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楼记》:拆迁背后的中国现实 | 元宵福利·学吧赠书

题记:2016年的春节,返乡日记大火,社会学吧的“记录故乡”活动也正在进行(回复“故乡”查看)。在这些点滴记叙之中,有对于民俗文化的追忆,有对故乡的浪漫思绪,也有对今非昔比的怆然。故乡渐渐远了,农村渐渐远了,城市化大潮之下,我们那种寄托于故乡之上的情绪却渐渐浓了。浓淡之间,就是当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而构成这一进程的很重要活动就是:拆迁。社会学吧为您推荐书籍:《拆楼记》。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3年出版

《拆楼记》,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乔叶的首部长篇非虚构作品。乔叶亲历拆迁事件全过程,以毫不妥协的有力笔触,描绘出利益之下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真实甚至是残酷的角力,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纤毫毕现的人性标本,一份独特鲜活的社会档案。该书已成为近年来中国非虚构写作最重要的文本之一,获人民文学奖。

乔叶,女,汉族。河南省修武县人。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散文选刊》副主编。出版散文集《天使路过》等十二部,小说专著《最慢的是活着》等七部。2010年中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获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以及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一个真实的故事

乔叶编著的《拆楼记》内容介绍:“我”姐姐家所在的张庄,即将成为市高新区的组成部分,姐姐和同村人想趁着土地被征之前抢先盖楼,以获取更多的政府补偿。为帮助姐蛆脱贫致富,“我”身不由己地成了这一重大举措的参与者和背后军师。楼盖好之后,结成统一战线的十几家人家先后遭到上级部门的各种瓦解,一场巨大的较量拉锯战一样展开。在种种现实利诱或威胁面前,统一战线逐渐分崩离析,何去何从?怎么选择都令人心有不甘,结局出人意料,令人难以释怀。

一个纤毫毕现的人性样本

与既往的小说往往都好声称“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相反,它愿意承认:本故事纯属非虚构,欢迎对号入座。作品的价值在于,它讲述的不仅是事关全社会敏感神经的拆迁问题,更是集中观照中国当下社会现实的一个生动缩影,亦是呈现真实幽微人性的一个标本。与别的反映拆迁的小说不同的是,乔叶重在刻画人与人之间细腻微妙的情感变迁,她关注的是人心的向背与暗角,人性的脉络与真相。她写的是张庄,其实也是每一片中国大地;她面对的是姐姐家的拆迁,其实事关每一个你我,谁都不能置身事外。这本书,无疑就是一个纤毫毕现的人性标本,一份独特鲜活的社会档案。作者以“我”为叙述视角,作品中的“我”连工作单位都没有明确地指认,“我”最明确的叙述身份就是一个乡村之根还没有死的逃离者,一个农妇的妹妹。作者暴露的,只是这个层面的自我。此处的“我”是卑微的,但这正是作家有意选择的视角。

元宵福利 · 学吧赠书

值此元宵佳节之际,社会学吧祝各位网友元宵快乐!大吉大利!同时,你只要在本文后面留言简述您所经历的拆迁事件或者您对当下中国拆迁的看法,凡被小编纳入精选留言并按点赞次数排序前10名的均可获赠一本《拆楼记》。时间截至2月24日晚8点。感谢河南文艺出版社对本活动的支持。

(责任编辑:李晖偈)

社会学吧头条号开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