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珊 孙妮:对诺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的研究述评
按:据诺贝尔文学奖官网最新消息,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由73岁的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摘得。获奖理由是“因为他对殖民主义文学写作的影响,对难民在不同文化大陆之间的鸿沟中的命运毫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地渗透”。这位作家虽没有中文译作的单行本出版,但有短篇小说被作为文集翻译。
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是坦桑尼亚小说家,用英语写作,常驻英国。他最著名的小说是《天堂》(1994 年)、《荒漠》(2005 年)和《海边》(2001 年),多次入围布克奖。1980 年至 1982 年,古尔纳在尼日利亚巴耶罗大学卡诺分校任教。1982 年,他搬到肯特大学,在那里获得博士学位。他现在是英语系的教授和研究生课程主任。他的主要学术兴趣是后殖民写作和与殖民主义相关的话语,尤其是与非洲、加勒比和印度有关的话语。他编辑了两卷关于非洲写作的论文,发表了许多当代后殖民作家的文章,自 1987 年以来,他一直担任 Wasafiri 杂志的特约编辑。
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Abdulrazak Gurnah,1948-)是一名非洲裔英国移民作家。1948年,格尔纳出生于非洲东海岸的桑给巴尔岛,母语是斯瓦西里语,20岁前往英国求学,现任教于英国的肯特大学,并担任英国著名文学期刊《旅行者》(Wasafiri)的副主编。格尔纳结合自身经历,创作了一系列以殖民前后的东非和英国为背景的作品,聚焦于身份认同、社会破碎、种族冲突、性别压迫及历史书写等主题。格尔纳作品中的人物大多会创造一种新身份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却仍旧深陷于现实生活和过去经历的纠葛之中,力求寻找一种平衡感。胡恩苏认为格尔纳为21世纪非洲文学做出了两个重要的贡献:“第一个贡献是他向读者展示非洲移民问题的方式,他认为移民问题应被作为定义非洲人的重要参考因素。第二个贡献是建构和理解家族社区历史是有意义的。”[1]
格尔纳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共出版了八部小说,包括《离别的记忆》、《朝圣者之路》、《多蒂》、《天堂》、《令人羡慕的宁静》、《海边》、《抛弃》和《最后的礼物》。此外,格尔纳还主编了两卷《非洲文学论文集》,出版了《剑桥萨尔曼拉什迪研究指南》。其中,格尔纳将六部小说的背景设置在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区,读者可以此为起点探寻格尔纳笔下的东非故事。斯坦纳认为,“格尔纳将小说设置在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背景之下,结合关系空间,尝试重新定义“非洲”,这种关系空间不再受排除异己的错位政治和因民族主义及种族主义产生的暴力束缚”[ 2]。
一、国外格尔纳研究现状、
国外对格尔纳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迄今为止,根据Ebsco和Jstor外文数据库、国家图书馆、知网、超星发现系统及互联网等,检索出相关著作共有5部、期刊文章50多篇、书评6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1篇及访谈多篇。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关于格尔纳及其作品的书评共有60余篇,其中《抛弃》的书评14篇、《令人羡慕的宁静》的书评13篇、《海边》的书评10篇、《天堂》的书评9篇、《离别的记忆》的书评6篇、《最后的礼物》的书评5篇、《非洲文学论文集》的书评5篇以及《多蒂》的书评1篇。这些书评一般是紧随着格尔纳作品的出版而发表的,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现象越明显,尤其是在《抛弃》和《海边》出版的时候,可见格尔纳的作品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以及学者的关注。
最早研究格尔纳的著作是2009年约佩·纳艾曼(Jopi Nyman)的《当代离散小说中的家园、身份及流动性》,通过对比格尔纳的《海边》、本杰明·泽凡尼的《难民男孩》和卡里尔·菲利普斯的《远岸》,探讨了当代非洲小说中的被迫难民问题。纳艾曼认为,“格尔纳和泽凡尼的这两部作品皆指出了在异国他乡通过提高国际身份重建家园的可能性,难民可以在英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并满足像阿伟塔·布拉哈提出的那种对家园的渴望”[3]128。文中更详细探讨了在整体文化和政治差异下,《海边》中难民身份对于英国和欧洲文化等级的破坏。2010年,尚缇·摩尔赛(Shanti Moorthy)和阿什拉夫·贾马尔(Ashraf Jarmal)共同编辑了《印度洋研究——文化、社会、政治视角》,其中《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和沿海世界主义》一文不仅探讨了印度洋学界对于世界主义的新观点,而且探讨了格尔纳如何回应和质疑印度洋学者对其作品的论述。“格尔纳的作品促使学者们能像世界主义者那样更细致地阅读和质疑他们所处的社会”[4]73。尚缇·摩尔赛认为,格尔纳的小说让读者确信东非沿海地区在欧洲殖民之前的确是具有世界性的,而且和平共处是文明乌托邦的标志。2011年伊芒德·密莫塔哈瑞(Emand Mirmotahari)的《东非小说中的伊斯兰教》出版,该书共分为六个单元,前三个单元研究格尔纳的小说。第一单元论述格尔纳《天堂》的前殖民性。认为《天堂》描述了东非在英国殖民之前也是一个多种族、多语言和跨文化的社会,格尔纳在小说中思考了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关系,阐明了非洲人对于殖民和被殖民的理解。