哈朗死后葬在了紫竹院附近白石桥一带的郑王坟。解放后,为了搞建设,需要起坟,曾挖出了两个骨灰罐,是济尔哈朗与福晋的,后来交给了故宫博物院。”可以看出,清初王公去世后实行的是火葬。
努尔哈赤
说起历代郑亲王,就不能不说济尔哈朗的7世孙,也就是金宴煦的伯祖父端华和肃顺。道光二十六年,端华承袭郑亲王爵位,并被授予御前大臣,极得道光皇帝的信任。因为在道光驾崩前,端华被授命为顾命大臣,辅佐将来继承大统的咸丰皇帝。咸丰朝时,端华也极得咸丰帝的信任,并在此时,端华同父异母的弟弟肃顺也崭露头角。弟弟肃顺虽然没有哥哥端华的爵位高,但能力相当强,所以在咸丰朝肃顺的权力很快超过其他大臣。咸丰帝也对肃顺信任有加,甚至超过了弟弟恭亲王。果然,在咸丰帝驾崩前,肃顺和哥哥端华还有六位大臣都被授命为顾命大臣,也就是顾命八大臣。在这顾命八大臣中,肃顺的地位虽然不是最高的,但权力却是最重的,能力也是最强的,野心也是最大的。
肃顺画像
谁也不会想到,哥俩遇上了对手,那就是年纪轻轻,只有二十六岁的慈禧。结果,郑亲王端华被赐白绫自缢,因为清朝规定铁帽子王不能被斩首,只能赐白绫自缢。然而,由于郑亲王端华体型太重,居然在第一次自缢的时候掉了下来,没有死成。第二次才结束了这位两次授命为顾命大臣的郑亲王。道光和咸丰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顾命大臣居然死在了自己儿媳与妻子的手里。当然,肃顺就没有哥哥端华那种特殊优待了,因为自己的级别不够,最终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当时被赐死的还有一位铁帽子王就是康熙十三子,雍正十三弟允祥的后人载垣。一场政治风波,两位铁帽子王和一位超级重臣死在一个女人手里。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历史上仅此一次。26岁的慈禧就有如此魄力,不得不令人生畏,从此开启了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女皇时代”。
慈禧太后
奇怪的是,金宴煦的爷爷庆志虽是端华和肃顺的弟弟,但这段历史庆至从未向后代提起过。作为郑亲王的后代,金宴煦知道这段历史居然是在后来的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知道的。他说,“看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以后,才记起郑王府里原来供有端华的牌位,才知道原来端华是这样死的。”接着,金宴煦先生解释道“小时候,家里从来不说这些事,因为家里人都认为宫里处理的事情是对的,绝不会提起宫里曾杀了家里的什么人。”当年,肃顺与哥哥端华被杀时,两兄弟并未分家,都住在郑亲王府。接着,郑亲王府被内务府收回。(王府是朝廷的,一旦被杀就会由内务府收回)金宴煦说,“后来,郑亲王府被分给了道光第八子钟王奕詥,此时的郑亲王府一度成为了钟王府。由于,郑亲王爵位是铁帽子王,世袭罔替。端华死后,同治三年,爵位由济尔哈朗的八世孙承志(非端华后裔)袭了。因为,郑亲王府已经有钟王奕詥住着,所以承志没有住进郑王府。但不久,承志因事被革爵。同治十年,郑亲王的爵位由我的爷爷庆志(端华的堂弟)承袭。就在同年的12月,钟王奕詥薨逝,内务府又把郑亲王府拨给了我的爷爷庆志。”
郑王府
金宴煦就是在郑亲王府出生的,三岁时,王府卖给了西什库教堂。金宴煦一家从王府搬出来到了厂桥居住。14岁时,金宴煦失去了父亲,他不得不辍学,在银行当了一个小职员,后来又转为售货员。解放后,金宴煦在机械公司工作了30年,直到退休。晚年的金宴煦受家庭的影响,以书法自娱自乐,在他书房挂着一副自己写的对联:“室小惟趣静,花香不在多。”
礼亲王代善的后人——金钟仁
在过去的京剧界,提起老北京“金大爷”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是,因为这位金大爷的京剧唱功着实了得。与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王瑶卿、马连良、 程砚秋、荀慧生都有过合作,与梅兰芳、金少白的“京白”有异曲同工之妙。二是,因为这位金大爷原是抛弃‘奉恩将军’爵位下海的皇族成员。金大爷的原名叫爱新觉罗·春元,下海后改名金钟仁。祖上就是大名鼎鼎的铁帽子王礼亲王代善。
礼亲王代善
当年,这位铁帽子王的后代抛弃“奉恩将军”的爵位下海,可惊动了北京的四九城。当时,京剧虽然盛行,但京剧演员被称为“戏子”,没有社会地位。金钟仁作为一个有爵位的皇族成员从“票友”正式下海投身梨园行业,着实是惊人之举。金钟仁的儿子金玉书后来回忆说,“当时父亲做出这个决定时,家族中的很多人都蔑视他,看不起他。”然而,金钟仁为了自己的京剧梦,毫不顾忌别人的眼光,根本不把王权富贵放在眼里。从小喜欢京剧,13岁就成了票友,之后放低自己的身份和姿态,向名师请教。金钟仁从来不把自己看作皇亲国戚,只想和那些京剧演员打成一片,切磋京剧。儿子金玉书说,“父亲当年出门,奶奶怕出去受欺负,就让他在腰间系上黄带子。别人一看到黄带子就知道是皇族人,也就不敢欺负你了。然而,父亲从小看不惯这些,出门从不系黄带子,有时为了应付,系上黄带子,出门就解开了。”
皇族宗室腰间的黄带子
从17岁下海到64岁去世,金钟仁在京剧舞台上活跃了半个世纪,与很多京剧名角同台演出。更是与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合作长达二十年。两人功力不相上下,相得益彰,合作新戏30多出。解放后,金钟仁被邀请到中国戏曲实验学校教学,与当时的六位戏曲大师,并称为“戏校七老。”儿子金玉书回忆,“当时戏校还给七位老人每人画了一张逼真的油画。父亲每月的工资有1000斤小米。”
荀慧生
礼亲王一族从代善延续二百多年,历代礼亲王都葬在香山脚下的门头村。金玉书回忆,“小时候曾和父亲去过,坟地古树参天,红墙琉璃瓦也很完整,当时为礼亲王看坟的住户就达200多户。”其实,在北洋军阀时期,礼王坟就被盗过。代善的坟也没有幸免。金玉书说,“听我父亲讲,当时被盗的物品清单摆满了八张桌子,父亲曾和袁世凯交涉过,但也没有结果。后来,日本人要求‘献树’,直接到礼王坟砍了1000棵古柏。很多古柏一个人根本抱不过来。”晚年的金玉书就住在父亲金钟仁1937年在宣武区魏染胡同里买下的一处幽静的院落里。作为铁帽子王的后代,金玉书家里并没有太多陈设,只有一个又高又大的红木大衣柜。他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
北京一处古柏树
悠悠岁月几十载,曾经的王府阿哥们早已成了万千普通百姓中的一员。有人因生活贫富落差大,难以适应,最终被社会淘汰;有人因自己的梦想,主动放弃王权富贵,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有人一路走来,看淡过往的繁华,以自娱自乐的心态安度晚年。大起大落后,只有放平心态,从容生活,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