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乡村记忆——水井

乡村记忆——水井


   文/游传化

  说起水井让我不由得想到著名导演张艺谋主演的电影《老井》和小时候语文课本里的江西瑞金城外沙洲坝“吃水不忘打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红井。是啊,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水井是当时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我们这里地处淮北平原,地下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在过去打一口水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这里的老井大都是由石头圈成,砖砌水井不多,听说要很有钱的富户才能修得起,俗称“高沿井”。过去的水井也是富裕和生活殷实的象征。一个大村能有一两沿水井就是很不错的了,小点的村庄是打不起井的,要到很远的别村去挑水,遇到干旱年份甚至要跑十几里以外找水井担水。至今仍有好多以水井命名的村庄如:王井庄、张井子、孟井沿、李家井等……

     水井的建造在过去可是个不小的工程,称得上是村中的大事。资金来源无非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募捐或集资再者就是有钱人的资助。打井先要选地势。一般都选在村外,可能是出于环境和安全的考虑吧。然后选定吉日烧香放炮敬土地神,方可动土开挖。开始要把井的底盘挖大,大约是水井的好几倍,就这样挖下去,一直挖到一丈多深(约五、六米)砂浆层的旺水泉眼。这时要立即用硬土把泉眼堵住后,用石板铺平一层面积约为所建水井两倍的底座俗称“铺底盘″,然后在井盘中间位置确定井的大小尺寸,用石头一层一层往上砌,我们这里称为“圈井”。每砌两层石头就要用土把周围夯实,就这样一直砌到井口。井口要高于地面几十公分防止下雨时地面污水漫进水井。井口四周要用大青石镶嵌,这样才显得干净卫生。有的在井旁还要立上一块功德碑,篆刻上捐款人名单及挖井的时间等。最后才到开井时辰,先要鸣炮敬酒祭神,再选一精干年轻人,腰系井绳由井上面的人慢慢续到井底下扒开泉眼,这样一口清澈的水井才算大功告成。


     当时乡间菜园地也有一种供浇园用的水井俗称“旱井”,就是一个人一点点在下面挖成,井水不深,周围是用芦苇等圈就,地面上放置一辘头架和一系着长绳的木桶,供摇水上来浇灌。这样的水井被称为“辘头井”或“土井”。

     水井用的时间久了,井壁的石缝里就会长出许多绿澡和青苔,井底下也会有淤泥。也会有谁家的水桶,扁担勾、烟袋、桶梁子、或者钢笔之类的不慎掉到井里。这时候就要淘井了也称洗井。村里便会安排几个青壮劳力带着木桶等用具前来洗井。大家齐心协力把井水斛干,派一利落的青年人下到一丈多深的井底,上上下下把水井四壁和井底清理干净。用不了一夜,一汪清泉又溢满了水井。

 
     记忆中当年我们村头就有一口这样的石圈水井,一年四季前来井沿挑水的男男女女有说有笑,水桶叮叮当当,扁担咯吱咯吱,颤颤巍巍,就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尤其到了夏天,井沿不远便有两棵老柳树,像两把绿伞把井沿遮满了阴凉。这里可是村民们休闲纳凉的好地方,那时候家里都没有电扇更没有什么空调之类的。午饭后大家伙三三两两地聚拢过来了。你看吧,打扑克牌的脸上挂满纸条,这边几个输得头上顶起了鞋底和高帽。那边几个老头津津有味的抽着烟袋,互相对着火,时而大吸几口,时而在地上磕磕烟锅里的烟灰,你一言我一语好像是在说以前的陈年旧事。那旁几个中年汉子又在嘀咕着谁家娶新媳妇怀孕了,哪个生产队里的草驴下驹了之类的“荤事”。这旁几个妇女不知道谁说损话了,她们一手拿着鞋底一手拿着牵着线的大针笑得前仰后合的。我们几个伙伴则在一旁互相争着讲昨晚看的电影《小兵张嘎》里的,张嘎用柴禾,把胖墩家的烟囱堵上,呛得胖墩家烟雾缭绕,直打喷嚏,到底是张嘎厉害还是胖墩厉害的事。就这这样大伙互不干扰的侃大山。聊渴了就在井里提上一桶冰凉的井水,趴在桶沿上咕咚咕咚像饮牛一样的喝上几大口,真是比现在吃冰淇淋还爽呢。晚上琴书开始了,大家伙坐满井沿,随着那悠扬婉转的琴声,乡亲们很块被带进了戏里,唱到伤心动情处唏嘘不已,甚至泪流满面,说到欣喜处又哄堂大笑。我们小孩子听不懂,只能听唱书人说道:“父老们听清,要想听书随书观看大道走来一个眉目清秀的二八少年”.......不久就躺在大人身边的草席上睡着了。

      数百年来,水井就这样日夜流淌着,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村人。先是七十年被机械水井也称“机井”替代,不久又被“压水井”给取代了。近几年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从此农村的水井大部分被掩埋和遮盖了。水井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和记忆,由水井变成了“老井”。如今“老井”也已成为“古井”了。



(0)

相关推荐

  • 古井记忆:从“吃水不忘挖井人”到“背井离乡”,我们经历了什么?

