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神药”阿司匹林的前世今生
我们现在所用的药物,很多是从植物来的,比如阿司匹林最早就是从白柳树皮粉来的,其中含有水杨酸,正是它起到了治疗作用。
一个百年良药,一个害人毒品:均始于乙酰基
1899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给水杨酸做了一个化学修饰——接了个乙酰基,变成了乙酰水杨酸,也就是阿司匹林,结果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革命——家家都要备阿司匹林。
到如今,阿司匹林已经应用了一百多年。过去,阿司匹林主要被用来止痛,不管头痛、牙痛都吃,现在它最主要的作用已经不是止痛,而是用来抗炎、保护心血管、减少癌症的发生风险。
有趣的是,在咖啡中也发现了有类似功能的咖啡酸!这很令人兴奋,既然咖啡酸也能抗炎,那我们或许就不需要再用药了,而且咖啡很美味。如果将喝咖啡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每天喝2到3杯咖啡,那么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讲是有益的,可以去尝试。(相关链接:咖啡竟然是无毒良药,效果类似阿司匹林、泰诺、美洛昔康,安全性如同果汁)
其实,如果回过头来看阿司匹林的发展史,是非常有意思的:它是人类第一个化学合成药,也就是说人类用化学的方法合成了一个世界上不存在的结构——霍夫曼把白柳树皮粉中的水杨酸接上了乙酰基,造就了乙酰水杨酸,命名为阿司匹林,是拜耳公司的专利。
而这之后,还有一个故事。第一个吃阿司匹林的人是霍夫曼的父亲,他有关节炎,吃水杨酸出现了胃穿孔,而改吃阿司匹林后,非常安全,感觉非常好,既不反酸了,止痛效果也非常好。
霍夫曼从中得到了启示。当时,疼痛是人类就的一大敌人。止痛,还有更好的东西是什么?吗啡。霍夫曼想,把吗啡的结构改掉,是不是能去掉成瘾性呢?于是,他给吗啡接了两个乙酰基,形成二乙酰吗啡,命名为“海洛因”。当时,海洛因和阿司匹林往往是一起做广告,都不需要处方就可以购买,销售量巨大,几十个国家都售卖,最后发现20多万人成瘾。而海洛因造成的成瘾性比吗啡还要强,因为海洛因比吗啡多了2个乙酰基,这让它可以更顺利地通过血脑屏障。我们血液中的物质要想进入大脑,都受血脑屏障的限制,而2个乙酰基让海洛因的脂溶性更好,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成瘾性更强。
科学的发展,有的时候给我们解决病痛,有的时候造成灾难,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阿司匹林:从止痛到更多功用
阿司匹林原来是止痛的,后来发现吃阿司匹林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降低,特别是血栓。而这其实原本被认为是阿司匹林的一个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造成凝血障碍。
科学家们非常聪明,利用了阿司匹林的这一“不良反应”来抗血栓。
大量的科学数据表明,阿司匹林是通过抗微炎症,减少心血管的损害。于是,科学家们就一起制定了指南:50岁的男性,55岁的女性就可以开始吃baby阿司匹林,80毫克/81毫克包装,每天一粒,可以降低结肠癌的风险30%,降低心血管的风险大约30%~40%。当然,辅助其他生活方式更有好处。
但是大家知道,每天吃一片药,容易忘了,也有心理障碍,因为这毕竟是药。而咖啡酸作用的发现给了我们另一种选择:喝咖啡就相当于抗炎,而且很愉快。
如果能证明我们喝2杯咖啡
就相当于吃1片阿司匹林的效果的话,那可能大多数人都宁愿喝咖啡,你说呢?
讲者:肖飞
欣凯集团创始人 CEO
毕业于二军大、欣凯医药创始人之一、医学博士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客座教授
《康复生命新知》杂志采编总监、上海市科技创业导师
苏州市抗炎免疫药物工程研究技术中心负责人
健身及马拉松执著爱好者
好文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