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一致抗“冠”进入了关键期。自2月2日以来,《净水技术》杂志社通过订阅号连续推送了7篇专家访谈,从检测采样、实验室管理、工艺运行、现场防护等方面为疫情当下的供水、排水行业实践提出了建议,在相关权威、官方的指导性文件出台之前,为水务企业人员的实践提供了一些借鉴。但是,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能够从中获得什么宝贵经验?疫情抗战胜利后,我们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
作为“非常应对”系列的收官篇,《净水技术》摘录了本次访谈的部分专家的一些展望性观点,为包括水务行业在内的相关行业,特别是科研单位提出一些建议。
近期,关于水务行业防控疫情的关注焦点,无疑都集中在“如何防止病毒通过水介传播”这一尚无定论的话题之上,由此延伸,水务行业关注水源地保护、关注检测采样过程中的员工防护、关注水厂消毒和水质保持、关注污水厂排放的有效消毒、关注水厂和污水厂运行过程中的员工防护等等。(非常应对 | 疫情之下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运营与设计应对思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曾发生过诸如伤寒、霍乱等水媒介传播的疾病,导致千万人的死亡”,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高乃云介绍,“目前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疫情,还没有任何证据和迹象表明以水为媒介在传播。但是,我们预防工作要做在前面,自来水厂认真、严格管控目前氧化工艺和消毒工艺,以防万一,做到万无一失,也是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根据自来水厂饮用水处理的氧化工艺理论和消毒机理,我相信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疫情面前,全国水务企业也确实在认真践行严谨的预防为先的运行策略,2月6日上午,中国之声报道,“四川省内供水量100吨(每天)以上、供水人口1000人以上的自来水厂全部采取封闭式管理,并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也反映了水务人的严阵以待。固然,谨慎防范能够提高安全系数,但是回归问题本源,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是否会通过水介传播”这一问题是否还有必要解答?对此上海交通大学何义亮教授认为:“新型冠状肺炎属于病毒感染,不同于一般的微生物感染,病毒一定需要宿主才可以繁殖。目前我们尚无证据表明水生动物或者新型浮游动物会成为宿主,但这一点值得学术关注和深入研究,这将对冠状病毒是否会通过水环境和食物链传播有重要意义。”发稿前,何义亮教授了解到康奈尔大学曾于2013年1月发表《Viruses discovered for fist time in marine zooplankton》一文,文章显示,病毒可以感染浮游动物,对此何义亮教授提醒道,“病毒虽然需要寄主才能够复制繁殖,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在寄主上才能存活。已有证据表明病毒在适宜的环境或载体上可持续存活数小时甚至数日。”关于病毒,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
除水介传播的可能性外,从环境的角度,病毒是否还有可能通过空气、土壤等其他方式传播?
何义亮教授提出了一些设想:“人被病毒感染,在其新鲜粪便中检出病毒,应该是自然合理的。问题在于这种病毒通过下水道、化粪池、排水系统、污水处理厂直到排水受纳水体的整体迁移过程如何,尚无数据支持。如果条件允许,武汉地区倒是有必要沿着这一排放程序采样分析”。谈及空气传播,何义亮教授认为另有一点可以深入研究:“我觉得有一点可能会被忽视,就是水环境或水源地是否可能通过大气尘降被污染。人将病毒传入空气,空气中的颗粒物携带病毒随大气尘降落于水体。”
根据已知的信息
新型冠状病毒不耐氯
因此氯消毒剂
对其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但由于研究工作缺少大量的实证条件,从过去一周的情况看,全国水务企业对于具体如何消毒还存在一定的疑惑,一些自来水厂在无法确认是否有效的前提下,一刀切实施提高出厂水余氯的措施,导致用户龙头水感官体验下降;一些污水厂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通过采用多重消毒的方式强化消毒效果,对此生态环境部也针对水源地保护发文,指导相关单位加强对水源地余氯的监测。可见对待包括SARS、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传染性病毒,从精细化管理、应急预案式管理的角度,后续应该还有一定深入研究的必要。(疫情追踪 | 生态环境部连夜发布技术方案!)
