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江 | 刘二和他的盐水鹅
【往期回读】
刘二和他的盐水鹅
江都 许国江
作者许国江先生,1937年5月生,江都市一中原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江都市作协顾问,文艺天地杂志顾问。著有《心愿》《许国江微型小说选》《诱惑》《许国江作品精选》等13部作品集。多篇作品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中国新文学大系》等数十种权威性选本。被《微型小说选刊》评介为“当代百家”,江苏省微型小说30强。
刘二站在摊前,满面红光,对着过往行人,频频点头微笑。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除了几个铁杆顾客而外,很少有人到刘二的摊头问津。直到上灯时分,刘二的盐水鹅一半也没卖完。
老街有条小巷叫鹅颈巷。巷口有个卤食摊,专卖盐水鹅。摊主刘二,手艺精湛,他做的盐水鹅,肥而不腻,肉美味鲜,香酥可口,可与北京全聚德烤鸭、南京韩复兴的桂花鸭媲美。一只普普通通的鹅,在刘二的手上可以做出各种不同花色品种。鹅头、鹅掌、鹅翅、鹅肝、鹅肫,甚至鹅肠、鹅血,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便各具特色,各有风味。
刘二每天只做十只鹅。傍晚时分出卤,刚出卤的盐水鹅,热气腾腾,半条街都能闻到它的香味,逗得街坊邻居,馋涎欲滴,一两个钟点,便销售一空。要是谁家有什么红白喜事,需要盐水鹅做冷盘,事先必须预定。刘二的卤货,成了远近闻名的风味小吃,到镇上办事的人,谁不想品尝品尝,一饱口福?
前年秋天,刘二应朋友之约,收了摊,去城里合伙开饭店去了。鹅颈巷一带的居民,着实惋惜了好一阵子。
然而,事隔不久,鹅颈巷口,又摆出了一家卤食摊。摊主老朱,是一位下岗工人,为人老实本分。他做的盐水鹅,价钱便宜、经济实惠,口味还不错。吃着老朱的盐水鹅,人们虽然还常常谈起刘二,甚至对他还有些怀念,可是时间一长,也就逐渐淡忘了。
前不久,听说刘二与朋友意见不投,饭店散了伙。刘二赚了一大笔钱,返回老街。返回老街的刘二,财大气粗,令人刮目相看。人们满以为他对以前经营的小本生意不屑一顾,岂料他却鬼使神差地把人家老朱挤到了后街,重新占领了地盘,重操旧业。刘二此举,引起了街坊邻居的议论。有人说,刘二赚了大钱,应当出去做大买卖,不该再回到小镇;有人说刘二跟老朱争地盘,抢饭碗,不像话;有人骂他缺德。议论归议论,刘二的卤食摊照常在老地方开张营业了。
这天傍晚,刘二精心制作的盐水鹅出卤了,跟过去比,一样的热气腾腾,一样的香气四溢。一些老主户,纷纷聚拢而来。刘二腆着啤酒肚,满脸堆笑,一个一个向他们打招呼,显得十分热情。刘二对他们太熟悉了,谁喜欢吃鹅头,谁喜欢吃爪翅肫肝,谁要肥、谁要瘦,刘二记忆犹新,能够一一说出。头天开张,不少人是图个新鲜,凑个热闹,所以十只盐水鹅很快卖光了。
第二天,刘二又做了十只,早早地出了摊,刘二站在摊前,满面红光,对着过往行人,频频点头微笑。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除了几个铁杆顾客而外,很少有人到刘二的摊头问津。直到上灯时分,刘二的盐水鹅一半也没卖完。
刘二感到奇怪,心想,今儿怎么啦?难道口味不好?自己仍然用的陈年老卤,仍然是那些配料,操作流程没变,怎的没有人买?刘二百思不得其解。吸取头天教训,第二天刘二只做了五只鹅,然而,前来光顾的人,仍然寥寥无几。刘二很纳闷,问几位老主户到底是什么原因。几个老主户说他做的盐水鹅似乎变了味,没有以前做得纯正了,不及老朱的盐水鹅,吃了满口生津,越吃越想吃。
这就怪了。刘二要家人到后街剁了半只盐水鹅回来,细细品味、研究,觉得口味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像人们说的那样,甚至不能跟自己做的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