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招宝山碑林上的英雄史诗,见证了镇海英勇的抗战史!
碑刻是中国古达一种常见的文化载体,它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承载了丰富的社会信息,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招宝山威远城中就有这么一处明清碑林,是招宝山抗战史的重要佐证!
据文献记载,招宝山原有石碑约有40方,可惜在“文革”中,大部石碑均被毁坏,现存碑刻只剩十一方,其中明代五方,清代六方,高2至2.4米,宽1至1.2米。这些仅存的石碑如同一个个饱经风霜的海天卫士,静静伫立在威远城上,供后人凭吊瞻拜。
石碑介绍
“海天清晏(yan)”碑,由钦差督抚都御史苏茂相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夏书;
“撑半壁天”碑,由镇浙都督何斌臣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书;
“擎天鳌柱” 碑,由镇守浙江太保左都督郭钦于天启七年(1627年)题;
“天开图画”碑,由总镇两浙太子少保杜弘域于明崇帧十四年(1641年)题;
“海天雄镇”碑,由宁绍台道周彦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冬书;
“永清四海”碑,由浙江提督欧阳利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仲夏书;
碑刻的意义
碑刻中有赞誉招宝山在海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有官员到招宝山视察军事形势时所题的词;也有战斗胜利后的挥笔洒墨……
这些记录招宝山“抗战史”的石碑,成为意义非凡的文化象征,它们连同招宝山的威远城、月城,安远炮台;镇海城关的吴杰故居,梓荫山吴公纪功碑亭,泮池──裕谦殉难处,“钩金圹”──英军登陆处,甬江东岸的金鸡山瞭望台、靖远炮台、平远炮台;笠山的宏远炮台,小港的镇远炮台、戚家山营垒等珍贵遗址编为镇海口海防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漫行在威远城幽谧的林间小道,繁花已落、岁月斑驳,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历史的轮廓,而石碑上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见,这些碑刻成为了招宝山历史变迁重要的见证者,也给予后人无尽的启示和激励。
石碑使英雄的历史得到永存,这样的历史记忆是铸就我们民族之魂的重要源泉和基因,如今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有这样的历史记忆去照亮民族前行的方向……
商务合作:15168154280/1350588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