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89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这一条虽然字数不多,但是不好理解,主要是牵扯到合病的内容,另外“阳明中风”四字也不好解释。
我们先看看病家主要的脉证:
“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这是太阳伤寒,也就是体表瘀滞严重,应该用麻黄汤一类的方剂来开表。
“腹满微喘”——由于胃肠道不通畅,所以腹部就胀满,腹胀引起胸膈膜不能正常下降,因此出现了喘。但是胃肠道的不通畅还没有形成典型的阳明腑实证,因为“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也就是使用攻下疗法以后,病家依旧腹满,并且小便还困难,如果是阳明腑实证,攻下以后身体就痊愈了,本条攻下后反倒小便困难,也就是攻下后大便次数多,体内津液从大肠而丢失,所以小便困难,攻下后的“腹满”就是虚性胀满,跟66条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类似。
“口苦咽干”,这是少阳病的表现,后面263条我们会学习到少阳病的典型脉证特点——“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也就是半表半里层次出现了阳性病证,火热上扰,因此孔窍部位有火象表现。
“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这是三阳合病,可以考虑用麻黄汤合大柴胡汤治疗。
胡老认为本条的“喘”是体表瘀滞导致的,治疗上先用大青龙汤解表兼顾清热,然后再攻下。这个理解有些欠妥当,因为原文明确说明了是“腹满而喘”,也就是腹满导致的喘,这还是阳明的问题,如果体表瘀滞导致的喘,应该说“胸满而喘”。
本条可以看成是38条大青龙汤证的加重情况。38条是“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也就是体表瘀滞,体内有了火热,本条“发热恶寒,脉浮而紧,口苦咽干,腹满而喘”是体表瘀滞,同时火热逐渐损伤了津液,而表现出了轻微的胃肠道实性瘀滞。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条文一开始的“阳明中风”,这就是38条“太阳中风”的逐渐加重——虽然都有体表瘀滞,但是胃肠道也慢慢有了实性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