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谱序0001)【明】宋濂《平阳林氏祠学记》(温州平阳盖竹)
(明)宋濂《文宪集》 卷二
平阳林氏祠学记①
(明)宋濂②
礼之由生,非天作而地设,制之者人也。太古③无事之时,固未有所谓礼。礼之立,起于人情之变,如洪木之溃,制礼者犹禹治水,然左瀹④而右疏,排险而导下,惟适水之性使各顺其道而已,不可以一法拘也。水势有古今之殊,苟执禹之遗法而治千载以下之水,则不合者多矣,奚可乎哉?《传》曰“三王不同礼” ⑤,言因时而变也。古者墓无祠,庶人惟祭其祢⑥,礼也。至汉,尝祠墓矣,祭尝及高祖矣,不可谓之非礼也。
今平阳盖竹之林氏,立祠于其始迁之祖之墓而祭之,乌得谓之非礼乎?时不同,礼亦不同。礼虽不同,而其因人情而立教⑦者未尝不同也。
初,林氏之居盖竹,自名箴者始,箴卒葬于华盖山,子孙至今数百家散处乡闾,服⑧微情弛者久矣。其十二世孙,元阳江县尹淳,惧其愈远而不知所自出也,欲立祠于墓而未果。淳卒,其子今刑部主事升⑨遂作祠奉之主,朔望必谒,岁时必祭,皆率一族之人以从事。祠后为斋曰“思孝”,以会其族人。复立祠于左偏,祀晦庵朱子⑩之像,以其先宋吏部侍郎拱辰11知信州、千之12知南剑州、起鳌13及其父 阳江君配。即祠之前为学,聘乡人之贤者为师,使族人子弟就学焉。凡其所为,未必皆合于古而余独有取者,以其得礼之意也。礼之目以千百数,求其意不过禁邪止慝14、道人以善而已。人情之变也,无礼以治之,虽日刑千人而不足教之;以礼可以使之立化于俎豆间。岂刑罚之威不若俎豆哉?制之以其所畏,不若因其所易知而教之之为速也。夫以既远久疏之族,有贫富弱强之殊,苟提其耳授以法令使无相乖背,必有不可正者。今也立一祠于始迁祖之墓,率族人以祭,疏者可以复亲,远者可以不散,富强者必不敢以是私其身,而贫弱者必有所仰济矣,其族宁有坏乎?况于有学以为之教,有先贤之祠以为之则,其为族人虑者可谓备矣。林之嗣人祭于祠、学于学,而能修其身、睦其亲者,善为人后者也。苟不能过于他族之人,岂不负升之望哉?
升,字若高,敏事有才能,故其所为能合于礼。其徵记于余也,遂推其意,使归而刻焉。
【注释】
①见《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林姓部·第三百六十卷·艺文》。
按,“平阳盖竹”即今浙江平阳麻步镇盖竹村。
本文乃明初名臣宋濂之作。“盖竹林姓”之十二世孙阳江县尹林惇,“欲立祠于墓而未果”。其子刑部主事林升完成父愿,作祠祭祀先人。本文乃祠堂完工之后,林升向宋濂所求而得。
本文以崇“礼”落笔,认为人无礼不成材,族无礼不兴盛。而世易时移,“礼”的表现形式定会有变化。即“时不同,礼亦不同。礼虽不同,而其因人情而立教者未尝不同也”。然后指出林升之创建宗祠,也是崇尚古礼的结果。作者认为,林升此举“能修其身、睦其亲者,善为人后者也”,必能使宗族强盛无比。
所以,本文乃研究“盖竹林姓”的重要史料之一。
盖竹是旧平阳县一个以盖竹山为名的古村落,在古人诗文、志谱中屡有所见。如朱熹曾写过《过盖竹二首》。朱熹来盖竹,与盖竹林氏不无关系。据周喟《南雁荡山志》载:“林氏在平阳不一族,而泗溪、盖竹二林氏读书山中,往往见于前《志》焉。盖竹之林氏,自名箴者起,箴卒葬华盖山(今名尖山,在和尚垟)(林注:见此“华盖”非彼“华盖”一文)。林拱辰、林千之、林起鳌皆其裔。元、明时,子孙散处乡闾数百家,林升于祠前为学,聘乡人之贤者为师,使族人弟子受学焉。”
盖竹林姓,世居平阳偏远的山区,却是书香之家。宋时有多人在朝廷做官。如,林拱辰,字岩起,居平阳盖竹,宋淳熙八年(1181)武进士,后换文(进士),历任太府丞、吏部侍郎、杨州、婺州知府等。其弟林应辰,字渭起,淳熙五年(1178)进士,监尚书六部门,著有《易说》、《龙岗楚辞说》、《离骚章分段释》等书。其后人林千之(1228—?),字起岩,居盖竹,南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武进士,后换文于开庆元年(1259)登进士第,曾任南康军江阴教授、连江丞、国子正、嘉兴通判、枢密院编修等职,宋亡,隐居盖竹山。方志上,有名有传的,光在宋朝,还有林熙载、林槱、林应龙、林起鳌等,不可胜数。王十朋、张天英均到过盖竹,并留有诗。这与林氏子孙,官贵学显,交游广达有关。
