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谦真人论疟疾
不谦真人年幼时得过疟疾,但很快好了,也未再发,当时的情况现在都淡忘了,不记得是否治疗过。
疟疾似乎是种很可怕的疾病,严重者可能会要命,在非洲,疟疾夺走了很多生命。
疟疾俗称打摆子,先是恶寒发抖,几十分钟后出现高热,数小时后热退,有汗出,并可能有各种不适症状,如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烦躁头痛等。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有间日疟,有三日疟,有恶性疟等,是感染的疟原虫类型不同而其发育周期不同所致。
在我国古代,将寒热往来称为疟,这是一种广义的认识,包括而不止于现代意义的疟疾,譬如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说文解字》将疟注解为“热寒休作”。
我国古代的医学家早已经认识到疟疾的特异性,譬如说,《金匮要略方论》中就有专门治疗疟疾的药方,并且将疟疾分为疟母,瘅疟,温疟,牡疟,劳疟等类,这些都是指现代意义的疟疾。
疟疾是种奇怪的疾病,会先恶寒,再发热,而且恶寒严重者,发热也会严重,为什么会这样呢?
疟原虫孢子最初寄生在肝细胞中发育,数天后肝细胞破裂,裂殖体再进入红细胞寄生,两三天为一个发育周期,故有间日疟,三日疟等。
显然,疟原虫影响红细胞功能,而血聚于阴,故当红细胞受损时,先阴热而内寒,因此会出现先恶寒,几十分钟后再发热的病像,这是阴热起之过程。
虽然阴热而制阳,但阳未伤,这与伤寒不同,故阳与阴争,数小时后阳热起而阴热解,故汗出热退。若疟疾长期不愈而反复发作,就是《金匮要略方论》中所谓的疟母,后果不良。
所谓厥深热亦深,疟疾的恶寒重则发热亦重,道理是一样的。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病有六不治……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疟疾也是阴阳并之病,故而难治。
治疟疾,可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基本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