    老井记忆 1988年,年轻张艺谋担任电影<老井>男主角,把农村打井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如电影中的故事一样,在很多北方的村镇,想要伴水而生,就不得不打井生活.水是人们生活的源头,没有水就没 ...

  • 【山西】郭庆娟丨散文/古树.老井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郭庆娟:山西省垣曲县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学,爱好诗词.习作见于<舜乡>.<东方散文>.<垣曲人家>.<作家在线>等刊物和微信平台. ...

  • 贺凯统丨故乡的老井

    老井究竟有多少岁了,没有人能够准确说清楚.在故乡的那个小村庄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存在着,承担着一个村子三分之二人畜的饮用,记得井台是长方形的被踩得光滑的青石围成的,正方形井口,里面是红石砌就的圆形井壁,石 ...

  • 易理正源——井(卦四十八)

    井(卦四十八)--井是改邑搬迁的必备条件 [原文] (巽下坎上) 井(1):改邑不改井(2),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蹫井(3),羸其瓶(4),凶. 初六:井泥不食(5),旧井无禽(6). 九二: ...

  • 刘培刚‖老井

    长我养我的刘家垭,在丹凤竹林关以"凤凰穴"为誉.人居住在垭子上,四条梁恰似凤腿凤翅分开,前梁和中梁(两凤腿)自然形成较宽的沟,老井选址就在两凤腿的打弯处. 老井约四百年历史,前梁山 ...

  • 白浪随笔:村西头那口老井

    村西头那口老井 文/白浪 从我记事开始,村西头那口老井就是全村唯一的饮用水水源地,一年四季,村里人喝水都靠着这口井. 井是哪一年打的,谁来打的,用什么工具打的,已无从知晓,但我清楚地记得,井位于村西头 ...

  • 坐井观天寓言故事新编

    从前,有一只青蛙从出生起便生活在一口枯井里,它周边的环境又阴暗又潮湿,不辨白天黑夜,不分春夏秋冬.唯一值得一提的地方是,只见从井口那么大的天上,有时候会洒落一些花瓣:有时候会滴下许多小水滴:有时候又飘 ...

  • 当代散文‖【担水,捞梢和淘井】◆樊泽宝

    作者简介 樊泽宝,青岛西海新区六汪人,60后,喜欢文学并用文字记录生活:山东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级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担水,捞梢和淘井 水乃生命之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大部分农村人的生活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泥囤子

    泥囤子 文/出泥不染      泥囤子,顾名思义,就是用泥巴做的囤子,留作盛粮食用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这样东西.      做泥囤子,也是个技木活,不但泥要活的对劲,而且做出的 ...

  • 【灵璧记忆】记忆中的水井

    水   井 文/卜献华 每一个村子里的水井都是有身躯.有眼睛.有灵魂的.我老家的水井掘在村子中间,像一座村子鲜活的心脏,它甘甜的井水是润泽人们生命的唯一源泉. 井的身躯是站立起来的一脉清流,周围石壁黝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黑黑的猫猴帽

    黑黑的猫猴帽 文/胡桃夹子 清楚的记得,小时候的冬天格外的寒冷. 冬天,上学的路上,我们都是顶着西北吹来的寒风,使劲的缩着脖子前行.因为刺骨的寒风总会随时顺着脖子,钻进我们的衣领里.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 ...

  • 【灵璧故事】乡村记忆——戽鱼

    戽鱼  文/朱现凤 我的老家住在老濉河岸边,所以我是在河边长大的.小时候最有趣的就是戽鱼了. 记得那时候,每到汛期过后,河道的小叉沟里,都会冲进一些小鱼小虾.起初,我们只是觉得好玩,在里面逮一些鱼虾,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看青

    禅堂湖记忆--看青 文/胡桃夹子 "看青"就是看护庄稼,要从庄稼初长,看到庄稼成熟. 从前生产队,都有"看青"的人.特别是玉米,黄豆,白芋,花生,棉花在将熟的时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飘香的洋槐花

    飘香的洋槐花  文 / 邱德龙 清晨,漫步在家乡的船路沟堤岸上.突然间,清新的空气中缕缕浓郁的花香吸引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和表妹情不自尽的寻着花香找去.哇,一棵盛开着雪白花朵的洋槐树真真实实的就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喂牛

    乡村记忆――喂牛 文/程大康 由于社会进步,现在农村养牛的人家越来越少.当年现代化的农耕机械很少,拉庄稼.打场.耕地等大多都要依赖牛来完成,所以那时候牛就是农家的"顶梁柱",几乎家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大腰裤子

     大腰裤子    文/晏金福(77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们灵璧农村人穿的全是大腰裤子.这种大腰裤子,裤身和裤腿不是黑色就是蓝色,绝少有别的颜色.布料开始是家织或买来的手工布,颜色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学编筐

    学编筐 文/同龄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随着兴修水利和农田林网化,为了护住沟渠河坡和路旁而栽植许多紫穗槐.紫穗槐条子可以用来编各种形状的筐,有圆形的比较浅的抬土筐,有圆形的比较深的粮食囤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