麻步镇至今还有盖竹村。位于岱山(岱口—山门)公路东北的虎头山麓。但据黑白岩、华盖峰、盖竹潭的位置推算,宋时的古盖竹,应该在沿口为是。现在的盖竹村,在800年前的南宋时代,还侵于横阳江中。因距今盖竹村西北一公里;沿口村约500步,有埠头村(今亦名埠头),相传古时横阳江经此,江边筑有江埠而得名。村中还有林氏古祠堂。
②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浙江金华人。曾任江南儒学提举,主管教育,讲经东宫,官至翰林学士。少习经史,洪武间为明朝制定了许多礼乐制度,有“开国文臣之首”之美誉。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诏令儒臣纂修《元史》,任命宋濂为总裁。晚年生活动荡,因长孙宋慎被列入胡惟庸党,受牵连被谪往四川茂州,中途生病,在夔州去世。著有《宋学士全集》。
宋濂有关林氏的文章,参见链接:
【明】宋濂《元故累赠奉训大夫温州路瑞安州知州进飞骑尉追封乐清县男林府君墓铭》(瑞安 林邦福)
【明】宋濂《国清林氏重建先祠堂记》(莆田)
【明】宋濂《丽水二贤母墓碣铭》(丽水 林定老母 祖母)
【明】宋濂《宁海林贞妇方氏墓志铭(有序)》(浙江宁海 方友弟)
③ 太古:远古,上古。
④ 瀹(yuè):疏通水道,使水流通畅。《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
⑤ 按,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⑥ 祢(mí):古代对已在宗庙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称谓。
⑦ 立教:树立教化,进行教导。《韩诗外传》卷八:“学校庠序以立教,事老养孤以化民。”
⑧ 服:服丧。《风俗通·十反》:“三年服阙。”又如:服满(服丧期满);服制(服丧制度);服除(服丧期满);服假(丧假)。
⑨ 林升(?—1393),平阳盖竹人,阳江县尹林淳之子,明洪武五年(1372)由荐入仕,官至刑部主事、四川左参政。1393年,在蓝党之狱案中被处死。
⑩ 晦庵朱子: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南宋理学家、教育家。
参见链接:宋绍兴18年进士录(1148)王佐榜(朱熹同榜)
林用中--朱熹的高足与“畏友”(福建古田)
11 林拱辰,字岩起,居平阳盖竹。宋淳熙八年(1181)武进士,后换文(进士),历任太府丞、吏部侍郎、杨州、婺州知府等。
见链接:平阳盖竹林氏-林拱辰、林起鳌、林千之、朱熹及林升
12 林千之,字能一,号云根,平阳人。理宗开庆元年(1259)进士,历南康、江阴教授,连江丞,判嘉兴。入为枢密院编修,出知信州。秩满归里,宋亡,以翰墨自娱。有《云根痴庵集》,已佚。事见清乾隆《平阳县志》卷一六、民国《平阳县志》卷二八。
见链接:【宋】林千之《寿安桥记》(平阳水头)
13 林起鳌,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民族爱国英雄,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麻步镇盖竹村人,是福建省长乐市文武砂镇洽屿村林氏村民始迁祖。初字孟连,号水轩,后改字仁溥,号介周。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进士,历任仁和知县、兵部郎中(刑部郎中)、朝请大夫、南剑知州。南宋端宗年间,林起鳌奋力抵抗元兵入侵。1276年,时任南剑知州的林起鳌和张世杰一起迎立端宗皇帝称帝于福州,举起了抗元的大旗,使全国的抗元斗争有了坚强的核心。直战至弹尽粮绝,只得就地隐居于古海道边上的洽屿村,成为洽屿村林氏村民的始祖。
见链接:隐在洽屿七百年一生英雄人不知——记平阳抗元英雄林起鳌
14慝(tè):奸邪,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