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四季养生食疗宝典』冬季养生篇六、大寒冻下巴,喝粥暖人心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冷,但仍处于寒冷时期。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清代《真州竹枝词引》记载:“腌肉鸡鱼鸭,日,年肴,煮以迎岁……”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进入了“冬三月”的农闲季节,而随着大寒的到来冬季农闲接近尾声,在准备腌鱼、腊肉之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们的身、心状态也应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加以调整。 《灵枢·本神》日:“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借此之节气,重笔女士调养之法。
《素问·上古天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经文阐述了女子生长、发育、衰老的规律,并认识到肾气、天癸在性功能的成熟与衰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前人认为,女子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如月经、妊娠、产育、哺乳都与血的关系十分密切,《校注妇人良方》日:“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血海。”可见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不无道理。而血的充盈主要取决于肝、脾、肾的功能旺盛,肝为藏血之脏,脾为生血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是为“月经之本”,而精血充足,经、孕、产、乳才会正常。妇女的另一特点是情绪易于波动,每遇思、恋、憎、爱、妒、忧情绪往往不能自制。《校注妇人良方》指出:“积想在心,思虑过度,多致劳损。……盖忧愁思虑则伤心,而血逆竭,神色失散,月经先闭。……若五脏伤遍则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持,庶可保生”,由此可见,情志因素对妇女的影响极大。这里告诫大家在“经前”和“经期”都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过度。否则,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逆乱,加重“经期”不适,导致月经失调、闭经等症。另外,月经期应适当活动有利于气血调畅。
更年期的妇女(45~50岁进入更年期)生理机能由旺盛转为衰退乃至丧失,按中医理论,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惫,导致阴阳失调而症见头昏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抑郁焦虑,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如果调摄适当,就能避免或减轻症状,缩短反应时间。所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排除紧张恐惧、消极焦虑的心理障碍,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选择适当的方式怡情养性,保持乐观性是平安度过更年期的关键。这也是历代医家对妇女养生所提出“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原因。
1.起居生活:早晚少出门,外出增衣物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空气干燥,雨雪较少,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出一种持续“晴冷”的态势。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在此节气中尤其要注意保暖,早晚要少出门,避免感冒。早上应尽可能晚起,中午或下午可到户外活动一个小时左右,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最好戴上口罩、帽子、围巾。
此节气一般以晴为主。所以,要注意利用阳光来保养身体。
冬季寒冷易使人患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此节气的天气特点除了寒冷外,空气也比较干燥,白天的平均相对湿度一般低于50%,加之室内采暖,居室内的湿度常常只有30%左右,这种干燥的气候会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所以,注意保暖的同时,也要关注身边的湿度,早晚要多开窗通气(因早晚室外湿度相对较高),室内取暖时也要注意在地板上洒点水,或是晾一些湿毛巾之类的东西,以增加空气湿度。
2.食疗养生,补虚养阴
大寒,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时节,气温很低,人们应固护精气,滋养阳气,将精气内蕴于肾,化生气血津液, 促进脏腑生理功能。大寒时节的进补食谱如下:
鹿茸酒
[原料]鹿茸3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鹿茸装入纱袋内,扎紧口,放入盛有白酒的瓶或罐中,密封,浸泡7天即可。
[功效]补肾壮阳。
[禁忌]素体阳盛者、阴虚阳亢者忌饮。
对虾酒
[原料]对虾1~2对,白酒500克。
[制作]将大对虾洗净,放人盛有白酒的瓶中,浸泡1星期即可。
[功效]补肾壮阳。
[禁忌]动风者、发疥疮者禁饮用。
乌鸡酒
[原料]乌鸡1只,白酒2500克。
[制作]将乌鸡宰杀干净,放水锅中与白酒同煮,待酒煮至剩一半,即将酒和乌鸡装入瓶或罐中即成。
[功效]滋补肝肾。
海马酒
[原料]海马1对,白酒500克。
[制作]将海马洗净,放人盛有白酒的瓶中,浸泡半月即可。
[功效]温肾壮阳,活血祛瘀,散结消肿。
菟丝子酒
[原料]菟丝子30克,五味子30克,白酒500毫升(或米酒)。
