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老人的儿时记忆二则 || 张荣


沧桑老人的儿时记忆二则   
张荣
  
遇事应该多往好处想 
外婆驾鹤西去了,母亲特别悲痛,要我们一起到外婆家奔丧,可我死活不去,不管母亲怎么说,我都是用“不去,就是不去”来顶撞她,宁可自己一人在家,遭受那形影相吊的痛苦。甚至,在外婆出殡那天,我还是不去送她一程。母亲知道我有“马桶柄”的脾气,便叫姐姐专程回来带我,可我不去也罢,反而昂着头,板着一张臭脸,和姐姐大吵一场,使她感到很委屈,哭着离开了。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何以如此绝情?大家都不得而知。
其实,我一个人呆在家里,心情也难以平静,那“去”与“不去”的矛盾纠结,搅得我心乱如麻。外婆乐善好施,心地善良,慈祥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和每个孙子们说话,都是好声好气的,显得特别和蔼可亲。我每次跟母亲到外婆家,她不仅对我很热情,而且还让我享受“玉盘珍馐”,使我成天惦念着外婆家,只要打探到母亲有准备去外婆家的信息,我就会死盯着她,生怕“掉队”了,有时还赖在外婆家里,一住就是好几天。我想到这些往事,脑际里就会不断萦绕着走马灯般的片段——她看我喝豆奶时的那一双含笑的眼睛、给我夹菜的那只颤抖的手、像干缩的苹果一样尽是皱纹和褶子的笑脸,以及外婆高兴地笑着,伸开两只胳膊,让我投入她怀抱的情景等等。这时,我就会恨不得马上到外婆的灵堂前,痛哭一场。然而,是什么原因,使最爱到外婆家的我,却一反常态,而且态度又那么决绝呢?那是因为我太不懂事了。
我有一个表弟,他是我小姨的孩子,年纪比我小一岁,家住县城内,离姥姥家比较远,因此他很少去外婆家。在外婆去世前不久的一天,我和表弟一起跟随小姨到外婆家。外婆却改弦易辙了,把爱的重心完全转移到表弟的身上。她先拥抱表弟,然后只是摸摸我的小脸蛋。分橘子时,表弟的一个比我的大,而且外婆还帮他剥橘皮;吃饭时,外婆给表弟夹菜的次数比我多;临别时,外婆和表弟说了很多话,而且还给他两毛“记路钱”。“难道表弟穿得比我漂亮?”“难道外婆也欺贫爱富,不喜欢我了?”我想着想着,自卑感油然而生,心理完全失去平衡,感到很不爽,什么话都不说,扭头就跑。不管外婆和小姨怎么叫,我只当耳边风,义无返顾地跑回家。回到家里,我担心母亲会认为我贪吃,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只好暗自生气,并在心底里不断下决心,“我从今以后再也不到外婆家了。”原来啊,我生气了,心魔便粉墨登场了,为我导演了一出叫人哭笑不得的“绝情”戏。
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当然会知道,“小孩不谙世事,想法极端,时常有生气的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如果我当时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向母亲和盘托出,她定然不以为怪,不会指责我,而且还会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解开我心里的疙瘩。可我当时却自以为是,并没有向母亲袒露心扉以求解脱,真是傻到家了。
后来时间告诉我,我经常跟母亲到外婆家,而表弟只是偶尔到外婆家,外婆感到特别高兴,对表弟热情一点,这是人之常情,是正常之举,哪里是“外婆不喜欢我了”呢?我的想法是太自私,太小心眼了!其实,我经常到外婆家,她给我的爱,比其他表兄弟多得多,可在外婆走的时候,我竟然如此绝情,这是千不该万不该的啊!我明白了这些事理,外婆已逝多年了。世间哪有后悔药?想弥补,晚矣!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那亵渎亲情的往事,时常惩罚着我的心灵,让我后悔莫及,但却让我增添了“遇事应该多往好处想”的生存智慧。这在我的人生路上,对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起到了指南的作用。
儿歌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在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很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学习煮饭,第一次学唱歌······一个个的第一次,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我学唱的第一首儿歌,至今依然铭刻在我心里,流淌在血液中。
记得我六岁那年,生活举步维艰的母亲终于同意送我上幼儿园了。我受家庭成分地主的影响,胆小怕事,整天畏首畏尾,怕这怕那,看到其他小朋友们穿的比我漂亮,就会顾影自怜,不敢和他们玩;看到身段窈窕,貌美如花的老师,我担心她瞧不起我,不敢正眼看她······然而,自从学会了唱第一首儿歌以后,我对自己有了一点自信。
