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郑信平||当杯子端起的时候(散文)
主编:非 鱼
还有两个礼拜才十一,就接到了承仕的电话,国庆聚聚,二话不说不容搭话的那种。承仕,老同学,二十九年前的九月,我从岩瑞,他从紫湖,都是山旮旯以自己的努力,进入一中,都是害羞又胆怯的乡巴佬。其实,那届入学的我们,乡下的绝对多,因为三年前县城小学五年制换六年制,一中初中部接不上。三年后,他去了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我则到省城的一所大学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他是专业对口,工作后顺风又顺水,我则稀里糊涂,在哲学的框子里左冲右突,出不去,一路地跌跌撞撞,乃至到现在仍一头雾水,只好干了牛头不对马嘴的经济口工作。
从毛头小子脸上青春痘的害羞男孩,到现在见了女同学脸皮比县城老城墙厚的油腻大叔,近三十年的时间,眨眼就过了。还没体会到河东三十年,河西怎么怎么样呢,真是快极了。好在班上还有一大批和他一样坚持锻炼的,才让我在不时的聚会中还多少有着青春仍在,帅男靓妹永不离场的感觉。
乡下孩子朴实,没有所谓的花花肠子,你对我好,看得起我,我也回敬你微笑和尊重。其实,我们那届同学家庭出身,也即老爸老妈当官最大的,好像是吴颖丽和曾敏芳,她们的爸爸一个是工商局副局长,一个是交警队长,但她们一点都没有官宦子弟的架子,到她们家吃过饭,且多次的不在少数,关键是威严的大人物一起陪桌,平易近人得很,丝毫没有心目中如乡干部那样的动不动就威风凛凛开人家谷仓赶人家猪牛的杀气腾腾像,也许是他们自己也是农民出身有关吧。难道那些乡干部他们的祖父辈不是泥腿子?可见,还是与人有关,与各自的出身关系不太大。这就是后天的事啦。
由此,“老曾头”的外号就不知被哪个同学赐予了曾姓同学,一直叫到三十年后的现在,且有代替了原名的趋势呢。为什么?亲切。其实,班上绝大多数同学的外号,一直叫到现在,几乎都有在脑子中首现的样子,真名反倒要转个几圈才能出得来。
人说同扛过枪的战友情牢不可破,永续长存,我看,同在一中乐三亭长凳上石船边早读过,同出入于“为国育才”大门的同学情,绝对不亚于牢不可破的战友情,只不过我们的情稍含蓄点,有些婉转罢了。
如果说战友情是大江东去的咆哮直下三千里,隔岸三五里都能听到感受到,那么,我们的同学情就是三清山秀丽山谷中发源而出的涓涓细流,从小到大,你只有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甚至步入溪流之中,才能发现这清澈静止的溪流水是动的,是有温凉热度的。
它自紫湖而下,至张岭,汇聚上八仙洞而来的清泉水,成了汩汩而流,一路欢歌,吹着泡泡的小溪。它过大叶,经天梁,又吸收了一路的优秀基因,奔向圣境——三清湖而去。最终在湖中经由岁月的积淀,和阳光雨露的洗礼,又冲出堤坝,带着成熟后的稳重,下徐村,过四股桥,经十七都,成了冰为溪水玉为山母亲河的优秀主干力量。
这就是我们,也是我们同学情的实质所在。真水无香,发源于花岗岩三清山的冰溪水,没有花香伊人的袅娜,也没有激荡拍岸的雄姿,它唯有的是清澈,是一眼望到底的无私坦荡,犹如我们这些当初从山乡田野走来的腼腆少年,毫无城府,一任摩挲,尽可任意打磨。
感谢尊敬的老师们,面对流自于僻野之地的我们,他们没有丁点的鄙视,也没有任意地添油加醋,而是尽心尽职。他们将最优秀的果实,摘来送到我们的手上,让我们品尝,我们才知道了夏花之后秋收的美味。他们将最美好的心田,敞开与我们对等,让涵养丰富的知识之流,从高处的他们那,流向低处的我们,我们才有春种的可能,才有夏花的烂漫,才有秋收的丰硕,乃至现在冬尝的幸福。
手足情,是源于一母所生,但胼手砥足,皮薄茧厚,出力多了少了,没法子衡量,总是有个不确定性,也由此往往会导致阋墙之祸。但同学情,是同在教室里,灯光下的之乎者也,仅有的是考试时的竞争排名,背后更默默地努力的狠劲较量,是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好事。也许当时的心里不服,但多年后,回想起来,总不免会为当时的滑稽举止而嘿嘿。
同学,字面意即共同学习,有此经历者,方为同学。但共同学习的经历,可就多了,短期培训,长期函授,皆是。但我看,同学这么多,坐在一个教室里,同住一寝室,似是更近乎其意了。
由此,各种千奇百怪的名号,出自于同学之莲花口的,不在少数,这可与出自父母长辈口的那种为了好养(大)而起的赖痢头二狗子讨饭茅坑等媲美,且有代之而长存的架势,因为狗啊猫的只在父母亲人面前叫叫,而同学给起的大号,则是几十号人一辈子都在用的,称呼着你的,除非你发怒,绝对地不接受。但不接受也得接受,就这么大号地叫着你,全班大家都一起这么叫,所以,没有除非的时候。因为,都是同学,有个深含的情呢,管你是爵高位尊,还是腰缠万贯。
各种名号,雅的俗的,见面可直呼,但电话微信里,还是雅的好,因为,我们都是文明人嘛,被别人听去了,不好。但,若是有段时间没见面了,或是外地工作的,节假日回来了,则不光是雅俗大号咋咋呼的事啦,而是杯子见高低,端与不端的事。这前期的安排一般都由在母校一中既是老师又是领导的孝田同学全权代劳,我们乐得坐享其成,谁叫我们是同学呢。
于是,端杯吧,老同学,就像今夜样。
(2021年10月2日夜,由玉山晚上聚后回上饶,急就初稿,因为他们要求明早8点半交稿。)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郑信平,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