[制作]将菟丝子、五味子装布袋,置净器中,用白酒浸泡,7天后弃药渣饮用。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板栗酒
[原料]板栗500克,白酒1500毫升。
[制作]洗净板栗,逐个切口,放人白酒中浸泡,7天后饮用。
[功效]滋补心脾,补肾助阳。
山药羊肉汤
[原料]羊肉500克,山药150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适量。
[制作]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用刀拍破备用;淮山片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他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制作]当归、生姜清水洗净顺切大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备用。砂锅内放人适量清水,将羊肉下人锅内,再下当归和姜片,在武火(大火)上烧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小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取出当归、姜片,喝汤食肉。
[功效]温中,补血,散寒。
黑芝麻粥
[原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制作]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人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
牛奶粥:
[原料]牛奶半斤,粳米100克。
[制作]粳米淘洗干净,放人锅内倒人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人牛奶,继续煮至成粥。
[功效]润肺通肠,补虚养血。
白果萝卜粥
[原料]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制作]萝卜洗净切丝,放人热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 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人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功效]固肾补肺,止咳平喘。
百枣莲子银杏粥
[原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至粥稠时加人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冰糖麻雀
[原料]麻雀1~2只,冰糖适量。
[制作]将麻雀宰杀干净,与冰糖放人大碗内,,隔水炖2~3小时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温阳补肾。
[禁忌]因雀肉性热,阳盛之体,有内热之人忌食。雀不与李、酱、白术同食。
虫草炖鹌鹑
[原料]冬虫夏草8条,鹌鹑4只,姜、葱、盐、胡椒粉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先将鹌鹑宰杀干净,然后分别将冬虫夏草放入4只鹌鹑的肚内,再放入姜、葱及调味品,用线扎紧,隔水炖30分钟左右,用筷子易插透鹌鹑即可。
[功效]补肾滋肺,强壮身体。
姜桂炖猪肚
[原料]猪肚1个,生姜10~15克,肉桂3~5克,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加入生姜片、肉桂及调味品,隔水炖至猪肚软熟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温中散寒。
[禁忌]素体热盛之人忌食用。
花生煲猪爪
[原料]猪爪500克,花生米适量,盐、南腐乳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先将猪爪洗净开边,油锅烧热后将生姜爆香,放人猪爪,加入南腐乳,炒匀,然后加适量水,加入花生,加入调味品,慢火煲2小时左右,待猪爪软熟即可。
[功效]滋补阴液,补益气血。
[禁忌]腹泻者少食用。
归参炖乌鸡
[原料]当归20克,党参30~50克,乌鸡1只,生姜、葱、盐、料酒 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先将乌鸡宰杀干净,然后与当归、党参及适量调味品同放人
炖盅内,隔水炖1~2小时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补益脾肺,补血生津。
红杞三七鸡
[原料]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鸡1只,姜20克,葱30克,绍酒30克,胡椒、味精适量。
[制作]活鸡宰杀后处理干净,枸杞子洗净,三七4克研末,6克润软切片,生姜切大片,葱切段备用。鸡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淋干水分,然后把枸杞子、三七片、姜片、葱段塞人鸡腹内,把鸡放人气锅内,注入少量清汤,下胡椒粉、绍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鸡脯上,盖好锅盖,沸水旺火上笼蒸2小时左右,出锅时加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补虚益血。(其性温和,老年人及久病体虚,月经、产后血虚者均可食用。)
糖醋胡萝卜丝
[原料]胡萝卜半斤,姜、糖、醋、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制作]胡萝卜洗净切丝,生姜切丝备用。炒锅烧热放油(热锅凉油)随即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倒入胡萝卜丝,煸炒2分钟后放醋、糖继续煸炒至八成熟,加入盐至菜熟后入味精调味,盛盘即可。
[功效]下气补中,利胸膈,调肠胃,安五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胡萝卜中含有“琥珀酸钾盐”,是降低血压的有效成分,高血压患者也可榨汁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