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条辨八四:临床上用这栀子豉汤一个礼拜,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

7月11日

八四: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这药专门能去上焦的热,上焦就是讲肺、心。

栀子去上焦的热和石膏不同,石膏去的是实热,栀子去的是虚热,实热和虚热病人都会感觉烦躁,但是虚热的人舌苔是淡黄,实热的舌苔黄而且干燥,还有看脉的力量如果是比较无力,重按就不见了,就是虚热。

临床上看到病人有黄疸的时候,看到的是虚热,现代说的急性肝炎也可能用到栀子豆豉这药本身也会发汗,但是没有桂枝麻黄那么强,是介于补药和发表中间的药。

发汗吐下,会给病人发汗一定是有表证,汗吐下就是水已经去掉了,水去掉的同时,病人身体是很虚弱的,因为津液伤到了,如果半夜津液慢慢回来,胃口开了,吃东西就好了,就不用管他了。

有的人没有办法恢复,就变成虚烦不得眠,如果严重的时候,就会反复颠倒,就是在床上睡不着,翻来覆去,心中很懊侬,就是心中很烦闷,胃里面怪怪的,所以栀子豉汤,这个药是病后调理的药。

少气就是四肢没有力量,手脚的力量不够、加甘草进去,甘草能健脾胃,能解百毒,除去胃中坏死的食物。

若呕者,加生姜,生姜本来就是除烦止呕的,为什么不加半夏?因为这剂药是调理的,半夏是治病的,不需要用半夏那么强的药,因为胃中没有停水,发汗吐下后,津液才刚回来,还下是很足,用了半夏又会把津液去掉,所以只用生姜。

金匮中治疗妊娠、呕吐不止的干姜人参半夏丸,孕妇吐水不止,就一定要用到生半夏。

临床上用这栀子豉汤一个礼拜,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还有更好的药在后面,这只是最初期的。

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小便黄黄的、吃东西吃不下去、手脚没有力、恶心、想吐,都是肝炎的症状,所以一般身体虚的时候,一发表。发完后才会有这种现象,就用这方,所以这方是病后调理的汤剂。

因为血虚,常常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灸灸「三毛」,睡不着、虚烦的时候,魂在眼睛上面,「三毛」刚好在肝经脾经交会的地方,因为脾是生血的,肝是藏血的,灸它的时候,血马上就进入肝,魂就归肝,自然就睡了。

栀子豆豉两者皆属苦寒之品,苦可清心除烦,寒可消炎退热,且「栀子」能降血压,使脑神经宁静,「豆豉」能生水液,以滋胃阴,两者合用,成为清心宁神之良方。

虚烦不眠,大多起于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正气未复之时,「栀子豉汤」实有特效。

「栀子豉汤」,为温病汗吐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

凡温病最容易耗散阴液。阴液既伤,虽经汗或吐或下后,病邪虽解,残余之热毒往往不净,成为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失眠、心烦等证。

所以这个证是发汗吐下以后才会有的,没有发汗吐下的话,就看不到这个证。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服用发表药以后,如果吃肉类食物所产生的虚热,也会岀现这种症状。

栀子豉汤方

桅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绵裹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于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

栀子一般五钱,豆豉也是五钱,不要把豆豉煮烂掉了,所以先煮栀子。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甘草二两香豉四合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

栀子用五钱,甘草二钱,豆豉也是五钱。

这汤剂是用在病人食物中毒,吃壤肚子了以后,造成的胃肠不适,造成吐,如果因为食物引起的问题,只有吐没有下利的时候,就用栀子甘草豉汤,如果有下利,这汤剂就没有效了,就应该用葛芩连汤。

一般来说上吐下泻,一定是热证,也就发炎了。

【千金方】本方条曰:「栀子甘草豉汤方」,治食宿饭、陈羹、臭肉、宿菜而发者。

本文由公众号医经整理,版权归倪海厦老师。转载是为了传播中医文化,不会用于营利!

——完——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二)

    豆豉的药性是苦,辛,凉的,归肺经和胃经,主要功效就是解表除烦,但是豆豉的解表比起桂枝要弱得多了,只是说它有发表这功效而已,还有宣发郁热,临床上常会用到外感表证,由于豆豉发汗解表的力量比较平稳,所以,不 ...