这首儿歌,意在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它的内容是,“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万能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都会做,洗衣裳呀,补袜子呀,缝纽扣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妈妈她说我是个好孩子,爸爸他也常常夸赞我,夸赞我。”歌词精练,结构简短,内容浅显,韵律优美,节奏明快,唱起来朗朗上口。我第一次学唱这么优美动听的歌,学得特别起劲,很快就会唱了,因此老师经常让我单独给小朋友们演唱。我唱完时,老师总是这么问其他小朋友,“你们说,他唱得好不好?”“好!”听到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后,老师接着又说:“他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学得快,唱得好。”我从来没有在那么多小朋友面前唱过歌,更不要说受表扬了,真的有点害羞,不知所措。不过,老师和小朋友们的肯定,给了我勇气和胆量,使我慢慢地敢于和小朋友们接触,看到老师也不会那么害怕了。
虽然,我天天曲不离口,唱得如醉如痴,但对歌词的含义却是一知半解。正当我疑惑不解时,老师的解释让我明白了,“大家都有一双很灵巧的手,什么事情都会做,如果暂时还不会的,只要学学就会了。大家的父母都很忙,今后像穿衣服、系鞋带、洗脸等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做。”从那时起,儿歌改变了我过去的生活习惯,结束了我以往每天睁开眼的第一句话,“娘,我要起床了,赶快来帮我穿衣服。”尽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万事开头难,我刚学穿衣服的时候,难免洋相百出,让人啼笑皆非,但经过不懈的努力,慢慢地学会了衣服和鞋子的脱和穿,为成天忙忙碌碌的母亲减轻了一点负担。这虽为小小的生活技能,但也可让我找到展示的平台。
那是一个冬天的上午,有个小胖子上厕所,棉裤脱不下来,怎么弄都不行,大便急得哇哇叫,如果不是我帮他解开裤带,大便肯定拉了一裤裆。这只是一件生活小事,想不到还能得到老师的赞扬,获得大家的好感,让我很开心。从此以后,在和小朋友的相处中,我经常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时老师微笑地走到我身旁,抚摸着我的头,很动情地说:“穷孩子,真懂事。”老师的关爱,就像在我的心里倒上一罐子蜜,甜滋滋的,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不难想象,我学唱的第一首儿歌,是我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启蒙老师”之一。
在“启蒙老师”的潜移默化之下,我的性格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平时怕见陌生人的我,居然也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中放声歌唱。这种好表现的性格,为我后来认真学习唱歌的态度,奠定了基础。众所周知,儿歌可以激发小孩学习语言的兴趣,对于培养他们的准确语调,使之形成良好语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随着老师教唱的儿歌越来越多,我学习普通话的读音也越来越准确,因此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常常让我来领读,从而我又多次得到了老师的点赞,自信心就更足了。
幼儿园是我的乐园。那时,老师十分重视儿歌的教学,每月都会教唱一两首。儿歌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生活常识的,有行为规范的等等,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例如,有一首儿歌的歌词是,“青菜青哦,绿葱葱哦;辣椒红哦,香得浓哦。妈妈煮饭,我提水哦;爸爸种菜,我捉虫哦。好孩子爱劳动哦,人人夸我好孩子。”它既教孩子识别一些农作物的颜色,又教他们要热爱劳动。这样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儿歌,必然深受大家的欢迎。我出身不好,哪敢奢望同学的青睐和老师的赞扬,但儿歌让我如愿以偿了。这叫我怎能忘记它们呢?六十多年过去了,还有多首儿歌,让我铭感不忘,记忆犹新。其中,我特别钟情于“启蒙老师”。
儿歌对小孩子具有启智的作用,其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前不久,我听到邻居的一个小孩子在唱,“上学苦,上学累,不如加入黑社会。好吃,好喝,好滋味,晚上还有美眉睡。”像这种“灰色”儿歌,其作者的险恶用心,不言而喻,倘若不加以取缔,必将贻害无穷,使祖国的花朵遭受严重的摧残。
作者简介:张  荣,退休教师。近几年以写回忆录来打发时间,作品有《我的陈年旧事》八十篇,以及其他散文、小说若干篇,其中有些参加过全国散文比赛获过大奖。

《当代原创散文诗歌精品选》

隆重征稿中,欢迎大家来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