第二单元论述格尔纳的《令人羡慕的宁静》和《海边》,认为通过扩大传统地理版图,给了读者理解“非洲离散文学”的全新视角。第三单元论述的是格尔纳的《离别的记忆》和《朝圣者之路》。作者审视了以流放经历为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尤其是身在英国的东非穆斯林的流放经历。2013年,缇娜·斯坦纳(Tina Steiner)和玛利亚·奥劳森(Maria Olaussen)编辑了《多种多样的批评视角:论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该论文集囊括了约佩·纳艾曼、西蒙·莱维斯(Simon Lewis)等著名学者研究格尔纳其人其作的多个视角,弥补了格尔纳研究,尤其是针对其作品研究的不足。研究视角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下的抑郁概念研究、黑人民族性及种族内外关系研究、空间表达视角以及沉默话语视角等。另外,论文集后还附有2012年9月格尔纳在肯特大学接受采访的访谈录,这份访谈打破了格尔纳学术研究的障碍,架起了学术研究和访谈研究的桥梁。国外对格尔纳及其作品的研究著作主要从移民视角、后殖民视角、离散视角、世界主义视角等进行评述。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外的格尔纳相关学术论文有50多篇,涉及的研究视角与著作多有重合,但也有创新之处,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同性恋研究视角。2013年由凯特·霍尔登(Kate Houlden)在《非洲英语研究》发表《“换种方式”: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小说中的同性欲望》,经过对《天堂》和《海边》的文本细读,霍尔登发现一种饱经风霜的老男人狩猎单纯无知的年轻男孩的模式,并且指出格尔纳强调了贸易和殖民在东非性经济中的腐蚀影响。同时,“和僵硬的性别模式一样,种族歧视也是极其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甚至会导致社会腐败现象发生”[5]。2014年,卡马尼·卡伊加伊(Kimani Kaigai)在《东非文学和文化研究》上发表《性别,权力和犯罪: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的<离别的记忆>中对同性恋的恐惧》,探讨格尔纳是如何处理被认为是犯罪的同性性行为以及如何解释这种行为蕴含着权力滥用问题,并且也探讨了格尔纳如何为同性行为发言呐喊。
第二,难民研究视角。锡西·海尔弗(Sissy Helff)2009年在《联邦文学杂志》上发表《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的〈海边〉中非法离散者和非洲难民》一文,再现了格尔纳著名小说《海边》中的非洲难民和非法离散者的苦难生活,文章运用了考斯的非法离散者概念和德里达对无条件好客概念的解释。2015年,露辛达·纽恩斯(Lucinda Newns)在《后殖民写作期刊》上发表了《无家可归者和难民: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的<海边>中的错位》。纽恩斯认为格尔纳《海边》中的人物代表了一群像萨勒·奥马尔一样刻有历史印记的人,格尔纳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房产及房中的物品,这种描写给读者一种故事中的人物有了归属感的感觉,也提出了对于错位审美的新挑战。
第三,对比研究视角。缇娜·斯坦纳(Tina Steiner)的《模仿还是翻译?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令人羡慕的宁静>和<海边>中讲故事模式和移民身份》收录在2009年出版的《译人和译本———当代非洲小说中的语言和移民》(TranslatedPeople,Translated Texts-Languageand MigrationinCon-temporaryAfrican Literature)中,作者运用文化和翻译理论,对比格尔纳《令人羡慕的宁静》和《海边》中运用的讲故事的散漫模式,探讨移民和翻译的关系。莫里斯·弗兰克·奥康纳(Maurice Frank O'Con-nor)2007年发表在《欧非研究杂志》(AFROEUROPA:Revistade EstudiosAfroeuropeos)的“书写记忆: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和本·奥科瑞作品中的离散话语”(Writing from Memory:The Diasporic Discourseof Abdulrazak Gurnahand BenOkri)一文对比了格尔纳和本·奥科瑞的作品,指出这两位拥有双重复杂背景的非洲作家将西方的书写形式与非洲认识论相结合创造出多样性文本,挑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空间视角,更创造出了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的作品。2014年安妮·阿居鲁·奥康古阿(Anne Ajulu-Okungua)发表在《东非文学和文化研究》上的《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多蒂>和<朝圣者之路>中饮食文化的权力性与社会性》,通过探讨饮食和文学的关系,提出格尔纳的《多蒂》和《朝圣者之路》两部小说创造出新的方法来重新认识关系建构以及如何在陌生空间沟通差异。法齐娅·穆斯塔法(FawziaMustafa)2015年发表在《二十世纪文学》上的《格尔纳和奈保尔:<天堂>和<河湾>》,通过对比格尔纳的《天堂》和奈保尔的《河湾》,指出格尔纳作品的历史着重点是对《河湾》第二章的重写,小说中卡拉兴噶也是对奈保尔小说人物的一种模仿,作者认为格尔纳的小说展示了他们这一代作家与奈保尔相比,在后殖民表达上有相契合的方面,更有不同张力。