对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志伟教授认为:“需要针对新冠病毒特性开展其在复杂污水体系中存活情况的相关研究。此外,医院污水在排入市政管网之前均需要消毒处理,达标的污水才能排入市政管网。因此,在保证纳管前消毒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医院污水对市政污水的处理影响理论上应该有限,但加强对市政污水消毒设施运行监控是必要的。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病毒在污水中尤其是医院污水中存活情况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相关研究机构需要建立污水中新冠病毒的规范监测方法与流程。”
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曹佳红从工程运行角度建议,“建议以后在《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中增加这一条:医院里的医疗大楼都分别建一、两个化粪池,单独消杀,便于从源头控制!”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第二设计院副院长沈小红也认同应进一步研究更精细化的消毒策略:“我关注的是,现在大量使用消毒剂,很多次氯酸钠等会随着污水排入污水厂,一方面污水的pH值可能变化,同时这会导致污水厂内正常的活性污泥中的菌群活性降低或死亡,这一点值得探讨。《寂静的春天》(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科普读物)反映的就是这个现象,消毒剂乱用打乱了自然界正常的微生物生态循环。”《共同抗疫 净水守护》问卷
为了助力水务行业发展
您的饮水习惯,对我们很重要
快来扫码参与吧!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洪涛特别指出,水体以外,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也是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对此,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姜蕾提醒,在水务行业的整体运转中,还有相当量的固体废弃物产生,除了医院的医疗废弃物,还有如自来水厂的沉淀池污泥,和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加强水厂和污水厂的消毒工艺保障和废弃物安全处理同样是有必要的”。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山东分院张文胜对此持有同样的观点,且进一步认为污水厂所涉及的固体废弃物带来的病毒风险也不仅仅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剩余污泥,“疫情非常时期,家家闭户,人们不想出门扔垃圾,能进下水道的东西有可能都进下水道了,对城市污水处理的一级处理负荷会很高,导致下水道可能会有医疗垃圾、生病动物尸体(或残体)等有毒害或有危险的杂物,应采取合适的手段消除销毁,使其无害化。”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孙连鹏分享了他对于疫情下污泥处理处置的观点,认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中是否先有必要先消毒涉及到新冠肺炎病毒存活时间和传播途径的问题,需要确定病毒在复杂污水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以及是否可以通过污水/污泥作为传播途径,建议流行病学/医学方面专家应进一步在该方面开展研究。
检测监测工作
在水务行业本次疫情的关注事项中,如何开展原水和污水的检测监测工作也是行业焦点之一。由于人工采样检测存在一定的风险,在线设备的需求就格外迫切,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曹佳红建议:“以后污水厂的采样点建议都安装自动采样站,减少人员暴露的风险。还应安装在线的水质自动监测仪表,比手工快,对于趋势判断也比较好。”但就如上海纺织节能环保中心检测中心副总工程师蒋增辉所言,“目前水务和环境行业的实验室大多是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一级或二级的实验室,主要检测环境和饮用水等样品中的微生物指标,不太可能具备临床基因扩增检验资质。这些实验室在设计和配置时也不是为检测人体致病病毒而建设的,没有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专业条件,不能有效控制检测时的传染风险”(非常应对 | 蒋增辉:疫情背景下检测实验室应如何应对),在针对病毒的应对时,水务行业普遍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对此,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支持与培训业务经理安娜认为,“水务企业应该都没有检测冠状病毒的能力,水务企业做不了,但应该把这个事情提出来,委托疾控检测,或者由当地水务行业主管部门比如水务局出面协调。”能否以本次疫情为经验,日后研究建立一条跨行业的应急响应机制,想必也是下一步值得探讨和交流的内容之一。
截止发稿前,一场围绕自来水加氯的“谣言”攻防战在全国各地打响。 2月5日,各地微信群中普遍传播着“某地自来水加大了氯气的注入,建议大家用水时至少静置两小时再使用”的传言,2月6日,全国各地的供水企业纷纷发布“辟谣”消息,一天之内,各水司“辟谣”此起彼伏,争先恐后。但是冷静下来思考,这样的传言为什么会发生?我们水务行业能够从中吸取什么经验?(详情:疫情跟踪 | 水质保持靠余氯,公众无需多担心)对此,《净水技术》杂志社内部也开展了探讨。撇开专业探讨,从完全感性的角度,疫情状态下,如果部分供水企业因为对制水工艺和消毒工艺把握不足,选择在自来水中增加消毒剂来提高消毒的效果,老百姓应当会认为是一种“保险、负责”的做法,应该会更安心、更放心,但问题就出在传言的最后一句“最少静置两小时以上再用,这样会更健康。”原本加氯=安全,但因为最后一句话的存在,导致不少老百姓误读为加氯≠安全,一条原本仅仅是不实的消息,就成了谣言,据说,甚至有部分老百姓开始哄抢矿泉水。
《净水技术》杂志社认为,类似这样的传言,更多的是一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的误解,和社会公众对水处理基本知识认知的缺乏造成的。这和水务行业长久以来的低调、务实的行业作风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供水企业都是城市经济发展背后的默默支撑,默默无闻地维持着城市的日常运作,不计得失、不计荣辱,这本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和行业的态度。但是在潜移默化中,这种低调务实的态度却也是一柄双刃剑,特别在信息高度公开、沟通日益畅通的今天,水务行业的低调务实表现在公众话语权上的缺失,在社会公众面前缺少亮相的机会,没有一言九鼎的“代言人”,导致行业和老百姓间的距离感较大。我们可以试想,虽然疫情下舆论场混乱不堪,但为何钟南山院士可以做到言出犹如圣旨,张文宏医生可以做到一言九鼎?无他,专业权威、公信力尔。如果面对“传言”,自来水行业能够有公众面前的权威“代言人”从专业的角度介绍一下自来水厂的加氯工艺和消毒机理,还会出现如此“传言”吗?换个角度,如果平日里社会媒体上经常有水务行业专家介绍水务发展,老百姓还会没有判断力吗?确实,这里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新冠疫情至今,网络上存在不少声音讨论2003年的SARS应对给我们如今新冠疫情的应对带来了多少帮助,更有好事者梳理了我们重蹈覆辙的N条错误。
我们姑且不讨论这些网络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但遥想前人著作,杜牧曾在《阿房宫赋》中写出千古名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衷心期望疫情的发展直至最后的胜利,不仅仅是一座悲壮的丰碑,更是包括水务行业在内每一个行业根本经验总结、应对能力提升的一次真火锤炼。
我们不希望有下一次疫情,但也希望如果真的还有下一次,我们可以更好地从容应对,克敌制胜。
至今日止,为期7天的《净水技术》新冠疫情“非常应对”微信订阅号专栏告一段落,本次专栏从策划、采编、撰稿到发布,共得到了全国各地20余位专家的倾囊相授,由于观点上的相似,部分专家并没有被“高光亮相”,但专栏得以实现,与每一位专家的付出和热情密切相关。此外,也感谢在这7天时间内无数水务行业同行的支持和鼓励,你们的热诚,是我们共同抗击疫情的基石。