  • 倪海厦栀子豉汤

    梔子,这药专门能去上焦的热,上焦就是讲肺.心,栀子去上焦的热和石膏不同,石膏去的是实热,子去的是虚热,实热和虚热病人都会感觉烦躁,但是虚热的人舌苔是淡黄,实热的舌苔黄而且干燥,还有看脉的力量如果是比较 ...

  • 经方:栀子甘草豉汤(虚烦不眠,呼气急促)

    栀子甘草豉汤 [原文] 栀子十四个(擘)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绵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运气临证 ▏冯献周论治湿剂上焦宣痹汤

    病机十九条谓:"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薛氏医案>:"肺主皮毛而在上,是为娇脏,形寒饮冷则伤肺.若湿热之邪郁滞于肺,则肺气壅塞不畅,宣降失职,或气逆动膈而为呃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一)

    伤寒论第76条辨:"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原文解释:发汗过后,或者是用吐法 ...

  • 上热下寒的中药方子大总结,清上温下,有效调理,再也不怕用错药

    上热下寒的问题,困扰了很多人,有的人觉得一个人又冷又热的根本没办法调理,只能听天由命.其实,通过辩证,上热下寒也不是疑难杂症.今天这篇文章就带朋友们去了解一下上热下寒以及如何用药. 所谓的上热就是指我 ...

  • 《温病条辨》:上焦宣痹汤、中焦宣痹汤

    清代名医吴鞠通,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在坊间,素有"伤寒宗仲景,温病有鞠通"之说,吴鞠通通晓温病,著有<温病条辩><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 ...

  • 经方:栀子生姜豉汤(和胃止呕)

    栀子生姜豉汤 [原文] 栀子十四个(擘) 生姜五两 香豉四合(绵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l ...

  • 经方:栀子豉汤(虚烦失眠第一方)

    栀子豉汤 [原文]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作者]张仲景 [来源]<伤寒论>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九六:临床上用人参、甘草、生姜、红枣把津液补回来

    7月28日 九六: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 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干姜三两;右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此条意味着本阳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四)

    伤寒论第71条辨: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会使津液受 ...

  • 伤寒论条辨 八卷 方有执著 陈友恭较

    伤寒论条辨 八卷 方有执著 陈友恭较

  • 《伤寒论》113方——第二十九方-栀子豉汤

    第二十九方--栀子豉汤 太阳八十九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十枚,劈  香豉四两,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鼓,煮取一升半,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 ...

  • 娄绍昆:四两拨千斤的栀子豉汤

    中医书友会第293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娄绍昆老师这则医案真是教课书式辨证指南,一个高热一周的12岁男孩,不是三阴证,不是太阳证,不是阳明证,不是柴胡证,不是麻杏石甘汤,不是苓桂术甘 ...

  • ​娄绍昆:高热一周,四两拨千斤的栀子豉汤

    ​ 导读:娄绍昆老师这则医案真是教课书式辨证指南,一个高热一周的12岁男孩,不是三阴证,不是太阳证,不是阳明证,不是柴胡证,不是麻杏石甘汤,不是苓桂术甘.五苓散.猪苓汤,不是半夏泻心,最后用了栀子豉生 ...

  • 中医名家郝万山对于《伤寒论》的病案讲解——过敏性哮喘患者,服栀子豉汤两味药痊愈

    中医名家郝万山对于<伤寒论>的病案讲解--过敏性哮喘患者,服栀子豉汤两味药痊愈] 患者患有过敏性哮喘,每年五一节发作,国庆节休止.病起于两三年前国庆节,因游行劳累后饮冷食凉所致. 现证胸闷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九四:中医认为汗血同源

    九四:「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头上陷,脉急紧,直视不眴,不得眠. 「衄家」就是经常容易流鼻血的的人,称为衄家. 由于三阳经聚会于额上,今此处易出血,已经明示三阳经血俱虚,由于发汗药物的药性都是向上向外发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四:中药里面能把浮阳降下来,最好的就是牡蛎的壳

    一二四:「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摸床:或不大便,久则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