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美食】独牯牛卷子夹狗肉,你kei过吗?
独 牯 牛 卷 子
文/胡桃夹子
“独牯牛卷子”,是禅堂街诸多面食中的一大特色,这名字也是禅堂街独享。周边的乡镇中,唯禅堂街有这“独牯牛卷子”手艺。
“独牯牛卷子”椭圆形,一头宽一头窄,也许是像那“牯牛”的胖大壮实,所以人们就给起了这个“威武”诱人的名字。
“独牯牛卷子”,一拃长,乍一看像只小船,又有的说像老太太的脚丫子,所以又有“脚丫卷子”之说。早年的卷子可要比现在的大了许多,也许是当年人的饭量大,也许是那会的人非常朴实,图得是薄利多销吧!
“独牯牛卷子”的做法独特,它的妙处不仅是品相俊,香味足,而是一个卷子能吃出两种口感。卷子的上部,颜色洁白如雪,光润似玉,用手一摁如棉花般松软,待手松开,又恢复如初,入口喷香又有嚼头。底部贴锅的地方呈黄褐色,俗称“馍饹食”,吃起来如饼干脆酥,可别小看了这“馍饹食”,在当年它可享有“桃酥饼干”都不换的美誉哟!
“独牯牛卷子”属“发面”类面食,与当地的“喝饼子”,“单饼”,“煎饼”等“死面”熟食的用料,做法多有不同,当然口感也就有很大的区别了。
如果要给“独牯牛卷子”在馍饼类传统面食中排个名次的话,我敢说,“独牯牛卷子”绝对数第一,冠军非它莫属。
蒸馍的时候,将那活好了生面,揪成一个个面团,然后拿着这面团在撒上干面粉的案子上用力揉搓,这个过程这叫“掺(音颤)面”。卷子的好吃于否,主要看“掺面”的功夫。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卷子的美观与否,口感的筋道如何,这一程序最为重要。掺得好的卷子,如果从中间掰开,你会看到卷子的断面上,全是由一层层半圆状的面圈叠加起来的。
“独牯牛卷子”可以拿着直接咬着吃,也可以从中间掰开夹着菜吃,还可将卷子心与馍饹食分开慢慢的吃。
记得八十年代以前,市场没有开放,都是偷着卖馍,那时候叫“卖私馍”。因为当时国营“商联”蒸的馍没有私人蒸的独牯牛卷子好吃,所以卖私馍的很受欢迎。后来市场开放了,卖馍人就端着“馍筐”在街上走着叫卖。一声声“卷子,刚出锅的独牯牛卷子”的吆喝,煞是引人欲滴馋涎。赶集的人饿了或馋了,就会叫住卖馍的,一手交钱,一手接过馍来,不用佐以菜肴,吃的一样香甜。有些手头宽裕的,就会买来五分,一毛钱的狗肉夹着吃。特别是那些跟着大人赶集的孩子们,这狗肉夹馍是每回必须要吃到嘴的。这“狗肉夹馍”在当年可算是绝顶的美味呢!
记得我小时候,因为贪那“独牯牛卷子”夹狗肉的美味,每次父亲要带我去洗澡,我都会“很作”滴闹着不愿意去,父亲看透我的小心思,就会掏钱给我买来卷子夹狗肉,这样我才会顺当滴跟着父亲去了澡堂子。
近些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家里人口减少,老人又要侍候孩子,所以大多的家庭都慢慢的不蒸馍,而是买馍吃了。“独牯牛卷子”需求量猛增。蒸馍专业户为了适应需求,扩大出馍量,就用机械活面代替了人工活面,活面、掺面的程序和时间要比以往精简缩短了很多。传统的柴锅蒸馍,也都换成了平底电锅,这样卷子的品相、口感也就大打了折扣。严格的说,现在禅堂街有些蒸馍户的“独牯牛卷子”都不能算是正宗的手艺了。
现在如若是想品尝正宗的禅堂街“独牯牛卷子”,就得预约定做。因为禅堂街虽然有几家蒸馍专业户,也只有一两家还在做那吃工费力的传统手工独牯牛卷子了。
禅堂街几乎家家都会做这“独牯牛卷子”,这门手艺依然传承于民间。但不知再过许多年后,这“独牯牛卷子”的手艺会不会失传呢?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一级作家,灵璧禅堂湖人氏陈长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