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的神圣兵器第三十五集:侵华刽子手的工具,历史的见证者!九四式山炮
在战争中,山炮是适用于山地作战的轻型榴弹炮。它重量较轻,口径一般在75毫米左右,山炮可以拆解成数个部件,便于使用骡马背负进行机动,亦可用马匹拖曳和用人力搬运,是战地作战的主要支援武器。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曾在战场上横行霸道的山炮
他就是:九四式山炮
外号人称:“无”
服役记录:二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
制造背景:心酸的开始
日俄战争后,由于受到俄国军队使用的管退式火炮的刺激,日本陆军决定研究新式山炮以取代自己正在使用的三一式山炮。经过数年研制后,于1909年定型了四一式山炮,这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山炮,最大射程可达6500米。
但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
在四一式山炮服役之际,世界局势开始了一场剧变,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各国野战火力水准可说翻新一轮,即使只有参与部分战场的日军也深受震撼;作为师团级支援火炮的四一式山炮在火力上终究不如一般野战炮,而且四一式设计终究是一战前开发的火炮,要改良最后多半得把整门炮设计推倒重来。再加上通过情报得知了中国将要采购外国的高性能山炮,于是日军决定再度研制新型山炮。
因此,自1920年起,旧日本陆军就开始研究四一式山炮的替代方案,即下一代威力更大、射程更远以及射击稳定性更强的步兵支援火炮。九四式山炮的正式研制工作于1931年年6月开始,同年九一八事变的作战经历使日军更加明显的认识到四一式山炮的不足。1932年9月第一门原型样炮出厂测试,1934年9月完成4门试制量产炮,以神武纪年编法称九四式山炮(1934年即神武纪年2594年),1935年3月在日本陆军野战炮兵学校进行测试,4月完成测试,11月正式批量生产。1935年末起开始交付部队。
结构特点:
九四式山炮采用了不同于四一式的带有液压驻退装置的分叉式炮架设计,在解决了稳定性问题的同时还增大了火炮的水平射界。除此之外还吸收国外经验,采用了诸如横楔式炮闩、单层自紧身管等设计,使得九四式在射程,精度方面较前代四一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和四一式山炮相比,九四式山炮虽然用的炮弹还是75毫米口径,但是炮管明显不一样,九四式的炮管是平滑的,而四一式炮管中间有环箍。
受惠于较先进的制造技术,新型山炮的重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甚至在放列状态下略低于四一式),同时火炮可在5分钟分解成11个配件,配件中较重者为火炮摇架(97公斤)与炮管(94公斤),这些部件都可以驼运或人力搬运;重新组装只需10分钟,就地形适性而言也属上乘。不单是炮班编制不需调整,同时新型山炮与既有使用的75毫米野战炮榴弹共通,不再迁就既有分离式装药设计,同时也简化了后勤复杂度。
在战争后期为对抗防御力厚重的盟军战车,日军开始为75毫米级火炮配发锥孔装药设计的二式破甲榴弹(タ弹),该型弹药可在近距离贯穿75-100毫米(美军测试数据为88.9mm )厚的均质装甲,在1945年日本战败前约生产了44,000发。
九四式山炮虽然在数据上算不上十分优秀,但对于旧日本帝国陆军这样一支摩托化水平较低的军队来说确实是一款十分合适的武器,它准确的把握了日本陆军对于步兵支援火力的需求,特别是其易拆解运输的特点带来的在复杂地形/道路条件差的情况下强大的通过能力使其在中国战场以及太平洋岛屿上能够发挥出较大的作用。
辉煌历史:
九四式山炮服役后,日本陆军虽然察觉到未来野战火炮的大口径化趋势,也研发了九九式山炮;但九四式山炮在交通线不良的中国华中、华南战场崭露其优异表现,加上日本扩军压力也无法有效终止75毫米口径弹药的转换作业,因此九四式山炮就一路服役到日本投降之际仍持续生产。
日军一个驮马制步兵师团一般装备36门该型山炮;每个师团属山炮联队包括1个联队指挥部、1个炮兵大队、1个联队辎重队,装备12门山炮;每个炮兵大队包含1个大队指挥部、3个炮兵中队、1个大队辎重队,装备4门山炮;每个炮兵中队下辖2个炮兵小队,每个小队装备2门山炮;每个炮兵小队下辖2个炮兵分队,每个分队装备1门山炮。但事实上由于九四式的产量不足无法替换全部四一式,部分单位中会出现同时装备两种火炮的情况 。
除了中国战场外,盟军在东印度群岛和南太平洋战场经常遭遇此型武器的猛烈攻击。
在抗战期间八路军就从日军手中缴获了少量九四式并将其投入作战。
可见战士们要得付出多大牺牲啊。要知道,一般的伪军是没有这种炮的,大队编制的日军也没有这种炮。
在1945年巴古拉军投降后,九四式山炮正式停产。
但随着阎锡山回到太原,他又将分散各地的兵工厂迁回原址,加上日军留下的设备,阎锡山又重新建立了太原兵工厂。经过2年努力,太原兵工产于1947年又开始生产日本94式山炮。这是当时中国境内唯一还在生产的山炮,根据相关统计,从1947年2月到1948年9月,太原兵工产一共生产94式山炮290门,几乎是国民党在抗战期间身管火炮产量98门的3倍。
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搜刮日军遗留物资整修拼凑出自己的炮兵部队,同时在国共内战中也大量缴获同款类型武器,包括太原战役,当时缴获了晋绥军大量的94式山炮,加之解放军各部队原有的同类型武器都需要维修,所以这个时期太原兵工产主要任务是维修保养解放军手里的这类武器。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而改变,由于前线急需重武器,现有和进口都很难及时满足志愿军需要,所以太原兵工产又从1950年到1953年紧急生产了312门94式山炮送往前线。
94式山炮成了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参与抗美援朝之际作为主力武器之一,但由于因使用日久且长期高频率运用,制退复进机多出现密合不全之液压油渗漏污染现象,因此后续以苏联制火炮的使用和投产而淘汰除名。中国生产山炮的历史也从此遂成绝响。
新中国成立后,九四式曾被作为礼炮短暂使用:"中国决定恢复鸣放迎宾礼炮仪式后,原武警北京总队十一支队奉命组建礼炮中队。当时的中队长张道海带领战士们从卫戍区一座仓库里找出了几十门抗战时缴获的日本小山炮,炮身上还有"昭和"等字样。官兵们挑灯夜战,大修大补、喷漆抹油……一门门已经报废的山炮在战士们手中焕发了新的生机 。"(同时也是他最后的服役生涯)
基本参数:
生产时间:1934-1954
服役时间:1934-1953
口径:75mm
炮管长:1.560m
标准后坐距离:0.86m
辙距:1.1m
放列重量:536公斤
俯仰角:﹣10°~﹢45°
水平射界:左右各20°
射速:10-20发/分
炮口初速:约350m/s~390m/s(视弹种不同而变化)
最大射程:8.3公里
使用国家:中国、日本
出现场景:影视剧《老虎队》《绝地枪王》《集结号》《大转折》系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