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岭南医学    潘名熊的许琴书屋医略

十二、岭南医学

宋元以前医学 古代岭南开发迟于中原,医学的发展长期停留于落后状态。南越先民有病,多不服药,而以巫为医,求神鬼庇护,或以简单的砭石、灸法治疗。秦平岭南后,中原医药开始传入岭南。秦汉时期,有郑安期(安期生)等一批方士聚于罗浮山、白云山等地采药炼丹。广州西汉古墓出土有朱砂和煎药用的铜蒸炉;南越王墓出土有捣药工具、五色药石、中草药、中药丸等。

六朝时期,由于大量移民南迁,许多医家流寓岭南,岭南医学初步发展,出现了治疗热带寄生虫病的支法存、治疗脚气病的仰道人、治疗传染病的葛洪、以艾灸治赘肬的鲍姑等著名医家。支法存的《申苏方》、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和《抱朴方·内篇》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医学著作。入粤官员不少通医术,推动了岭南医学的发展。唐末南汉时期,轩辗述谪居岭南,著《宝脏畅微论》,“医学争宝之”。宋代,南海人陈昭遇是第一位有全国声誉的广东名医,奉旨参与编篡《太平圣惠方》。海阳(今潮安县)人刘盼的《幼幼新书》,是中医儿科古籍收方最多的一部方书,世称古代儿科大全,成为南宋太医必读的专著。宋元间,游宦岭南者往往通医术,为推广医药作出贡献。南游岭南的释继洪著《岭南卫生方》,对治疗岭南传染病有独到见解。

[插图]

葛洪《肘后备急方》

明清医学 明清时期,岭南医学加快发展,医疗机构发展,著名医家增多,医学著作大量出版,医学流派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至清末民初,历代岭南医家有953人,其中宋元及之前30人,明代44人,清代429人,民国初年450人。明清时期,科举出身的儒而通医者达到125人,当时有“未有不读书而精医者”之说。这一时期仅广州地区便涌现名医80多人。众多医家在分科上各有成就,

如何克谏、赵寅谷、肖步丹、胡真的青草药治疗,刘渊、谢宣卿、黄岩、何梦瑶、郭治的内科综合治疗,

麦乃求、陈焕棠、陈伯坛、黎庇留的伤寒类治疗,

潘名熊、陈任枚、刘赤选的温病瘟疫治疗,

何竹林、蔡忠、管镇乾的骨伤治疗,

何守愚、吕楚白、谢泽霖的妇科治疗,

陈复正、程康圃、杨鹤龄的儿科治疗,均名重一时。在学术上形成了不同流派。

主要有:

岭南近代经方派,以麦乃求、陈焕棠和“伤寒四大家”(陈伯坛、黎庇留、课彤晖、易巨荪)为代表,结合岭南地区条件,注重医疗实践的有效性;

岭南温病学派,以潘名熊、陈任枚、刘赤选为代表,结合岭南气候、人体特征,在临床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叶天士为代表的温病学派理论;

岭南汇通学派,以邱熺、陈定泰、陈珍阁、朱沛文、郑观应、梁章龙等为代表,重实践,务求实,主张学习西医,提倡医学维新。不同医学流派的涌现,促使岭南医学走向繁荣。岭南医家总结医疗实践,撰写了大量的医籍。至清末民初不完全统计,历代广东中医药著作达408部,大多出自明清以后,其中清代就有230部。明代丘濬所著《本草格式》《群书抄方》是著名医籍。

清代有何梦瑶的《医碥》,邱熺的《引痘略》,陈伯坛的《读过金匮》,潘名熊的《许琴书屋医略》,何克谏的《生草药性备要》,肖步丹的《岭南采药录》,朱沛文的《华洋脏象约篡》等。岭南特殊的气候环境,造成了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如具有清热解毒、清暑去湿功能的广东凉茶。由于配方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凉茶,知名的有王老吉、廿四昧、五花茶、沙溪凉茶等。王老吉创于百余年前的清道光年间。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州市内的凉茶店复兴,总数不低于700家。

近代医学 近代,岭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和港澳为最早传入西方医学的地区。清嘉庆十年(1805)英国医生皮尔逊将牛痘接种技术传入广州,逐渐向全国推广。嘉庆二十五年(1820)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开设诊所。道光十五年(1835)美国传教士伯驾、郭富枢、神治文在广州十三行豆栏街开设眼科局,都是中国最早开办的西医机构。同治五年(1866)广州开办最早的精神病院惠爱医院。光绪二十五年(1899)广州柔济医院首倡新法接生。清末,岭南各地包括香港、澳门、广东等地建立数量较多的教会医院和其他西医机构。道光二十六年(1846)黄宽赴美、英留学,成为中国第一位留学欧美学习西医的学者和第一位医学博士,中国第一位应用消毒、麻醉和规范程式进行手术的主刀医师,当时17名海关医生中唯一的中国人,为西医在岭南的传播作出贡献。在广州,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现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中医学术团体广东医学求益社,光绪三十三年(1907)出现了首间由中国人自办的西医医院广东光华医院(今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之一),出现了中西医并存的局面。

当代医学

新中国成立后,岭南医学更加发展。中医学方面,成立了专门的中医学院校和中医院。广州中医院药大学是全国成立最早的4所中医院校之一。中医理论研究获得许多成果,

著名中医师有黄省三、罗元恺、邓铁涛、欧明、黄耀燊、黎云卿、黎楚星、何竹林、李国桥、梁剑波等。西医学方面,在基础医学、临床病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等领域取得新成就。心血管病、肿瘤病、呼吸疾病、眼科病、老年病等的防治和研究都居全国前列。

陈心陶、黎秉琨为消灭血吸虫病作出杰出贡献。

著名医生如梁伯强、秦光煜、汤泽光、谢志光、陈国桢、陈耀真、毛文书、钟世藩、张梦石、梁毅文、林树模、白施恩、姚碧澄、钟南山、罗征祥等,在各自医学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