另外,格尔纳的访谈录也值得关注。2011年克莱尔·钱伯斯(Claire Chambers)的《英国穆斯林小说———当代知名作家访谈录》(British Muslim Fictions-Interviewswith Contemporary Writers)中的第五章是对格尔纳的采访记录。作者首先对格尔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其生平、八部小说简介及对他的评价。其次,访谈者向格尔纳提出了十五个问题,大体分为格尔纳所受的文学影响,写作主题、技巧及其与历史的关系,伊斯兰教及穆斯林问题,东非问题等。格尔纳提及自己和所受的文学影响首先说到了V.S.奈保尔,但他是用一种批判态度看待奈保尔的。他认为奈保尔对于非洲、伊斯兰教、伊朗、巴基斯坦及其他穆斯林国家所持的态度是错误的,奈保尔的文章缺少分析,对于伊斯兰教问题的认识停滞不前。格尔纳否认其作品《天堂》是对《黑暗之心》的一种重写。格尔纳对于移民题材非常感兴趣,对于移民和错位也有着动态的理解:“在写作《离别的记忆》的时候,他尝试写出主角对于离开的渴望,而如今他想写作的内容却是主人公虽身在国内仍有一种甩不掉的孤独感”[1]121。
二、国内格尔纳研究现状
与国外格尔纳研究相比,国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对于格尔纳研究的滞后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内对“Abdulrazak Gurnah”其名译法各不相同,如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或阿布拉扎克·格尔纳。第二,格尔纳共写了八部长篇小说,一本专著,若干短篇小说及评论性文章,至今只有两篇短篇小说译成中文。第三,相关研究目前只有期刊文章一篇,目前国内尚未出现专门研究格尔纳其人其作的专著,也没有研究格尔纳的硕士和博士论文。
在译介方面,查明建等在2013年翻译出版了格尔纳的两篇短篇小说《博西》和《囚笼》,收录在由尼日利亚的钦努阿·阿契贝和澳大利亚的C.L.英尼斯在1987年编著的《非洲短篇小说选集》中。
国内仅有的有关格尔纳的期刊文章是2012年张峰在《外国文学动态》上发表的《游走在中心和边缘之间——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的流散写作概观》。该文章详细介绍格尔纳的生平和格尔纳八部小说的内容,并作了简短的评价,指出“在格尔纳的小说中,时空中穿梭往来的碎片般的故事取代了传统的线性叙事,而这种断裂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那些处于错位、流散状态中的人物的生活状态”[7]。该文章对于读者了解格尔纳具有引导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国外对于格尔纳其人其作的研究形式和角度多样,但对于其作品研究广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对《令人羡慕的宁静》、《离别的记忆》和《多蒂》三部作品的研究。但是,相比较而言格尔纳则还未能引起国内学界的重视,国内仅有的文章也是以介绍为主。这与格尔纳这样一位重要的移民作家的研究及其在世界文学界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三、研究意义及展望
作为一名非洲裔英国移民作家,格尔纳的作品空间上跨越三大洲和时间上跨越殖民前后,既描述了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状况,也讲述了非洲人移民到宗主国英国的寻找归属感的历程,聚焦于身份认同、社会破碎、种族冲突、性别压迫及历史书写等主题,展现后殖民时代“夹心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欧洲殖民对于桑给巴尔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这样一位重要作家非常值得研究,然而国内学界目前对于格尔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格尔纳的作品也仅限于介绍,所以格尔纳研究存在很大的空间。深入系统研究格尔纳及其作品能够使人们了解和反思东非的殖民历史,为第三世界的国家重新定位自身提供思路,从而能够促使他们在风起云涌的当今世界真正发出自主的声音。
参考文献:
[1]HUNSU F.Autobiography and the Fictionalization of Africa in the Twent y-First Centur y:Abdulrazak Gurnah's Art in Desertion[J]Brno Studies in English,2014(2):77-89.
[2]STEINER T.Writing“Wider World”:The Role of Relation in Abdulrazak Gurnah's Fiction[J].Research in African Literatures,2010(2):124-135.
[3]NYMAN J.Home,Identit y,and Mobilit y in Contemporar y Diasporic Fiction[M].New York:Rodop i,2009:128.
[4]MOORTHY S.Indian Ocean Studies:Cultural,Social,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s[M].New York:Routledge,2010:75.
[5]HOULDEN K.It Worked in a Different Way ':Male Same-Sex Desire in the Novelsof Abdulrazak Gurnah[J].English Studies in Africa,2013(1):91-104.
[6]CHAMBERS C.British Muslim Fictions——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Writers[M].Hampshire:Palgrave Macmillan,2011:121.
[ 7]张峰.游走在中心和边缘之间——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的流散写作概观[J].外国文学动态.2012( 3):13-15.
原标题:国内外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研究述评与展望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