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武:罗蕙兰二三事
马连良和罗蕙兰
1961 年,罗蕙兰调入河北省京剧院为领衔主演,她扮相俊美、身段漂亮、嗓音甘甜,表演细腻。她主演的剧目有《霸王别姬》《三娘教子》《玉堂春》《贵妃醉酒》《宇宙锋》《春秋配》《武则天》《生死恨》《凤还巢》《西施》《王宝钏》《大、探、二》《奇双会》《沙家浜》等百余出。
罗蕙兰19 岁时就参加了马连良剧团,马连良先生看罗蕙兰是个成 “角儿”的坯子,便亲自搭线,将罗蕙兰推荐给梅兰芳先生。梅先生对罗蕙兰的表演非常满意,欣然答应收她为徒。1952 年孟夏,在上海马斯南路121 号(梅兰芳住宅),由马先生主持,罗蕙兰正式拜梅兰芳先生为师。入室后,先后得梅大师传授《凤还巢》《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三娘教子》等剧目。从此,罗蕙兰技艺水平大增,美名远播。在上海梅先生本来是度暑假的,很多时候不顾休息为罗蕙兰说戏,那天,他见罗蕙兰在练习《贵妃醉酒》,便不顾酷暑天热,穿上青褶子为其做示范,纠正错误的唱腔、身段。一天,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梅先生看到了罗蕙兰演出的《贵妃醉酒》,非常高兴,觉得确有几分“梅味”,后来,梅先生亲自设计图案,请人制作了两把纸扇,专门用于演出《贵妃醉酒》。后来,梅先生把他使用过的一把赠与了罗蕙兰。鼓励她“好好练功,认真演戏”。罗老师如获至宝,把这把扇子珍藏起来,只有重要场合演出《贵妃醉酒》她才肯拿出来使用。
1953 年初冬,以贺龙为团长,梅兰芳、周信芳为副团长的中国慰问团赴朝鲜慰问。马连良、程砚秋等艺术家为总团团员,年方20 岁的罗蕙兰亦在总团。她年龄虽小,心眼不少,时刻注意学戏,梅先生演戏她总是十分认真地看,每一个身段、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唱腔、每一句念白,都默默的记在心里。一有空闲时间便自己背戏,弄不明白的地方便找师父或其他老师请教,每天和这些名家在一起,学到了十分宝贵的知识,得天独厚的环境和学而不厌的精神,为她后来精湛的表演和优美的演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马连良、罗蕙兰《苏武牧羊》
50 年代初,罗蕙兰在梨园界已小有名气,当红的这些大家都看好这株小苗,1952 年19岁的罗蕙兰便被马连良看中,选进了马连良剧团。是年,马连良和罗蕙兰首次合作,在北京的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审头刺汤》,一炮打响,从此,罗蕙兰在北京梨园界有了一定的影响,成了马连良剧团的当家青衣。之后,便经常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李多奎、袁世海、马富禄等名家同台演出。罗蕙兰的名字也随着这些大家的名字一起在大江南北飞来飘去。马连良先生非常喜欢罗蕙兰的舞台表演,就连罗蕙兰这个名字也是马先生亲自取的。一次,在江苏无锡演出期间,马连良携带夫人等5 人一行乘游船观光,5 人当中就有罗蕙兰。河水不停地抽打着船帮,船头的金色浪花不停地被埋进水里。马先生见景生情,把罗蕙兰叫到跟前说:“蕙兰,你看这江水抽打着船帮,船在摇摇晃晃,我们演出《打渔杀家》摇船时是不是应该有这个感觉?表演的程式是从生活中来的。”
罗老师经常给我说马先生排戏演戏的故事。她讲:“马先生特别会启发演员的表演,经常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表演的劲头。”
谭富英、罗蕙兰《打渔杀家》
50 年代罗蕙兰与谭富英经常同台演出,演出最多的是《二进宫》《打渔杀家》。两位大家“铁嗓金喉”的演出经常是喝彩声连成片,用现在的词叫“爆棚”,叫“山崩地裂”。他们的联袂演出大多是配合默契,严丝合缝,但也有例外,罗老师演《打渔杀家》经常是与马连良先生合作,马先生演肖恩,罗老师演肖桂英,马先生唱完了“桂英儿掌稳了舵父把网撒”这一句之后,便空手做一个撒网的动作,乐队用堂鼓、大筛锣一敲,做一个“水声”这个环节就算过去了,这出戏她与马先生合作了几十遍了,可是罗老师第一次与谭富英演出这出戏时,差一点就把谭先生撂到台上了。缘何?马连良与谭富英演出的路子不一样,演出前也没有对这一段戏,当谭先生唱完“桂英儿掌稳了舵父把网撒”这一句之后,“肖桂英”还在认真的看谭先生的这个撒网的身段呢,她只见谭先生双手叉腰没有动作,心生狐疑,怎么了?这时从侧幕条传来“网、网”,罗老师低头一看,一个渔网道具在舞台边上放着,她急忙捧起“渔网”送到谭先生手中,只见谭先生将网抖开向空中一撒,这个程式非常漂亮,漂亮的表演掩盖了那一瞬间的失误,还赢来了一个喝彩声。罗老师不但与谭富英合作,还曾与谭元寿合作过,罗老师年轻时演出《拾玉镯》,谭元寿扮演傅鹏。罗蕙兰丰富的舞台经验和灵活的表演把一个聪明的孙玉娇塑造的活灵活现。
罗蕙兰、谭元寿《拾玉镯》
《大舞台》2018 -2
京剧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